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清代明明沒有“南京”,為何鴉片戰爭戰敗卻簽訂《南京條約》?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在鴉片戰爭中戰敗的清廷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

這一段話是初中歷史課本就有的,而且是很重要的一課,但是呢我在這裡問大家一個冷知識:《南京條約》為什麼會叫《南京條約》呢?

清代明明沒有“南京”,為何鴉片戰爭戰敗卻簽訂《南京條約》?

近代史第一課就是講《南京條約》的

有人可能說你這是廢話,因為條約在南京簽訂的啊,但是,不要忘了,南京是我們現在的叫法,清朝的時候是根本沒有“南京”這個地名的,這裡叫江寧府!其實還真的是如此,所謂“南京條約”其實是外國人的叫法,外國人一直叫《Treaty of Nanking》,加之後來地方確實也是叫南京,所以我們也跟著說《南京條約》了。

其實此條約清朝是叫“萬年和約”,一般也稱《江寧條約》,那這就奇怪,中國當時明明沒有南京,外國人幹嘛硬是叫“南京條約”呢!這個例子其實很罕見,就連中國史書也一樣:寫清朝的時候經常有什麼英國軍艦兵臨南京,太平天國攻破南京……明明清代就沒有“南京”的嘛,為啥硬是要叫南京呢。

清代明明沒有“南京”,為何鴉片戰爭戰敗卻簽訂《南京條約》?

正式地圖寫的是江寧,但有些地圖會加個括號裡面寫南京

這其實是一個習慣性稱呼,具體說來就涉及明清500多年南京這個城市的地位變遷了。

咱先說“南京”這個名稱吧,在中國古代啊,這其實還真不是一個固定的地名,在有陪都制的時候,“南京”就是“南部的陪都”,宋朝,遼朝,金朝,西夏都有“南京”,比如宋朝的南京就是應天府,在現在的商丘;而遼朝的南京析津府就是燕京城。

清代明明沒有“南京”,為何鴉片戰爭戰敗卻簽訂《南京條約》?

但元朝開始,中國幾乎就一直是大一統王朝了,元朝沒有“南京”,而明朝呢?明朝一開始其實也沒有南京,明初把首都建立在這裡,因為不存在陪都,所以直接稱“京師”,建制是應天府(元代是集慶路)。

但按照慣例,首都附近有一大片地方是要直轄的,這就是“直隸”,朱元璋給京師劃撥了一大片地方,大概是現在的江蘇,安徽,上海兩省一市的全境,這裡是直隸;可後來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北京成了京師,然而南京陪都地位保留,但由“京師應天府”變成了“南京應天府”,也就是從“首都”變成了“南部陪都”,同時直隸也變成“南直隸”,有時整個南直隸也被稱為“南京”!

清代明明沒有“南京”,為何鴉片戰爭戰敗卻簽訂《南京條約》?

不過其實朱元璋時期也有過遷都的設想,不過他一開始想著的是遷都到開封(汴梁)去,所以他將汴梁命名為“北京”,以應天府命名“南京”,但後來這個主意取消了,南京還是叫“京師”就好。

而明朝和西方是有接觸的,南直隸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而當時的南京也是中國最富庶發達的城市之一,西方傳教士便對“南京”有著很深刻的印象,一直稱呼“南京”。

“在中國人看來,論秀麗和雄偉,南京這座城市超過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而且在這方面,確實或許很少有其他城市可以與它匹敵或勝過它。它真的到處都是殿、廟、塔、橋,歐洲簡直沒有能超過這些的類似建築。在某些方面,它超過我們的歐洲城市……有廣闊的園林、山和樹林,相間著湖泊,然而城中居民區仍然佔有它的絕大部分。”——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

清代明明沒有“南京”,為何鴉片戰爭戰敗卻簽訂《南京條約》?

但是到了清朝,南京不再是陪都了,自然不可能再叫“應天府”這個名稱,將其更名為江寧府,這是其舊稱,當年南唐在金陵建都就稱其為江寧府,府城由兩個附郭縣:上元縣和江寧縣構成。

可以這麼說,從古代一直到清代,“南京”就從來不是一個地名和建制名稱,它一直就是代稱,即使是明朝,這個地方的建制也是“應天府”而不是什麼“南京市”,只不過出於習慣,一些人稱城市為“南京城”。

當然,北京也是一樣,也是習慣稱呼而不是什麼正式地名,清朝首都就是京師順天府,“北京城”也只是俗稱。

那什麼時候才有了“南京”的正式名稱呢?那還是要到辛亥革命之後,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根據習慣,改江寧府為南京府,後南京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別市,這才有了南京。

清代明明沒有“南京”,為何鴉片戰爭戰敗卻簽訂《南京條約》?

好歹封建時代過去了,一些舊禮也不用太遵守,北京就北京吧,也不用叫京師了;建國後也是一樣,首都在北京,南京不是陪都,但也按照習慣叫南京就好了,也別再費事改叫什麼江寧啊,金陵啊什麼的了。

至於《南京條約》還是《江寧條約》,反正現在地方叫得就是南京,西方也一直這麼叫的,反正條約又沒有什麼正式名稱,那我們也翻譯成《南京條約》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