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二战时期,仅在1942年一年内,德国潜艇共击沉盟军船只471艘,总吨位近220万吨,而自身却只伤及皮毛。后来,英国首相丘吉尔甚至不得不承认:"战争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就是德国的U型潜艇。"

可以说,二战时期的德军潜艇部队的兴衰史,即是二战德国海军的兴衰史的缩影。这是因为二战中德国的水面主力战舰自战争初期便被敌军摧残,德国潜艇部队不得已承担原不属于它的军事历史使命,并最终创下了辉煌战绩。而德军潜艇部队的辉煌战绩,离不开海军元帅邓尼茨闻名遐迩的“狼群战术”。

一、群狼聚首

1918年10月的某个夜晚,大西洋在皎洁的月色下显得静谧而温柔,英国的商船悠闲地行驶在大西洋上,一切安详和谐的景象似乎都在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尾声。然而,未久的爆炸声令船上的人们陷入了惊惶和喧嚣,原来不知何时起,德国的一艘潜艇竟然悄然越过英国皇家海军的护卫警戒线,接近商船,凶猛地发动了对商船的进攻。

虽然,后来英国舰队已在最短时间内将德国潜艇俘获,仍未能挽救被鱼雷击沉的商船。更令英国未料到的是,他们曾经捕获的小小艇长,竟会是后来德军"狼群战术"的创始人邓尼茨元帅,将其拘留不到两年便遣放虎归山。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

回国后的邓尼茨并未同曾经的战友般,对名存实亡的德国海军放弃希望,而是再次毅然地加入海军,并坚定的说到:"我们不久后就会有潜艇!"自他被捕之日起,到往后数十年的时间中,他深耕于海军部队,并不断完善他的作战理论,似乎在等待未来某一天的到来。

白云苍狗,20年时间转瞬即逝。1939年10月14日的深夜,斯卡帕湾明月高悬,水面波澜不惊,微风吹起阵阵涟漪,英国海军王牌战舰"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安逸懒散的躺在港口,船舰里的800多名官兵入梦正酣,为明天的出航作战养精蓄锐。所有的人都未曾料到,死神的镰刀已经悄然伸向所有人的脖颈。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返航途中的德U-47号潜艇

斯卡帕湾附近海域水文环境异常复杂,且港湾设有7个出入口,其中3个宽水口设有反潜栅,而其余的水口皆被沉船封死,英军自以为自身防御天衣无缝,德军绝不敢偷袭。此次德军负责作战的普里恩上尉是邓尼茨的臂膀,亦是德军的王牌艇长,他凭借出色的技术,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的指挥下,德U-47号潜艇经过一次沉船旋流和沉船锚链勾住的灾难后,成功越过英军沉船封住的出口,将英国的这艘战舰的官兵悉数送往真正的"梦乡"。随后,德艇在英军的慌乱中从容脱逃。

德国潜艇此次异常辉煌的战绩,令国家元首彻底改变了轻视潜艇的观念,开始支持邓尼茨的"无限制潜艇战"。从1939年9月到1940年3月间,共击沉了盟军222艘商船,76万吨物资,却损失不到18艘潜艇。与此同时,德军水面部队的作战形势却极为恶劣。在进攻挪威的威瑟堡行动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德国海军便在英军的扫荡下,半数驱逐舰全军覆没,水面舰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最终,邓尼茨得以将其在20多年间不断打磨的"利刃"赠予德国潜艇部队,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二、"狼族"的兴盛

"狼群战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大西洋上盟军商船所使用的潜艇战术,其战略目的是为了遏制英国海上贸易,令英国经济崩溃以至于无力对德作战。起初德国称其为"集结战术",而"狼群战术"是英国对该战术的称谓。

一战时期,德国也曾为了破坏英国的海上贸易,采用"无条件潜艇战"。"无条件潜艇战"就是攻击包括商船在内的一切敌方船只,破坏敌国的供给物资。但是由于当时通讯及潜艇技术的限制,德国的潜艇都是独立作战。然而,英国的商船有着强大的英国皇家水面舰队的护航,所以德军的单艘潜艇无法实现其战略目的。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一战时期的英国航母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其军备受到英国的制约打压,其中海军被打压的尤其严重,哪怕后来1935年双方签订了《英德海军协议》,但德国海军得到的发展许可仍旧不能超过皇家海军的45%。由于水面部队被压制的太过厉害,无法得到发展,而水下潜艇却能在奇袭中取得不少战果,于是德国海军便重点发展水下潜艇部队。后来,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德军可以将无线电设备植入潜艇中,于是在邓尼茨的促使下,德军潜艇集结作战,最终衍生出为英国人口中的"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要求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当发现目标后,进行水下跟踪。一艘"狼头"舰来指挥 "群狼"的统一行动。狼群一般都在夜间攻击,狼群中各艘潜艇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由于多艘潜艇同时对同一目标发动攻击,这样,提高了了命中率,同时可以出现有几枚鱼雷命中同一目标。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狼群战术"之所以能逞凶一时,本身有其突出优势,能够抓住英国海上交通线的软肋和护航缺陷。首先,潜艇协同作战,往往提升发现护航运输队的能力;其次,可以做到集中兵力,集中突击;另外,可以做到连续攻击,直到护航舰队进入港口;最后,还可以分散肢解护航兵力。

然而此时,英国皇家海军的护航体制并未有新的发展,仍采用一战时期的反潜战战法,并且过于迷信声呐的作用,以至于潜艇更新换代后的德军能先发现英军护航舰队,而英国舰队却反应迟钝。二战爆发初期,英国根据曾经一战的经验,利用驱逐舰和护卫舰对商船和战舰护航,但是其护航兵力却有限。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德军一旦与英军交战,"狼首"可以先利用部分潜艇调虎离山,将驱逐舰和护卫舰调离舰队,随后,德军便可对缺乏反潜能力的皇家海军的航母、战列舰以及巡洋舰进行下手。若是潜艇不敌敌军舰队,可利用其不能远离商船的特性以撤退,可谓是可攻可守,进退自如。

正因为英国皇家海军陈旧的作战理念,使得德军曾在两天内击沉盟国38艘商船。仅在1942年一年时间中,德国潜艇共击沉盟军军用船只471艘,总吨位近220万吨。其中,英国的损失最大。1942年,德国"狼群"达到了击沉盟国商船的最高峰。全年共击沉商船1160艘,总吨位达630万吨,而自己的损失率却不到7%。所以,"狼群战术"虽是德军受《凡尔赛合约》制约下的产物,却令德军在战争初期仍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

三、狼群式微,霸权更迭

然而,纵然"狼群战术"一度令盟军损失惨重,但先天的缺陷也极为明显。在作战中,一旦盟军率先发现并击沉跟踪艇后,运输队改变航线,德军的"狼群"将会失去目标。另外,"狼群战术"极度依赖无线电通讯,一旦盟军破译密码,那护航舰队将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抵制"群狼"的进攻。最为致命的是,如果盟军有反潜飞机护航,那潜艇就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

由于当时德军潜艇部队取得巨大战果,所以开始固步自封,并未对潜艇技术和通讯技术及时更新换代。渐渐地,盟军开始摸清了德军的套路,从1943年起重新组建专门针对德军潜艇舰队的护航舰队,并研制出新型雷达,提升了发现潜艇的能力。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盟军的新型护航舰队与以往的有极大不同,它们不再对商船和巡洋舰队负责,其使命只为消灭德军潜艇。

这样一支舰队中往往必配一艘护航航空母舰,搭载反潜战机,再搭配大量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而德国的潜艇部队一旦遭遇此种舰队,不仅不能抵抗具有超强反潜能力的船舰,就算逃跑,其航速也远远慢于反潜战机。

时间到了1943年3月,盟军为了给德军以沉重打击,不仅调派了数艘航空母舰和更多远程作战飞机加强中大西洋海域的反潜力量,还组建了强大的后院力量,及时提供有效的海上支援。但最为致命的是,盟军的密码专家再度破译了德军的密码,这使得盟军对德军的动态掌握得一清二楚,并知道了德军士气已经十分低落了,于是盟军决定反攻。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时至夏季,海面上的天气大为缓和,盟军借此机会利用雷达和DF侦察装置清扫海面,并布下商船作为诱饵,派遣到U型潜艇包围圈中,就在德军狼群拼命撕咬盟军的商船和护卫舰之际,盟军的舰队及时赶来支援。未久,海上起了大雾,盟军因为有雷达,所以并未因此遭受太大影响,而德国潜艇部队却失去了目标。此时的德军潜艇在盟军舰艇眼中无疑是毫无遮拦。最终德军潜艇部队受到重创,无力支撑群狼战术。此战之后,德军潜艇再度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作战的潜艇了,直到二战结束,它们再也不能对盟军构成威胁了。

四、"狼群"的咏叹

可是,令德军潜艇部队乃至整个德国海军在二战中真正败亡的原因,绝非是军事技术上的固步自封,而是德军战略上的完全过失。二战初期,德军水面潜艇虽然遭受重创,并在以后再也不能撑起德军在大西洋上的战略需求,但是海军潜艇部队却成功替代了水面部队,为德军在大西洋上打开了局面。

然而,德国在占领法国和挪威后,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航母的重要性。纵然海军司令雷德尔和邓尼茨都曾对军部提出组建航母舰队的要求,但是德国元首却认为与其建造航母,不如多建造几艘潜艇,于是德国就此放弃了从法国和挪威打破英国海军封锁的机会。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后来德军再次犯了另一个致命性错误。德国陆军在陆地上与空军充分配合,空军一般会提前抢夺陆军的战略目标的制空权,保证陆军在作战时能够有火力掩护。

然而德国的海军却与空军相互独立,在作战时往往德军潜艇所致之处没有空军掩护。纵然海军提请军部,但德国元首仍没有为其配备成建制的海军航空兵。

反观英国皇家海军,它们与空军往往协同作战,就算后来其他战线作战紧张,需要空军支援,丘吉尔也要求务必优先保证海军在对德作战中取得制空优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德国自己放弃了战争初期的海上优势。如果德国能在法国战役后,兴建航母,再在空军强有力的支援下,打破英国海岸封锁,不列颠空战的结局可能会改写。

一战英国俘虏德军小将却放虎归山,20年后小将在大洋掀起惊涛骇浪

▲"沙恩霍斯特"号战巡

群狼战术能留名史册必有其过人之处,然而最终却遭至败亡,是因为它本就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二战结束后,各国深刻认识到潜艇的潜力后,大力研究并发展此技术,使得潜艇单兵作战能力全面超越二战潜艇,无须协同作战,所以后来潜艇往往被分配于舰队中,而未形成独立的军种。但是,后来的伊拉克战役中,英美海军联合的潜艇作战也出现了"狼群战术"的身影,似乎印证了这种战术的特定价值。

客观地讲,狼群战术之所以兴,是因为德国水面舰队被英军抑制无法发展,转而将“海中刺客”和通讯技术完美结合,且取得出人意表的战绩;之所以衰,也是因为德军取得成绩后志得意满,不思进取,最终被敌人从通讯和舰艇技术超越。

这启发我们,在现代战争中,独立兵种作战终究是难以取得成功,唯有多兵种协同作战才是决胜的关键。而现今的中国,正是能在从过往的历史中充分吸取教训的过程中不断崛起与成长,最终走向了强军之路,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和富强。感谢昔日与今天奋斗在强国强军第一线的科研者和卫国战士们,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我们能够安享这番太平的生活。


《二战时期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论析》 田原

《海底"狼王"葬送"皇家橡树"——二战中德国潜艇战略的转折点》 刘清云 许仁鹏

《击鼓——二战时期德国潜艇的美国之战》 楚水昂

《英国披露二战绝密内幕——丘吉尔曾计划建造巨型冰山航母对付德国潜艇》 蒋建平

《二战德国海军大型战舰的发展和作战》 曹晓盼

《悲哉,壮哉!——二战风云人物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 赵国安

《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狼群战术》 新华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