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溫氏股份乘“豬”飛行,業績大漲背後風險猶在


縱觀三季報 | 溫氏股份乘“豬”飛行,業績大漲背後風險猶在


10月22日盤後,溫氏股份(300498. SZ)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

就像豬肉價格一樣,溫氏股份的業績亦突發猛漲,當然除了業績,上漲的還有債務。

三季度逆襲大漲

三季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溫氏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82.89億元,同比增長18.24%;歸母淨利潤60.85億元,同比增長109.84%;扣非淨利潤45.06億元,同比增長133.31%。

這與半年報時扣非淨利潤下滑28.32%形成鮮明對比。

前三季度的大幅增長,主要是源於第三季度單季增長。

2019年第三季度,溫氏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78.67億元,同比增長15.11%;歸母淨利潤47.02億元,同比增長137.17%;扣非淨利潤45.06億元,同比增長133.31%。

第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不僅大幅增長,且對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貢獻率高達77.3%。

生豬價格暴漲所致

這一切都歸功於自5月以來持續上漲的豬肉價格。

豬易網數據顯示,全國生豬外三元價格自5月份15.08元/公斤,上漲至9月份27.96元/公斤,而10月21日生豬外三元均價已經漲至38.70元/公斤。

縱觀三季報 | 溫氏股份乘“豬”飛行,業績大漲背後風險猶在

10月22日下午,商務部公佈了10月14日-20日食用農產品價格數據,豬肉價格仍在上漲。

上週每公斤豬肉的批發價格為46.13元,比前一週上漲8.6%。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9月份第三週豬肉價格有所回落,但此前已經連漲15周。

溫氏股份曾公佈9月份商品肉豬銷售情況,顯示當月銷售商品肉豬88.8萬頭,創收28.3億元,銷售均價為28.73元/公斤。

“豬週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

豬週期的爆發,導致業績的暴增,但會持續多久呢?以歷史數據來看,豬週期一般持續3-5年。而此次的非洲豬瘟,則助力豬週期效應最大化。

一年內到期債務壓頂

當然,溫氏股份依舊有不容忽視的問題存在。

負債方面,溫氏股份短期借款達1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達20.21億元,長期借款18.39億元,應付債券29.85億元,負債合計199.2億元。

分紅情況看,連續三年含稅分紅合計112.7億,報告期內年中中期分紅15.93億。

一邊大幅舉債,一邊大額分紅,邏輯亦是清奇。

而溫氏股份的貨幣資金前三季度大幅煎炒,目前僅有12.70億元,較期初減少了5.28億元。

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達20.21億元相比,壓力較大。

加速佈局 風險同存

10月22日,溫氏股份還披露了關於現金收購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京海禽業”)80%股權的公告。

公告顯示,溫氏股份擬以現金6.4億元人民幣購買顧雲飛、李彬等三十五名自然人合計持有的京海禽業 80%股權。

溫氏股份開始佈局白羽肉雞市場。根據2018 年度審計財務數據,京海禽業2018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51億元,淨利潤2.23億元。

一直以來,溫氏股份的禽類主要是黃羽肉雞。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溫氏股份商品肉雞銷量6.3億隻,同比增長16.57%,銷售均價同比上漲7.57%;商品肉豬銷量1553萬頭,同比下降4.02%,但銷售價格同比上漲23.87%。

但是,2019年一季度報顯示,其商品肉豬銷售均價總體比上年同期下降4.69%。這也直接導致了溫氏股份一季度營收慘淡,淨利潤虧損4.6億元,同比下降132%。

市場直接決定溫氏股份的業績,同時疫情影響更加顯著,曾經生豬養殖的明星企業雛鷹農牧,在這一輪豬週期的底部,因為資金流動性緊張導致飼料供應不及時,生豬死亡率高於預期。

市場大好之時,加大投入無可厚非,但風險亦是存在。

高管瘋狂減持 套現約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1月溫氏股份有9.14億股解禁。隨後,溫氏高管開始密集減持。

在2019年2月25、26兩天之內,溫鵬程家族就減持1883萬餘股,累計套現約5.95億元。

3月份,溫氏股份總裁嚴居然、副總裁葉京華、副總裁黎少松、董事黃松德、監事會主席伍政維等高管們的14次拋售,套現1.24億元。

畢竟,目前溫氏股份僅次於邁瑞醫療,為創業板“二師兄”。

截至10月22日收盤,溫氏股份報收38.53元/股,今年內股價漲幅達50.23%,總市值為204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