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三大機遇,促進NB-IoT在消費級物聯網中的應用

三大機遇,促進NB-IoT在消費級物聯網中的應用

導 讀

消費級物聯網是一個尚待開發的藍海市場,探索NB-IoT在消費物聯網中的應用、促進消費級行業與NB-IoT產業鏈的融合很有意義。在這個過程中,NB-IoT確實給消費物聯網在體驗、數據有效性、商業模式等方面帶來一些新的機遇。

三大機遇,促進NB-IoT在消費級物聯網中的應用

經過近3年發展,NB-IoT在物聯網業界已深入人心,三大運營商已建成超過90萬NB-IoT基站,並在消防、公用事業、電動自行車防盜、智能門鎖等領域有了規模化的應用。不過,業界更多聚焦的仍然是一些政策驅動的領域,而廣闊的消費級應用是一個尚待開發的藍海市場。

在規模化示範效應初顯的背景下,探索NB-IoT在消費物聯網中的應用、促進消費級行業與NB-IoT產業鏈的融合很有意義。在這個過程中,NB-IoT確實給消費物聯網在體驗、數據有效性、商業模式等方面帶來一些新的機遇,當然業界仍需在各方面推動這一條件的成熟。

消費物聯網新藍海,網絡技術為其注入新動力

在過去多年發展中,政策驅動的物聯網應用快於產業驅動的物聯網應用和消費驅動的物聯網應用,不過,政策驅動的應用並不應該成為常態化,最終仍然要回歸產業驅動和消費驅動。隨著各類技術的完善和市場教育的推進,消費物聯網的市場正在開啟。

根據艾瑞諮詢和小米招股說明書的數據,全球消費級物聯網硬件銷售額由2015年的3000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的4800多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6.0%。由於各類元器件技術提升和成本下降,連接正在成為各種消費產品的標準功能,預計2022年消費物聯網硬件將達到1.5萬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6.1%。其中,中國的消費級物聯網硬件銷售額預計2022年超過3000億美元,年複合年增長率超過20%。另外,消費級物聯網市場集中度低,各公司以連接設備計的市場份額均未超過2%,市場潛力巨大。

三大機遇,促進NB-IoT在消費級物聯網中的應用

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將消費物聯網分為以下類別:

  • 可穿戴設備(智能手錶、智能眼鏡、可穿戴相機等)
  • 消費電子產品(智能燈、智能電視、智能洗衣機等)
  • 醫療保健(血壓監測儀、多參數監視器、可穿戴注射器等)
  • 家庭自動化(智能恆溫器、煙霧傳感器、IP攝像機、智能鎖等)
  • 車聯網(自動駕駛、激光雷達)
  • 視頻監控
  • 其他

這一分類不一定能夠涵蓋所有消費物聯網的應用,但基本都可以嵌入無線通信功能。以消費電子為例,無線技術的變化,給消費電子的變遷注入了強大驅動力,比如此前的隨身聽、MP3作為主流消費電子產品,而無線通信的發展,使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成為主流的消費電子產品,而未來基於無線通信物聯網設備有可能成為新的主流消費電子產品。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生產國,全球50%以上的消費電子產品由中國製造,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消費國,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新產品有著很高的熱情,在這樣的背景下,NB-IoT若能與消費電子實現融合,則會形成比產業物聯網發展速度更快的規模化市場。

NB-IoT帶給消費物聯網三個機遇

在過去十多年中,大量企業在消費物聯網領域進行探索,對於消費物聯網終端,大多采用的是短距離通信方式。近兩年來,一些細分領域已經出現了用廣域通信替代短距離通信的趨勢,傳感器廠商也在不斷開發支持NB-IoT、LoRa等廣域通信的傳感器。就NB-IoT的特點以及一些落地案例來看,該技術已經給消費物聯網帶來三方面機遇。

1、簡化連接,用戶體驗的提升

大量的消費物聯網產品雖然有專門的手機APP可以實現遠程監測、操控,但由於終端採用短距離連接方式,終端數據必須先集中到本地各種中樞設備上,再通過各種方式連接至運營商網絡從而實現數據上傳。

中國電信物聯網公司相關負責人在一次演講中以智能家居終端為例,若採用以往WiFi、Zigbee等短距離連接的無線方案,則終端數據要達到智能家居平臺過程中需要經過中繼、網關、路由、光纖貓等各類中間設備,多跳至運營商網絡中,最後再傳輸至智能家居平臺中進行數據處理;而採用蜂窩網絡的方案,則智能家居終端僅需一跳通過運營商網絡即可直達智能家居平臺。

多跳和單跳相比,帶來的不僅僅是中間設備的減少從而減少部署複雜性,還有對於用戶體驗的提升。智能家居終端必須與手機、路由器或者轉換網關等之類的中間設備進行配置才能實現連接,對於很多家庭用戶來說,為智能家居終端配置網絡連接有很大難度,需要專業人員配置。而採用NB-IoT連接方式,終端開箱上電後即連接至運營商網絡,和手機開機後聯網同樣簡單,背後所有配置都無需用戶動手。因為配置的問題,給用戶帶來很差體驗,而消費級產品更加註重體驗,那就一定不會形成普及。

三大機遇,促進NB-IoT在消費級物聯網中的應用

2、提升聯網和數據的有效性

市場調研公司GfK去年發佈報告顯示,國內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智能化比重從2015年不足5%快速上升至2017年底的30%,也就是說30%新出售的大家電已配置通信模塊、APP等智能化裝置。各家電廠商已將很多產品的智能化作為標配,這一比例預計還會繼續快速上升。

三大機遇,促進NB-IoT在消費級物聯網中的應用

然而,此前大量嵌入WiFi模塊的家電產品在出售後聯網率非常低,多位做家電智能化方案的人士均暗示,嵌入WiFi模塊的智能家電和其他智能硬件產品僅有不到5%的設備形成有效連接。雖然目前WiFi模塊及其智能化方案成本非常低,但絕大多數用戶並不連接和開通,讓這一方案形同虛設,也浪費了家電廠商的投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家電廠商希望通過連接實現產品生命週期管理,但有效連接比例非常低,並不能採集到有效數據,這一目的也達不到。

廣域網絡形成的有效連接遠遠高於局域網絡,有些場景中甚至能達到90%以上的有效連接。因此,當前不少廠商開始考慮用廣域網絡模塊替換WiFi模塊,採用NB-IoT後,由於無需複雜配置,聯網率高,而且廠商可以便捷地獲取家電相關感知數據。類似的,其他消費級物聯網產品若能形成同樣的場景,也可能會開啟用NB-IoT對WiFi的替換。

3、對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形成支持

目前已成功實施的NB-IoT消費類產品中,不少是為相關行業B2B2C新的商業模式形成提供了強大助力。當商業模式閉環能夠形成時,基於NB-IoT消費級應用就順理成章地落地了。

以海爾正在全國各地推動的海享租模式為例,該模式是為高校學生宿舍中免費安裝空調、洗衣機,並提供租賃服務,通過收取使用費實現投資回報,這一方式的投資回報率較高。此前相關運營廠商對未聯網家電開展租賃服務,發現各種收款、退款的工作量和糾紛,以及各種盜用家電的操作,形成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在此後通過WiFi進行聯網後,依然存在此前很多問題。當NB-IoT空調、洗衣機應用後,由於可以方便進行遠程監測和操作,加上線上支付的使用,此前各類高運營成本的問題迎刃而解,從而支撐起一個典型的B2B2C多贏的商業模式。

無獨有偶,近年來各類賽事中的人員跟蹤、家庭用戶寵物跟蹤,以及各類公共場所中共享類智能設備,在NB-IoT的加持下有了新的商業模式。

各方努力去推動NB-IoT在消費級物聯網成熟

NB-IoT在消費級市場有廣泛應用,但並不代表條件已完全成熟,業界仍需多方面努力去完善各類條件。

首先還是需要打造一張NB-IoT精品網絡。智能手機之所以能夠成為第一大消費類電子產品,網絡基礎設施功不可沒,一張無處不在、深度覆蓋的蜂窩網絡提供保障。同樣,消費級產品位於人員活動的各個場所,一定需要類似於傳統蜂窩網絡一樣的深度廣度覆蓋。實際上,雖然消費級產品更多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關,理論上來說做到與4G網絡一樣對於人口密集或人員活動地的覆蓋就能夠達到網絡覆蓋要求,但是相當一部分物聯網終端安裝於固定位置,比如空調、煙霧報警安裝在天花板上、門鎖在大門上等,在網絡信號有盲區時並不能像手機那樣自行去找信號,因此對於網絡測試、優化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產業鏈上游需要各類成熟技術來配合下游終端、應用的開發。例如,大量消費級物聯網終端需要更小的體積、更長的續航時間,產業鏈上游很多環節技術提升可以為這些需求打下基礎,包括eSim在消費類終端的普及、柔性電池技術的完善;又如,消費類物聯網終端也需要一定的移動性和位置信息,NB-IoT技術標準需要進一步完善其定位、小區切換功能,並形成可以商用的方案。

再次,在上游努力下,下游終端和應用主體也需要更多參與到NB-IoT的各類產品開發、商用示範、市場推廣中,廣泛發動傳統消費類廠商和行業組織的積極性,推動其在消費者中的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