04.03 中国第一家银行破产事件始末——20年尚未完成清算

在我们印象中,银行就是金钱的象征,钱大气粗,无所畏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朋友都有类似的疑问:银行会不会倒闭?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已有先例,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聊聊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银行——海南发展银行。

中国第一家银行破产事件始末——20年尚未完成清算

1988年,海南从广东省脱离,成为省级行政区。在85到88年三年的改革政策刺激下,海南立马出现了两个“过热”——“房地产过热”和“投资过热”。根据当时的数据统计,在1993年的海南,房价达到了7500元/平,投资年增长成N倍狂飙,导致当时海南的GDP年增长率在30%以上。这些是多么可怕的经济现象,当然,副作用也非常明显:在92年开始到94年,海南的CPI一直在20%以上.

不用多说,稍有些经济常识的都知道,这是经济泡沫。

怎么办?得降温!

于是,一波硬措施整顿下来,海南经济急剧降温,而且直奔冰点。当这股热潮退去的时候,投资的裸泳立马显现——大量外来资金抽走,房地产泡沫破裂,信托公司深陷泥潭自身难保,整个海南的金融体系面临崩溃。

在此背景之下,时任海南省委书记兼省长的阮崇武申请成立一家海南的股份制银行,思路是将当时整顿中的信托公司进行组成重组,改造成一家银行。

因为当时有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不是新区就是特区,而且营运的效果还不错,于是乎这家救火的海南股份制银行便命名为——海南发展银行。

中国第一家银行破产事件始末——20年尚未完成清算

1994年12月,海南发展银行筹备组正式成立。

1995年5月,海南省富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蜀兴信托投资公司、海口浙琼信托投资公司、海口华夏金融公司、三亚吉亚信托投资公司在资产重组后,合并成为海南发展银行,债权债务关系也转移到海发行。

1995年8月18日海南发展银行开业,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币。需要提醒的是,这五家信托公司合并是被认定的债务总额为44.4亿。

1996年底,海发行资产规模比1995年末增长26%,各项存款40.5亿元,比1995年末增长58.8%,各项贷款36亿元,比1995年增长16.1%, 1996年实际利润1.25亿元。

从这一经营数据看来,一开始的海南发展银行还是充满希望的。

中国第一家银行破产事件始末——20年尚未完成清算

当然,这是在伤疤没有被揭开,体系没有被破坏的情况下。

97年初,海南城信社被爆出资金总额(包括债券和流动资金)仅仅为137亿,与负债的141.5亿相差着4.5亿,这是个不小的漏洞。

1997年5月,海口市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琦出逃,这与负面舆论一触即发,迅速引发储户恐慌,纷纷挤提存款,海南省城市信用合作社各分社相继出现支付危机。

接着,一个决定让海发行不仅躺枪背锅,而且直接陷入死亡危机。

这个决定就是还负债和挤兑危机中的海南城信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由海发行擦屁股。

这种情况下,当时的海发行面临着多重困境:

1、本来注册资金和重组负债就有3倍左右的差距,也就是说,自身实力危危可及;

2、海南城信社非法高息吸存,承诺给储户的年息达到20%,而海发行只愿意支付7%的正常利息,引起了储户的严重不满。

3、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当时的金融体系和人们的信心,海发行自己在储户兑付上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中国第一家银行破产事件始末——20年尚未完成清算

于是,挤兑爆发了。

海发行资金远远不够支付储户,谣言越传越烈,人心惶惶。无奈之下,人民银行向海发行提供了40亿的贷款,海南政府也拨付了7亿的财政资金支持。

但这依然没有满足当时如潮般汹涌的提款储户需求——毕竟同时肩负这城信社的烂尾。

98年3月,人民银行宣布不再向海发行提供贷款,海发行无奈之下发出通告,限额提取存款,每人一次最多能提取100块。不用说,这是已经放弃治疗的策略了。

1998年6月20日,海南发展银行正式宣布关闭,进入破产清算阶段。

第二天,央行发出公告:停止海发行一切业务活动,由央行成立清算组进行后期清算;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发行的债权债务,对其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中国第一家银行破产事件始末——20年尚未完成清算

由于众所周知,工商银行为全国最大的国有银行,财大势大,稳如泰山,于是当海发行的储户存款转移到工行后,人们的信心便恢复了,挤兑也逐渐停止,算是完成了个人债权债务方面的顺利过渡和解决。

但是法人存款就没那么简单了,根据流程,需要先进行债权登记,清算完后再行兑付,由于海发行为信托公司重组出身,加上海南城信社的烂摊子介入,本身的财务和债务极为复杂,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1年至尚未完成清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