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325家公司計劃回購近100億股!上市公司扎推回購釋放什麼信號?

伴隨近期A股市場反覆震盪的行情格局,上市公司對於回購股票的判斷也出現了較大分歧,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藉機加大了回購股票的力度,另一方面回購落空的上市公司也層出不窮。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擇機實施回購的意圖雖然不同,但總體上向市場傳遞了公司股價被低估的信號,有可能對公司股價形成一定的支撐。

上市公司回購力度急升

11月25日,鼎龍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19年11月22日首次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實施回購股份,回購股份數量240000股,最高成交價為8.03元/股,最低成交價為8.11元/股, 支付的總金額為1,937,507元。

實際上,近期像鼎龍股份這樣出手回購自家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據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統計,進入四季度以來已有435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與回購股票事項相關的公告,上述325家公司計劃的股票回購總量上限高達94.14億股,其中雅戈爾的股票回購規模預計將達7.37億股,山鷹紙業、蘇寧易購、宋都股份、卓郎智能等12家公司的股票回購金額上限也都超過了1億元。

而在回購進程方面,衛寧健康、美年健康、永創智能等181家上市公司在進入四季度後完成了全部股票回購任務,日科化學、德邦股份、力盛賽車等107家公司則在此期間有實施股票回購的記錄。需要指出的是,A股市場延續當下上市公司回購熱潮的潛力依舊雄厚,恆鋒信息、高偉達等149家公司在本月推出了股票回購預案或者批准了股票回購方案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雖然A股上市公司在近期扎堆回購自家股票,但回購股票的意圖卻不盡相同,大致而言基本出於以下三類目的。一是公司股價存在被低估的因素,為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上市公司採取回購的方式向市場傳遞股價被低估的信息,從而提升股價,這也是近期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主流意見。二是藉助股票回購推動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的實施,比如海南海藥此次回購的股份就將作為公司擬實施的股權激勵計劃之標的股份。三是部分公司出於人員離職、強化資本槓桿等原因需要,回購一部分股票註銷,此舉即可減少分紅壓力,又可提高公司的單位收益水平。

部分上市公司回購“落空”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近期不斷有A股上市公司涉足股票回購事項,但與此同時,回購計劃落空或執行不及預期的上市公司也層出不窮,11月23日,卓翼科技發佈《關於回購期限屆滿暨股份回購實施結果的公告》,表示截至2019年11月23日,公司本次回購股份期限已屆滿,公司通過股份回購專用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9812924股,成交總金額為75252122.95元,公司回購總金額未達到回購方案計劃1.5億元的金額下限。而據記者統計,除了卓翼科技外,四季度以來還有晨光生物、希努爾、藍盾信息、齊翔騰達等22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披露終止股票回購計劃或者表示實際股票回購規模未達到計劃預期。

據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梳理,上述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現股票回購落空或“打折”回購的現象,主要原因在於原計劃用於股票回購的資金未能落實到位,比如藍盾信息就表示“公司實際回購股份情況與回購方案存在差異,該等差異因公司所面臨的行業發展機遇、市場環境及公司資金使用情況發生變化所致。考慮到公司業務發展的實際經營需求,為保證公司擁有充足的運營資金,以支撐公司業務拓展所需,公司董事會審慎決定,終止實施本次回購股份事項”。卓翼科技也表示“鑑於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在綜合考慮各項資金需求的情況下,公司適時調整資金安排計劃優先用於保障旺季銷售訂單的生產需要”導致公司股票回購規模不及預期。此外,“回購交易受定期報告窗口期限制”、“確保公司非公開發行順利實施”等原因也成為部分上市公司股票回購“落空”的理由。

細辨回購概念股“含金量”

廣發證券投資顧問王立才表示,雖然上市公司實施股票回購的目的不盡相同,但回購行為本身就對股票股價的支撐,利於活躍公司股票二級市場的交易。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大股東通常比一般投資者瞭解更多公司信息,因而大股東選擇在公司股價低於內在價值時增持公司股票或者回購註銷的概率較大。一般而言,具備市盈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且處於破淨狀態、資產負債率大幅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閒置資金規模較大等特徵的上市公司擁有較強的股票回購動機。在具體操作上,可從兩個方向尋找到真正的有價值的回購概念股,首先,推出回購計劃的公司是因為其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同時目前股票價格較低,具備投資價值。其次回購股份數量及動用金額反映出大股東對於公司及股價前景的信心,回購股份數量越多,金額越高,股價就會獲得更強的支撐,而回購數量較少的公司股價走勢則取決於公司的基本面發展以及當時市場環境。

五礦證券投資顧問龔科則表示,上市公司的回購均價可視為其股價的合理估值中樞,當上市公司股價低於回購均價時,投資者就可以考慮逢低介入;當上市公司的回購進程達到60%~70%時,往往是回購效應對上市公司股價提振效能最大之時,此時投資者可考慮獲利了結。投資者尤其要關注那些控股股東為央企的上市公司所發起的回購,這類公司大股東回購的力度通常較大,基本上都能夠按照預案足額完成回購。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凌天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