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样评价基金表现的优劣?

carleo


前言

一般我们以为评价基金表现的优劣通常都看他们的业绩,比如短中长期的业绩表现,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业绩评价的效果通常都不怎么好。去年的业绩冠军,也许今年就可能跌到行业中下游去了。短期表现异常勇猛的一只基金,到下半年市场行情转换的时候可能就熄火了,这种现象层出不穷,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仅用业绩去评价基金表现优劣这个方法是不是不够全面?那我们要怎么解决评价准确性的问题呢?

个人认为评价一只基金的表现,应该有一些一致的评价前提,否则这些单方面的评价很可能会因为评价基础的不一致而给投资者造成误导。比如我们经常用业绩表现来评价一只主动基金,但是却很少考虑这只基金的业绩是不是同一位基金经理创造,创造这个业绩的过程中,他的风格是不是稳定,还是不断地出现漂移?简单来说,就是要判断这只基金业绩是否可以持续和复制,但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我们是没办法从单纯的数据中对一只基金的表现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的。

下面我将从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两类基金入手,尝试从评价的前提开始,分别看看要怎么样对这两类基金进行评价会更为合理。

主动基金的评价

1、业绩评价要注意看管理人和基金规模

任何主动基金的评价都离不开基金经理,离开了基金经理去评价一只基金,就如同盲人摸象,你买入以后的表现全靠运气,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华夏大盘精选。

作为一只因王亚伟成为的经典之作,华夏大盘精选在业绩数据上和名气上是无可争议的。自2004年8月成立至今的,15年间,创造了2349.88%的累计收益率,年均收益率高达156.66%,在这么多年的金牛基金中,也是获奖无数。

从这些数据来看,华夏大盘精选似乎是一只无可挑剔的,能够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的优秀主动基金,时至今日,笔者身边也依然有小白会购买这样的基金,但结果却是损失惨重。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这只基金的收益,是由超过10位基金经理创造的,而其中业绩的主要贡献者就是在2006年5月到2012年5月掌管基金的王亚伟。

在任职的6年间,王亚伟为基金创造的业绩超过1100%,约为1120%。应该说这个业绩有运气的成分也有时代背景的烙印,毕竟中国A股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正是从2005年底开启的,而王亚伟则是在2006年中开始掌管这只基金。但与此同时,王亚伟也经历了A股的剧烈调整,并经历了2011年和2012年这样的震荡市,应该说整体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不应该神化这位基金经理,也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如果排开王亚伟的业绩贡献,这只基金在王亚伟离职后的表现,这只基金的表现已经没有那么的耀眼了,如果再考虑到他们如此频繁的基金经理更换,特别是王亚伟之后,还没有一任基金经理任职超过3年这一情况看,这只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真让人担忧。如果了解了这些,那你还会像看业绩数据那样评价这只基金的表现吗?

这就是我认为进行主动基金业绩评价时应该注意的第一个前提,看业绩要看是否是同一位基金经理创造,如果不是,需要区分不同的基金经理的区间进行分析。那只要是同一位基金经理创造的那就可以相信数据了吗?还不行,还要看创造这个业绩时,基金的规模。

通常如果我们使用一些第三方的网站对今年以来基金的业绩进行排名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有些基金的业绩特别的惊人,动不动都是翻倍的收益,比如下面这两只混合型的主动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分别高达255.83%和134.32%,这么强劲的业绩为什么却不见于报端呢?

因为这不是正常的投资收益,而属于非正常的损益,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巨额赎回产生的赎回费拉高了基金的净值。这些基金成立之初规模就不大,而其中90%可能都是帮忙的资金,在基金顺利成立以后,这些帮忙资金也就功成身退了。

比如中金瑞祥A,在2018年11月成立之初,规模只有800万,而成立一个月后,基金份额就下降到了只有100万,而因赎回产生的费用,将计入基金的资产,使得基金的净值出现大幅飙升,从而扭曲了基金的真实业绩。

因此,基金的规模对于我们评价一只基金的业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警惕基金规模特别小的基金,通常个人不看规模低于2亿以下的基金,特别是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通常都是规模比较小的。而这些基金规模太小的产品,业绩在随着基金规模上升后是否可以持续,也是需要打问号的,毕竟不同规模的产品要求的管理能力和投资水平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规模差别比较大的时候。

因此,个人在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的时候,也会优先排除这些基金规模太小的基金,然后再区分基金经理对这只基金的业绩进行细分评价。但如果对于均是同一位基金经理创造的相似的业绩,那我们又应该怎么评价呢?

2、结合夏普比率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价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创造同样的收益的情况下,创造这些收益所需承担的风险,通常我们会经常用到一个指标——夏普比率。

这个指数的作用是,计算某一只基金或某一个投资组合每承受一单位总风险,会产生多少的超额报酬,这个比率越高,证明这只基金或这个投资组合的表现越好。这里我选择了一只比华夏大盘精选晚一年成立的兴全趋势投资进行对比分析。

我们暂且抛开两者是否是同一基金经理操作的前提,结合业绩和夏普比率来分析这两只基金的表现。所以从过去1年、3年、5年和10年的年化收益率来看,兴全投资几乎都优于华夏大盘精选,除了3年的年化收益率,兴全低于华夏不到1个百分点之外。但是从夏普比率来看,兴全趋势5年和10年的夏普比率均高于华夏大盘,其中5年的夏普比率更是高出了0.36,也就是说在中长期的表现上,兴全在承担更低风险的同时,创造了比华夏大盘更高的业绩。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波动率也可以佐证,兴全趋势的波动率无论是3年、5年还是10年,都显著低于华夏大盘,进一步印证了其波动更小,收益更佳的表现。

综上所述,在对基金进行业绩评价的时候,我们需要看管理人是否一致,同时避免规模太小的基金,最后结合夏普比率对不同基金的业绩进行优化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一只基金冰冷的业绩数据。

被动基金的评价

说完了主动基金,现在我们来说说这两年名声鹊起的被动基金——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在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市场——美国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指数型共同基金与 ETF 合计规模占美国开放式基金的比重从1997 年末的 4% 提升至 2017 年末的 30.6%。在国内,指数基金的发展也异常迅速。

虽然2018年指数跌跌不休,各类权益基金的业绩也是一片惨淡,但是这依然不能阻止指数基金规模的逆市走高。这一年指数基金规模逆市大幅增涨1103亿元,管理规模达6700亿,较前年增长了近40%,占据了全部股票型基金中的规模的72%。进入2019年,这一趋势依然在延续,2019年上半年指数基金规模便进一步增长到了9400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对于这样一只生力军,我们又要如何区别主动基金进行表现的评价呢?因为目前国内的指数基金绝大部分都是股票指数基金,因此本文的表现评价主要针对的也是股票指数基金。个人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看基金的规模,二是看基金的业绩相对于跟踪指数的表现。

和主动型基金一样,规模太小的指数基金是很难实现有效的指数跟踪的,毕竟这只基金要买入的是一揽子的股票,特别是对于完全被动跟踪的指数基金来说,规模太小,其拟合度就会降低,从而影响跟踪的误差,进而影响到指数基金的收益。因此对于完全被动跟踪的指数基金,一般不建议选择规模太小的指数基金,比如南方中证ETF,作为一只规模几百亿的指数基金,由于规模较大,且仓位相当高,跟踪指数的拟合度就会更高,从目前来看,其跟踪误差只有0.03%,因此也一只备受市场追捧。

该基金的管理规模从2018年5月的200多亿,一路飙涨,到现在已经快500亿的规模了,充分说明了其对于市场大资金的吸引力。但是对于一些增强型的指数基金,却可以降低对于规模的要求的,比如成立于2004年的增强指数基金——申万菱信沪深300指数增强,管理规模只有不到5个亿,但是从2011年-2018年基金却创造了超越跟踪指数的明显收益。

从2011年-2018年,基金只有2年跑输了跟踪指数沪深300,分别是2012年和2017年,分别落后跟踪指数3.67个百分点和0.07个百分点,但从最终的业绩看,该基金却跑赢了跟踪指数86.9个百分点的优秀业绩。

因此,对于增强型的指数基金,我们可以适当的降低对于规模的要求,放低对于拟合度和跟踪误差的关注,把目光放到增强业绩上面来。

综上所述,评价一只被动基金的表现,我们应该关注这只基金的规模以及与它所跟踪的指数之间的业绩对比。对于完全被动的指数基金,我们应该关注基金规模更大,跟踪误差更低的指数基金;对于增强型的指数基金,我们可以放低对于规模的要求,转而把注意力放到增强带来的业绩提高。

最后总结,评价一只基金的表现,我们不能仅仅用业绩进行评价,而应该关注一些不可忽视的前提。只有在同一个基础的评价体系上,我们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一只基金的表现。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亚特斯


评价一只基金的优劣当然是看业绩了。但是如何看业绩确实是一门学问。

在一些互联网基金超市里大多都有基金的日排名,周排名,月排名以及季,年,一年,两年,三年等等。

那么如何看待这些排名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属性:它是哪一类型的基金,是股票型还是债券型,还是平衡型。我们要进行的是同类型对比,如果拿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对比那肯定是无法分清孰优孰劣的。

然后在同类基金中看它各个时段的排名,如果在所有的时段都排名靠前的话,那这只基金基本是可以进入备选区的。

之后我们还必须了解一下该只基金的经理,在其任期之内,排名有何变化。还有其规模应该不过于庞大,也不太过于“迷你”。公司的整体业绩显示的是整体投研实力,这会关乎到公司里面所有基金的未来业绩。所以也必须予以关注。

总之,团队总体业绩偏上,该只基金在同类各个时段排名都偏上的基金应该就是该类型中的优质基金。




乱洒风云


怎样评价基金表现的优劣?衡量一只基金好坏,首先当然要看业绩,而且不能光看短期业绩,而是不管短期,中期,长期业绩,都是靠前的。对应的,起码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业绩都在前1/4,这样的基金,才是好基金。

对于基金业绩的评估来说,有很多衡量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夏普比率、信息比率、詹森指数、特雷诺比率、索诺提比率、历史最大回撤、Calmar比率等等。

我们主要寻找回撤低,波动率小,夏普比率高,索诺提比率高的基金,这样的基金才是好基金。

最大回撤,不必说了,同样二支基金,都是年增长10%,其中A基金年中最大回撤8%,B基金年中最大回撤只有5%,无疑B基金要好于A基金,因为它的风险更低。

至于夏普比率和波动率,我认为同样收益的情况下,波动率越小的基金越好,最好业绩水平是倾斜向上的斜线,中间没有大的起伏。这样的基金夏普比率也必然是高的。比如二支年收益相同的基金,A基金上半年涨24%,下半年跌了12%。而B基金上半年涨6%,下半年涨3%。粗看起来A基金上半年涨幅明显高于B基金,但你更喜欢哪支基金呢?显然B基金更优秀。因为同样收益的情况下,B基金的波动更低。所以夏普比率更高。夏普比率指的就是,在同样风险的情况下,收益最大。或者在同样收益的情况下,风险最低。

索诺提比率是在夏普比率的基础上,考虑了波动的好坏。我们知道波动有向上的波动,有向下的波动。无疑上涨过程中的波动才是好的,虽然有波动,但只要加以时间,终归会获得收益。而向下的波动则是不好的,是有风险的。所以索诺提比率越高,意味着同样的风险水平,基金能获得更高的超额回报率。

总之,综合多个指标,比如业绩,波动率,夏普比率,索诺提比率,选出来的基金,才是最好的基金。


笑笑财经解答


评价基金的业绩最直观的指标就是业绩,而且是长期的业绩。一只基金1年排名第一,并不能说明它好,如果它3年、5年、甚至10年都排名靠前,才能说明它是一只好基金。

业绩优秀的基金具备穿越牛熊的能力,简单说就是牛市涨得多,熊市跌得少。在A股,一个牛熊周期是7-8年,从这样一个长周期来评价基金业绩,才是较为客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