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汉源为什么在沛县

汉承华夏,继往开来。当我们把汉源从汉朝扩展为汉人,前后几千年去延伸;从沛县换成沛泽,将区域从沛县扩展到周边县市,会惊奇的发现:从“沛”走出去的不只是一个帝王或者政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时代文明。


今天沛县是一个普通的县城,普通到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存在;历史上的沛县却是一个很辉煌的县城,辉煌到无以加复。“大汉源自小沛”。汉朝的建立者绝大多数都是这里走出去的,所以沛县也称作汉源。虽然汉朝覆灭了近两千年,但是今天仍以汉人,汉字等为称,可见其影响力。

当年那群人出了一批对历史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虽然人数很多,但是都被刘邦的光环所笼罩。而刘邦虽然称为沛公,自己也说是沛人,客观的说,他是丰县人。真正的沛县本地人物,历史上并不是很多。

当换一个角度看沛县以及周边县市,却发现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非凡,因为很多今天仍被我们津津乐道甚至奉为宗祖的人物,都与这里有一定关系,甚至曾经来过这里,并从这里走出去,留下千古传奇。

汉源为什么在沛县

许由(阳城槐里人):

应该是从沛走出去的第一个可以查到的历史人物。贤士许由,隐居于沛,尧让天下而许由不受,为避免再被打扰,许由离开沛泽。其代表的是一种境界:既然天下太平,自己受天下而无所用,不如乡野自由自在。

汉源为什么在沛县

老子(鹿邑人):

老子作为在中国文化历史上重要人物,自古就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老子宣传也在全国各地都有,比如老子故里,鹿邑和涡阳都在宣传;老子出关,函谷关和大散关也在争抢;其他如老君山,只是凭借一个传说,就打造为旅游圣地;现在新疆,甘肃等地也在积极挖掘老子相关素材,以提升当地文化影响力。

而老子隐居于沛,在《庄子》中有记载。对这一历史事件,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不以为然,认为《庄子》一书全是寓言。寓言或者神话,其实只是一种文学手法,不代表其内容就是虚构的。从老子隐居于沛,可以推测《道德经》真正成书的地方很可能在沛县。老子不仅在沛县写成《道德经》而且在这里授徒讲学,将其思想和书授予弟子。西游于秦的时候才将《道德经》“著”给尹喜。

一般认为《道德经》是老子西行出关之时,受到函谷关关令尹喜要求而写。并由此形成楼观道,留下紫气东来等传奇故事。上千年以来,世人对此深信不疑。

但根据版本差异,历史传承,道家人物籍贯以及历史事件等信息综合分析,《道德经》成书于沛的可能性更大。

首先是“著、作”两个字的意思不同。“作”具有原创性,而“著”则具有传播性,复制特性。我们说老子是《道德经》的作者,而不是著者,从无到有创造一个曲子叫做作曲,创造歌词叫作词。而著本身具有很强的复数特性。很多人知道的叫著名,很多人读过的叫著作。老子出关著书,说明这本书之前已经有人读过,而且不止一人。

其次,无论在出关之时是著书,还是作书。可以肯定的是尹喜得到了《道德经》,并且世人都知道。那么奇怪的是除了尹喜本人,两千年以来当地以及周边地区没有出现一个较为有影响力的道家人物。相反,历史上以道立国的刘邦集团出现在沛县地区,以道立教的张道陵是丰县人,以学术立名的王弼是鱼台金乡一带人。其他如文子,庄子,杨子都离沛县不远。儒家祖师孔子也是“南之沛见老聃”。所以沛县这里不仅有《道德经》的传播,而且有老子本人的亲自授课,既有言传也有身教。所以沛县周边才会在未来几百年时间里,相继出现诸多有影响力的道家人物。

最后,庄子中有记载阳子居沛,而老子也前往于沛,孔子“南之沛见老聃”。也有记载“老子西游于秦”。确定了沛和秦的内在联系。老子出关之后到秦国,蜀国,教化当地百姓,使得偏僻小国在一两百年时间就发展成为超级大国,最终平定六国,统一天下。而最终由其隐居地沛县而出现的刘邦集团取而代之。老子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世人从未在意。但其中或许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历史事件。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谋一时而定千秋,老子所呈现的思想境界,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最高智慧。这也是老子被后人敬仰和学习的重要原因。

汉源为什么在沛县

孔子(曲阜人):

孔子向老子问礼于洛阳,论仁于老子故里,求道于沛泽。一生之中深受老子影响,也向着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积极探索,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形成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学术流派:儒家。

刘邦不喜欢儒生,却在称帝之后祭拜孔子,是中国第一个祭拜孔子的皇帝。儒家也在各朝各代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孔子与沛与老子的关系也是值得挖掘的重要文化内容。

阳子居(魏或秦国人):

阳子居是不是杨子杨朱,历史没有定论。很可能杨朱是阳子居后人。

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 ”,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但是却淹没在历史之中。作为老子传人,作为特殊历史时期提出的主张,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学说之一,其思想价值是值得挖掘的。

汉源为什么在沛县

刘邦(丰县人)集团:

刘邦本人是丰县人,其团队基本都是沛县人,如萧何,萧何、曹参、王陵、周勃、灌婴等人,面对天下战乱,群雄混战,当仁不让,而得天下;萧规曹随,文景之治,而平天下。世人以强汉盛唐来表示两个朝代。而强在《道德经》中的定义则是自胜者。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代表是的一种政治理想。

汉源为什么在沛县

张良(新郑市人):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也是属于刘邦集团的。历史的机缘巧合让他跟刘邦在留地(今微山湖位置)相遇相识。单独把他拿出来讨论,是因为在国家大一统方面,秦始皇,张良,赵佗都是值得肯定的人。

对于他的评价基本都定格在汉初三杰,局限在汉初。而张良对于历史的贡献,除了辅佐刘邦建立汉朝,邀请商山四皓出山,防止汉朝出现秦朝因继承人而覆灭的灾难外。最重要的是为中国成为统一国家而奠定基础。客观说秦国是统一国家的最早践行者,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但这个只是政治、军事上的统一,那个时候大一统的思想并未深入人心。在秦国被灭以后,再一次面临历史的抉择。项羽定天下之后分封诸侯,不久而国破身亡。刘邦想分封天下,张良及时制止,才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百姓免于战火,实现安居乐业。神州大地最终大一统,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其思想都是超越时空的。张良对中华民族而言,堪称伟大。也跟老子一样,代表着智慧的闪耀。

汉源为什么在沛县

张道陵(丰县人):

远古人类社会基本都是政教一体。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政治和文化逐渐分流。当佛教以组织形式传入中国,对华夏文明的影响不可避免。人们发现文明的传播传承,可以超越政治,跨越民族。在东汉乱世时期,如何传承华夏文明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千年以来神州政权在战火中更迭多次,中华文明仍然延续下来,张道陵功不可没,其功绩不下于其祖张良。

以宗教形式,辅以政府传承民族文明,在人类历史上不是最早的,在中国历史上,则是一种创新与发展。

汉源为什么在沛县

王弼(山阳郡人):

无论是政治还是宗教或者学术,都是思想的载体和呈现方式。王弼也是探索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人物。

王弼为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23岁而终,却在《道德经》和《周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家传优势之外,沛地周边地区文化风貌或许也是重要原因。以弱冠之年而注经典,开一派新风,至今影响着学术界,影响着国人。为中华文明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


以上只是有一定历史典籍记载的人物,伏羲女娲,炎黄蚩尤等更早人物研究也可以继续探索。

汉源为什么在沛县

为什么沛县在中华文明传承中间担任这如此重要的角色。主要还是跟地理位置有关。以沛县现在县城为中心,距离徐州66公里、淮北85公里、亳州142公里、商丘119公里、菏泽142公里、济宁85公里、曲阜95公里、临沂135公里。在这方圆之间囊括了中国先秦时期尤其是三代以前诸多历史名城。在这些城市中间,且拥有大量水域,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是难得的水上运输通道和交易网点。为当地的经济,信息,物质带来大量资源。在古代是较为重要的水上交易市场。在当时的经济影响力,可能跟今天上海苏州一样。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也凝聚了社会各类精英人士往来不断。

今天,沛县周边水域相比缩小很多,水上交通也不能跟古代相比。但是在这里,依然有某种古文明的遗留,在新的特定的环境下,或许形成一种新的思想和时代文明。

以往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