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拉美獨立運動

1790年10月,聖多明哥混血種人領袖奧熱率領著700餘名海地混血種人和自由黑人為了爭取公民權發動武裝起義,揭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

經過36年的艱苦鬥爭,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在1826年獲得最終的勝利,使得整個拉丁美洲成功擺脫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打碎了殖民枷鎖,為走上拉美特色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掃清了障礙,一系列嶄新的國家開始在拉美大地崛起。

不過在對比曾經也是殖民地、並且對拉美獨立運動產生重大影響的美國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整個拉美除了巴西、海地等地以外基本都是西班牙殖民地,照理來說同屬一個宗主國,接受同樣的統治,應該只誕生一個國家。但是在這一場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結束之後,拉丁美洲卻誕生了足足17個國家。

而北美獨立運動結束之後,13塊英屬北美殖民地最終只誕生了美國這一個國家。

同樣是獨立運動,為什麼拉美獨立運動之後會如此分裂,對比美國,又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通過對比之後你會發現,拉美獨立運動並不“獨立”。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哥倫布登陸新大陸,便帶著天主教的十字架

首先是宗教影響力

西班牙本身是一個非常傳統並且固執的政教合一的天主教國家,與羅馬天主教會關係密切,在殖民地傳播的宗教思想也更加是傳統的天主教思想。

天主教會也在西班牙征服美洲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們不僅傳教,同時也是對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實際控制機構之一。在西班牙皇室和總督忽略的美洲邊遠地區,天主教會任命的各個教區成為當地的實際統治機構,通過宗教安排維持著地方日常生活、法律和生產秩序。

因此,他們除了控制了絕大部分的精神財富,也控制了絕大部分的當地社會財富。

在殖民統治末期,教會佔有拉丁美洲全部土地的1/3以上。在墨西哥、秘魯、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教會差不多擁有全國土地的1/2。此外,教會還通過向人民徵收什一稅、經營各種商業、工業和採礦業、發放高利貸、販賣贖罪券、接受饋贈和沒收“異教徒”產業等辦法,聚斂大量財富。

為此,他們時常因權力和利益的分配問題自己內部發生矛盾,對外則和西班牙皇室、殖民地統治當局發生糾紛。

也正是由於教會在美洲的強大影響力,導致了教會與教區、教會與殖民當局、教會與西班牙皇室、教會與人民的矛盾,隊伍內部從一開始便鬆散不堪。

加上教會在獨立運動中並未受到過大沖擊,影響力依然存在,許多起義領導者又是原來的教會人員,戰時還能團結一致,戰爭一結束,內部的爭權奪利便開始了,想不分裂都難。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登陸美洲的清教徒

而美國則恰恰相反。

在小編前面《 》一文中,曾經簡單介紹了一下美國的清教徒。

17世紀初,大批英國清教徒為擺脫宗教壓迫,漂洋過海,來到北美大陸。“他們把北美大陸視為復興基督教的理想之國,是建立未來基督教世界的楷模,在這些清教徒看來,他們肩負著拯救世界的使命。”

清教徒所推崇的清教主義是美國文明形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主張建立無教階制的民主、共和的教會,反對國王和主教專權;要求廢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提倡勤儉節忍;主張簡單、實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而且清教徒們又是一個非常團結的群體。牧師溫斯羅普提倡:“我們一起歡樂,一起悲哀,一起勞作,一起承擔。”在清教徒建立早期的殖民地時,必須“眾人如一,用系統的力量組織在一起勞作、墾荒、建造房屋與種植園。”

縱觀整個美國曆史以及歷任總統,我們也不難發現,除了第35任美國總統肯尼迪信仰羅馬天主教之外,其餘都是新教徒,這足以說明羅馬天主教在英屬北美殖民地並沒有什麼市場,自然也不可能影響到當地政治民生。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五月花號公約》簽訂

更加重要的是,《五月花號公約》的核心思想“政府需經被統治者的同意方可實行統治”奠定了美國民主、自由的基礎。

即便是美國南方發達的奴隸制種植園,奴隸主們許多都曾經經歷過英國宗教改革,信仰的也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天主教,而是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新教(但又不是清教)。

而且他們的祖輩還經歷過光榮革命,對他們來說,只要在議會上獲得足夠的票數就可以獲得統治權,那我為什麼又要費盡心思去搞獨立搞分裂。

這種相似的宗教信仰和所奉行的自由民主精神,使當時的英屬13個北美殖民地能夠並且願意團結在一起,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西班牙王位繼承人戰爭

其次,宗主國實力對比與獨立者自身實力對比

因為宗教矛盾以及經濟、政治等利益衝突,西班牙頻繁參與對敵對國家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國力,西班牙的商業、農業、手工業又被自己作死,導致西班牙不斷衰落。

1700年,西班牙國王西班牙王位繼承人戰爭爆發,導致西班牙的歐洲屬地被瓜分:薩伏依獲得西西里和部分米蘭公國的土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獲得西屬尼德蘭、那不勒斯王國、撒丁尼亞和米蘭公國的剩餘部分。此外,西班牙割讓直布羅陀和米諾卡島給英國,並給與英國奴隸專營權。

仗一打,西班牙攢下的家底兒又被掏空了大半,儘管後來西班牙波旁王朝來了個復興,但是一等強國的地位是落花隨流水而去了。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法軍鎮壓西班牙革命者

不過在維持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殖民統治力量依然強大。因此拉美獨立運動在發動暴動之前,各地區內部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所具備的條件,並不如美國那樣成熟。

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和葡萄牙,使得西班牙政府和軍隊失去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和鎮壓力量。拉美諸公一看這麼好的機會,趕緊扯大旗鬧獨立。

而且1820年-1823年,西班牙國內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分散了拉美獨立運動的壓力。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拉美獨立運動領袖

更為重要的是,拉美的民族成分卻並不純粹,黑人、白人、印第安人、混血、土生白人等,各色人種混雜,因此拉美獨立運動一開始便呈現了多種多樣的領導形式。

在海地,起義領導者是黑人,起義隊伍裡絕大部分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

在墨西哥,隊伍中的絕大部分是印第安和梅斯蒂索的農民、礦工和牧民,革命的領導權則掌握在外省的下層牧師、低級官吏和小地主手中;

在南美,獨立運動領導者包括聖馬丁和玻利瓦爾幾乎全部是土生白人富裕階層和知識分子,而暴動群眾卻主要是印第安人、黑人、混血以及貧困的白人;

因此在獨立戰爭初期,大家還能協作統一,但是當真的得到獨立之後,民族之間的差異便開始顯現出來,加上土生白人和教會不斷妥協,導致掌握實權的將軍們擁兵自重大搞分裂,又受到外國影響,很快十幾個國家獨立出來。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服裝各異的美軍

美國則恰恰相反

獨立戰爭時期的英國正屬於殖民帝國的上升期,實力雄厚。為了鎮壓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就派出了5.6萬名英軍士兵、78艘皇家海軍艦船,還有北部英屬加拿大民兵、阿拉巴契亞山脈以西的印第安盟軍,四面八方將當時的美國團團圍住,中斷了13塊殖民地所有的對外來往。

而受到封鎖的美軍不僅沒有統一的制服,就連行軍用的軍鞋,大陸軍一萬多人也只能分到九百多雙,平均每個士兵更只有三十多發槍彈,缺糧缺餉更是常事,自己印的美元和大陸券就是一堆廢紙,時不時就有逃兵和譁變。

當時支援美軍作戰的一位法國炮兵中尉描述道:“初次看到這支軍隊的時候我震驚了。他們沒有制服,多數人衣衫襤褸,他們中的多數人光著腳。他們的形體各異,甚至有不到14歲的孩子。”

如果沒有法國的傾囊相助,西班牙、荷蘭等國在後面扯英國後退,美國獨立運動早就失敗了。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簽署獨立宣言

相比拉美獨立運動的早產、民族成分複雜,美國的情況要好很多。

而且英屬北美殖民地印第安人與黑人奴隸基本被排除在外,起義隊伍組成相對單純,加上大部分人在來到美洲之前都屬於被剝削階級,彼此之間相同的階級情感使得整個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還能保持相對的團結,也避免了出現類似拉美獨立運動的民族主義問題。

再加上美國與英國實力對比的巨大差異,使得當時的美國人十分清楚,和則生分則死,大家都是栓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誰都跑不掉。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西班牙四大總督區

統治方式的區別

在征服美洲之後,為了更好得進行管理和掠奪,西班牙在殖民地設立了新西班牙總督區、新格拉納達總督區、秘魯總督區、拉普拉塔總督區四大總督區。

總督一般由西班牙國王信任的大貴族充任,是國王在殖民地的全權代表,根據國王訓令及印度等地事務院的指示,掌握殖民地的行政、軍事、財政和宗教事宜,有權任命管區內的官吏和教會負責人,參與審理重大司法案件。

此外西班牙還派駐了近三十萬直接來自西班牙的高級官吏、高級僧侶、大商人和大地主,被稱為半島人,他們對殖民地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

這種總督區實際上就是君主專制政權的海外延續,殖民地只能從屬於西班牙而沒有什麼地位,甚至殖民地所有與宗主國相競爭的工商業活動(如紡織作坊、葡萄園、橄欖園、放貸等)也被禁止。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墨西哥大主教堂

而教會則摧毀了南美的土著文明和信仰,迫害信奉原神的原住民,強迫他們信仰天主教,不斷培養“西化”精英,企圖從文化上瓦解南美洲。

同時為了維持殖民地的統治,避免英法等國的滲透,西班牙對殖民地移民和對外貿易做出了非常多的限制,限制一切非西班牙裔的移民,不許殖民地之間有人員、貿易來往。

這種措施嚴重限制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智,造成了殖民地經濟文化發展的極度落後,儘管受到民主自由思潮影響,但是相比美國,人民素質較為低下,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成為了培養獨裁者的溫床;各地人民基本沒有交流,也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獨立的民族,為將來的分裂埋下伏筆。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英屬北美殖民地奴隸貿易

英國卻給予相當大的自主權利。

英國對北美的統治機構是由國王任命的各殖民地總督、參事會和經選舉產生的地方議會組成。總督是殖民地最高行政首腦,握有軍事、政治、財政大權,代表英王進行統治,下設參事會協助總督管理。

國王和政府大臣常把殖民地官職作為自己對支持者或親朋舊友的私人賞賜,即使總督是頗具才幹者,他也發現執行英國政策治理殖民地是件非常棘手之事,因為這些官員大部分都是平庸之輩。

參事會則由精心挑選出的上層商人和農場主組成,用以拉攏他們支持英國殖民統治。但是,參事會是北美殖民地統治中最薄弱的一環,發揮不了多大作用,被人描述為是“一個供鯨魚遊戲的浴盆”。

反倒是當地議會在不斷髮展壯大,在獨立戰爭前夕,殖民地總督已經被架空,實際控制殖民地的是當地議會,甚至誇張到總督的工資還需要當地議會同意才能發放。這使得每個殖民地實際上都處於一個半獨立的狀態。

當然英國都知道這些花花腸子,不過後續措施無法有效實施,索性放任自流。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第一屆大陸會議

而且在法律上,殖民地與本土一樣都是英王下轄的領地,都是英王的臣民,享有平等地位,而且可以自由遷徙不受管制,就連非英籍人民,也可以通過入籍手續成為英國國民,享有同等權益,享受英國的保護。

殖民地之間的經濟來往也不受管制。在這種環境下,北部的工業產品可以販運到中部和南部,中部南部出產的物產除了可以販運到英國及其殖民地,也可以販運到北部和中部,加大了各殖民地之間的交流,為形成“美利堅民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最重要的是,1763年以前,英國並沒有直接在殖民地駐軍,殖民地人民要保護自己不受侵害,就必須組建自己的武裝組織,自己持有武器,這也是美國“天賦槍權”和“武器信仰”的由來。

在這種相對寬鬆的統治下,英屬北美殖民地變成了“自我依靠、自我維持和自我治理”的群體,對自己處理事務充滿信心,殖民地自治不斷強化,牢牢掌握殖民地的政治、經濟控制權,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美利堅民族”,走上獨立富強之路。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英西戰爭

外國勢力干涉

在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西班牙所佔據的拉美就是一個聚寶盆,引來無數的覬覦者。

英國及其殖民地很早就開始與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貿易。截止1801年,英國對拉美的出口總值已經達4171萬英鎊。

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被破壞,並且取代西班牙的殖民地位,當“拉美獨立運動”進行時,英國就準備如何接手拉美了。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喬治·坎寧在1822年還認為:西班牙的美洲已經自由了,如果我們不犯嚴重的錯誤。它就會變成英國的。

與此同時,由沙俄牽頭,沙俄、奧地利、普魯士三國組成了“神聖同盟”,到處出兵干涉以法國大革命為開端的民主革命運動,並且傳言要干涉拉美獨立運動。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神聖同盟

對“神聖同盟”要出兵干預的傳言,英國報以實際行動來應對。英國為拉美各國的起義軍提供包括軍火、資金、軍隊指揮培訓等各種支援,甚至表示:如果歐洲的某些國家敢於干涉拉美獨立運動,英國將動用自己的海軍保衛拉美獨立運動,幫助他們獲得獨立。

與此同時,1823年,英國外交大臣喬治·坎寧致函時任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提議英美結盟,聯合干預拉丁美洲事務,反對“神聖同盟”插手,由英美共同管理美洲。

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已經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佛羅里達的門羅決定自己單幹,於1823年12月2日發表了著名的“門羅宣言”,宣稱”今後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幹預美洲的事務。”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門羅主義

既然美國玩這套,那麼英國人索性自己單幹,乾脆承認新成立這些拉美國家,並且通過經濟援助,向這些國家的獨裁者考迪羅放高利貸等形式,對這些國家進行經濟控制。

1822—1826年,拉美各國先後建立獨裁政權,英國向西班牙拉美各國貸款2100萬英鎊,其中有1400萬英鎊被作為貸款利息被提前扣除,各國實際上拿到手的貸款是700萬英鎊。(話說玩這個英國人才是鼻祖啊!)

而接受了高利貸的獨裁者們則用這些錢回過頭來向英國等國購買武器和享樂,然後大打內戰,又加劇了獨立之後拉美的分裂。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光顧打仗的獨裁者們又還不上高利貸,只能拿自己統治下的各種礦山、土地、關稅收益等來償還,就這樣英國成功建立了在拉美的殖民統治,拉美經濟成為英國經濟的附庸,拉美也越來越分裂,“獨立”也成了空想。

後來美國勢力的介入,又加劇了這一局面。

都是獨立運動,為啥拉丁美洲會誕生17個國家,北美只誕生1個國家

聖馬丁和起義軍

也正是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其實並不“獨立”。

這也導致拉美獨立運動開始之後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獨立運動產生的國家大部分都發生了經濟停滯、獨裁政權頻出的現象,

拉美國家之間又矛盾叢生,國與國之間不斷爆發暴力衝突,中央政府和土著群體在誰控制自然資源的問題上爆發激烈衝突,即便是拉丁美洲人投資於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外國私人投資,也會在一些接受國引發不滿,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變相的殖民剝削。

而短期的經濟快速發展又使得經濟收益的分配在許多國家造成政治的兩極化,因為高增長率解決不了貧困問題,許多貧困人口開始走上街頭推翻政府,又加重了拉美的混亂局面。

這種不“獨立”使得拉美地區的和平穩定依然是一種奢望,未來拉美又該何去何從,恐怕誰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