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徐勇倒下了,悼念之余,胸痛时我们应该做什么?

“11月20日下午,在心梗胸痛症状明显的情况下,你还在改稿子。14时34分46秒,你提交了用生命改的最后一条稿子。半小时后,15时05分,你发微信说:‘1702,需要急救。’”最快速度送到医院。医生痛惜不已:“哪怕早10分钟送来都好!”——引自《明灯——悼徐勇》

徐勇倒下了,悼念之余,胸痛时我们应该做什么?

今天在朋友圈里有好几篇文章都在写同一个人——他是新华社的高级编辑,叫徐勇。他在岗位上突发心肌梗死,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6岁。每次看到有人因为心肌梗死而去世,都感到非常痛心。我国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到第一位了。“冠(guān)心病”的“冠”字,本来是帽子的意思;而现在应该叫“冠(guàn)心病”了,冠军的冠。

看了很多悼念他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医生说:‘哪怕早10分钟送来都好!’”这句话在医生中看来,就是:“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其实,身边像徐勇这样突然间离去,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就想聊一聊对于这“一个好好的人突然间没了”的事件中,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我们既要吸取教训,让我们不再去犯;也要在社会保障系统里面增加点什么,让我们尽可能地去避免悲剧的发生。

第一,就是时间。

当胸痛持续超过20分钟,就提示着可能是心肌梗死。上文中,徐勇改稿子时就已经出现了胸痛,改完稿子是14时34分,而到他呼救时已经是15时05分了,已经半个小时了,整个病程已经远远不止30分钟了。这时心肌已经开始大量的坏死,就会出现致命的心律失常。

你们可能会问:以前没有胸痛过啊!怎么会一下子就这样?其实,恰恰是从来没有痛过的“初发胸痛”是最危险的!对于初发的血管堵塞,我们的心脏没有备用的救急方案,血管还没有形成“侧支循环”,所以非常容易突然就“宕机”了。而以前经常发作心绞痛的人,心脏有逐渐适应的过程,我们叫它“缺血预适应”,可能在心肌梗死发生的时候,后果不那么严重。所以不论何时何地,出现胸痛,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马上就诊。为此,全国已经建立了很多胸痛中心,就是希望不耽误一丁点的时间,不用经过特别详细的问诊,只要你说胸痛,马上转到胸痛中心。

第二,从悼念的文章里看,徐勇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来不及抢救了。

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怎么去的医院?据说他的工作单位离宣武医院非常近,是救护车?还是同事送他去的医院?二,现场有没有进行急救?

记得前年的6月18号,我的一个好朋友陪他的女儿打网球,他曾经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但是他觉得自己以前是运动员,身体很好,就擅自停药了两年,那天他突然出现了胸痛。他打电话给我,我让他马上叫救护车。他告诉我:不用,我有朋友,我这就让他送我去医院。结果在路上,我接到了他朋友的电话,告诉我他已经叫不醒了。当我赶到医院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所以如果突发这种状况,又不是正巧就在医院门口,那就请一定打急救电话,因为救护车上有抢救药物、设备,可以进行急救;另一方面,如果有意外的情况,还可以通过电话指导进行急救。(新版的心肺复苏指南也是如此推荐的)

如果说是叫了救护车,还是没办法抢救的话,那么可能到场时心脏就已经骤停了。那这时什么能够帮助我们呢?我们的社会保障系统又有哪些可以改进?那就是我一直呼吁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普及。

前两天我在一个场合碰到一直在做科普宣传的贾大成教授,他已经70岁了。他每次参加会议,都要随身携带一个AED。有人问他:为什么你每次都带着AED?​他说:我真的还没有碰到需要急救的,但是如果碰到一个需要急救的病人,而我手里没有AED的话,我会后悔一辈子。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中国实在太缺少AED了。

那么在记者这样高压力职业的工作环境中,是非常有必要安置AED的。如果能正确使用AED,并且会心肺复苏的话,能够为徐勇赢得时间,赢得生命的机会,然后通过救护车送到相应的医院,再通过急诊的绿色通道进行抢救和治疗,这样就可以让抢救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而我国现在院外急救的成功率仅1~2%,美国已接近40%。

徐勇倒下了,悼念之余,胸痛时我们应该做什么?

再来关注,在胸痛的这段时间背后,他为什么不肯立马去医院?

遇到过很多没有及时就诊的病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有些老人说:我要等到第二天早上,让孩子送我去医院。浪费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哪些危险因素?

徐勇是个非常精益求精,对文字要求相当“苛刻”,对自己也很严苛的一个人。他特别认真,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想要尽善尽美。但这样他的精神压力就会非常大,常常要熬夜完成工作。他甚至不愿意在胸痛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休息。这样的性格往往交感神经容易兴奋,兴奋的交感神经会让心脏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且我们知道:心肌梗塞早期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心律失常。

冠心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我最想说的就是抽烟。文中虽然没有看出,但据说他抽烟特别凶。这让我又想起以前在急诊遇到的一位33岁男性公务员,他连着抽烟写稿子,半夜突然心肌梗死被送了过来。抽烟会让血管的内皮受损,更容易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产生斑块;抽烟可以让斑块不稳定,出现破裂;抽烟还会使血管痉挛,这些都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徐勇倒下了,悼念之余,胸痛时我们应该做什么?

除了性格和抽烟,他是不是有容易得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从他的照片上来看,体型偏瘦,可能没有糖尿病;高血压?保不准。但还要关注一个非常隐性的疾病,叫高胆固醇血症。

往往有些人并不胖,但胆固醇很高,我遇到过几个三十多岁心梗的病人,都是因为血脂高。而且高血脂没有任何的症状,只有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发现:三十多岁的血管已经像七、八十岁的一样了。然而我不知道徐勇是不是注意身体,是不是按时体检,我只是推测。

徐勇去世了,这么多人悼念他,他一定是个好人,他也一定做了很多好事,但我们常说:好人命不长,坏人活千年。因为“坏人”是利己,而“好人”是利他的,“好人”会更容易忽视自己的健康。作为医生,我非常反对带病工作,更反对把带病工作作为评价一个人道德好坏的标准。人到中年,身体的状况肯定不如以前,这时真正关心你的人肯定不希望你“拼命”工作,而是希望你关注身体的情况,有没有“三高”这些危险因素?有没有让这些“三高”变本加厉的抽烟?是不是以为自己身体还很棒,继续熬夜?......

最后要重申:只要出现胸痛,马上就医!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贾大成”们能呼吁,在社会的更多地方安装AED,让我们能够更大限度地减少人们因为来不及去医院而出现的猝死。如果我们处于一个更好的社会医疗急救保障中,我们也许可以救更多的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