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应试教育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教育茶馆


这个话题太大了,但作为一个老师,我相信我的观点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一:应试教育为国家输入了大量的人才。

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国家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特别是这些年,研究生博士生比前些年不知多了多少倍。这些人在国家的各个行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普通百姓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尤其是现在的高考制度,让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尽管高考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它仍然是目前最公平最合理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但应试教育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学校老师学生都是考什么学什么。

不考试科目在各个学校都形同虚设。学校不重视,老师不重视,孩子和家长更不重视。尤其是学校的体音美教学,孩子们在校完全学不到任何知识。

第二:学生可以负担越来越重。

不管是教材难度的提升,还是考试范围难度的提升,还是无处不在的排名,都给学校、老师和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最后都落在了孩子小小的肩膀上。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些年,学生的课业负担越减越重。

谁也无法改变,也改变不了!

第三:过早抹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从一年级开始,孩子就陷入了无限的作业之中,导致孩子们从小对学习就失去兴趣。只是为了完全作业而学习。

第四:义务教育下家长负担却越来越重。

可以说中小学生养活了很多人,卖辅导材料的,办辅导班的,做校服的,卖保险的、卖牛奶的、卖文具的等等。所有这些人挣的都是孩子的钱。导致目前的家长负担越来越重,社会戾气也越来越重。

第五:标准答案害死人。

特别是语文等科。可能是为了给分容易些,每个题都设置了非常标准的答案,但正是这些答案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他们不敢异想天开,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总之,目前的教育,孩子是真辛苦,家长也很辛苦,老师也很辛苦,大家都好累。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背不完的书。要考的内容太多,要学的东西太多,远远超过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但高考又是最公平的,取消高考也不行。

怎么办呢?大家聊聊吧!


人生如梦LLH


应试教育给中国带来什么

应试本无错

为国选拔人才,就得将学子分成三六九等。分级的思路无非是考试考查、举荐。考试考查靠自己表现,举荐靠伯乐。因此,相对公平一点,剔除人为因素,就是考试考查。

应试教育也没错

有了应试(中高考指挥棒),教育自会围着应试转。对于不应试的东西,学生愿意学吗?学校会教吗?家长会鼓励吗?

错在应试方法

现在的应试方法,只考察了“一时记得住的知识点”,没有考察“一生用得着的能力”。有什么标杆,就有什么路线。围绕这种应试方法的产业教育,说轻一点是误人子弟,说重一点是毁人误国。

错误的应试方法

1,应试面太宽,宽到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能用死记硬背来博取高分。

2,压抑能力的提升。学生为了博取高分,势必通过死记硬背的办法补短板,而放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习,压抑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对于感兴趣的学科,再用功提升能力,能力或许大幅度提升,但考试成绩就提高三五分,而补短板提高几十分是可能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成为高分低能就是必然的了。

3,应试没有考察思辨与创新能力,教学也没有培养思辨与创新能力,以至于建国70年了,还未能回答钱学森之问。

4,在整个社会上培育了精致的功利主义。无论是教与学,都会问一个问题:会考吗?整个社会都只注重那些可以量化的东西,做什么事情都先问:可以量化业绩吗?或者是:有用吗?

5,必考科目毁灭人才

对于语数外之外的各科天才专才,如何通过总分独木桥?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需要语数外高分。即便是数学天才,也过不去总分独木桥。

6,……

错误的应试教育

现在的教育还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明显只适用于师徒传承,是培训,不是教育!教育必须有“思辨与创新”,才能使下一代更优秀。

尤其是没有及早开设哲学课,教学生如何学会思辨与创新?

建议的应试方法

1,卷面至少要增加30%的开放式问题、20%的自选题,以评估学生的成长方向。

2,取消必考科目,由学生自报3~4门。高考是选拔考试,不再是通识考试。可以将初中毕业的通识考试平均成绩(或者是高一高二的年度考试平均成绩)记入高考总分,作为衡量知识广度的依据。高考不再考通识内容。

3,由学生自报3~4门,或许有上百种考试组合,这样一来,将学生分成了很多类。每类人才只与自己的同类人才竞争,无需与所有人去抢总分独木桥。这对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将提供更加均等的机会。

4,各科的卷面分设置必须相同。现在的数学150分,那些卷面只有100分的科目,即便是天才也只有100分,而数学庸才也能够超过100分,庸才战胜了天才。公平吗?

5,如果一定要考6门,也必须实行“降低权重计分法”:将考得最好的计分权重100%,依次降低为:90%、70%、50%、30%、10%。目的在于:消除补短板的导向、突出其能力最好的科目。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今后应用知识,都是要扬长,而非补短!

……

教育导向正确了,教育自会改变的。无需讨论。


教育反思者


从身边的例子说起吧,我现在在辅导几个体校生,体育成绩很棒,但文化课太差,一个高二升高三的孩子连一个数轴都不会画。简简单单的集合教了一个星期。


学生没有教会,我的头都大了,还好我没有选择去当一名初高中老师。我就在思索,应试教育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作为一名准大四的学生,高中的数学书没有复习,直接都去教他们,也没有觉得太吃力。没错,那些知识都印在了脑子里,真正毕业后,这些学到的知识有用吗?买二斤猪肉,还需要用导数去求吗?去青岛旅游自己还需要全球的地理知识吗?

显然,都没用。那么多人批判应试教育,为什么不取消呢?

你有更公平的方法去选拔学员吗?中国人口大国,教育资源缺乏,那么多人都想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富人可以拿钱,穷人怎么办?

应试教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直在改革,一直在优化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给穷人带来了机会,但使更多的人仅仅沉迷于学习,不能全面发展,就是高中的学习狂魔,独爱学习。

一切都是被逼的无奈,所以应试教育改革之路还需继续。


煮酒论爷们


应试教育本身没什么问题,这个词汇也是中国特色吧。试问国际名校哪家不看成绩?之所以我们初中高中的学生出国留学没有太多的障碍,是因为外国的学校认可我们的考分。

我们的教育政策,没说不让同学们有特长啊,还鼓励特长呢。只是中国的家长们好高骛远,不懂教育:逼孩子们上N种课外辅导班,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花钱了就好,目前属于盲目投资阶段。周杰伦,人家妈妈就让学一种特长,郎朗也是学一种特长。根据爱好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训练,没毛病。你学任何特长,要专而精,而不是广而浅。

再说学业水平。学习也是有偏好的,有的人适合学数学,有的人适合学历史,有的人适合学文学。但是家长们不认可,因为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家的差,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然后让孩子什么都要学,并且学精,并且出人头地,并且有高收入。我们的学习不是因为爱好,是因为目的。这就催生了课外辅导热,催生了所谓的应试教育热,催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累,家长们的钱包也紧张,反过头来,家长们又要求减负。一面在摇旗呐喊喊减负,一面背着别人带着孩子各处报辅导班,中国特色。

应试教育,什么叫应试教育?不考试的教育意义何在?我根本不认同国外的那种不打分、没有课堂纪律的教育。现在所谓的解放天性,真的是放的太开了,以至于很多孩子已经丧失了必要的教养。不用举例,不胜枚举。而且,现在国外开始学习中国的应试教育了。我们在干些什么?

我们工作的人不需要绩效考核吗?我们工作的人不需要业务评比吗?我们工作一个月和老总拿一样的工资,可能吗?这些难道不是考试吗?学校阶段相对于社会大课堂,目的单纯的多,也容易的多。应试教育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带来为自己拼搏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中考是一次,高考是一次。应试教育为孩子们带来竞争的意识,懂竞争,会竞争,才能适应残酷的社会竞争。应试教育为孩子们带来知识,让孩子们学会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们学会直面自己的人生,让孩子们懂得一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应试教育,其实就是上学。可惜现在取消了小升初的竞争机会。现在交的新初一的孩子,数学基础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该小学时学会的,基本都不会。减负嘛,减来减去,复旦都挪到初中高中了,坏的学习习惯也带到初中高中了。小时候是立规矩的时候,没规矩,大了你想让他们有规矩,想太多了。抬手打老师的,上课不听讲的,回家玩儿手机的,统统是小时候惯的。家长们不揪心不着急?我就不信,来的及吗?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业的好机会有的是,就看这孩子有没有这个本事。应试教育,就是让有能力的孩子上去,没什么问题。社会要进步,学而优则仕。


许焜


应试教育为中国带来了很多啊。

现在最悲哀的不是我们的教育,而是我们的民众有很多他自己不懂教育,她自己教出来的孩子,非常的失败,所以他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怪在老师和学校的身上,怪在整个教育系统身上。我真的很希望这些人睁大他们的眼睛,看一下自己的孩子很失败,人家的孩子却很成功。

看到现在中国的高铁技术了吗?看到现在中国的军事技术了吗?如果中国没有人才,这些东西都是哪来的?这都是人家的孩子创造出来的,不是你的孩子创造出来,所以你就把责任推到人家的身上了。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全世界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你去美国考个什么耶鲁大学,考个斯坦福大学,哪一个学校不需要考试就可以进去的。如果真的有一个学校不需要考试,可以破格录取,那是因为你有后台,有关系,有钱。

不懂教育却对教育指指点点,这就是中国大部分网络喷子的现状和做法。把权交给你,你只会照抄西方的一套,可惜这只有死路一条。

应试教育好好的搞,让应试教育更公平,没毛病,他们为什么反对应试教育,因为自己的孩子差劲呀,看看人家的孩子多优秀,你就会觉得无地自容。


中小学英语精修


应试教育存在这么久,应该有它的存在合理性的一面。

中国人多,穷人也多,穷人的孩子也要上学,应试教育给了更多机会给农村学生,穷人的孩子。

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只要刻苦努力,都有机会考上大学。

我就是刻苦努力考上大学的代表之一。

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但,学生也不愿意初高中一毕业就打工,然后一直到老。

有一种先考上大学再说的迫切。


化学姐话教育


我国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当中,通过应试教育,培养和选拨了在政治,经济,科技,国防,教育,卫生,外交等诸多领域大批的优秀人才,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成为世界强国,输送了大量的劳动者和创建者。下面我做一表明。

虽然应试教育有一些弊端。但就目前来讲,应试教育还是我国选拨各类人才中最公平合理的方法,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只要你通过努力能达到某个学校录取的分数,你就可以就读该校,没有人能剥夺你读书的权力,应试教育还能剔除一些人为的主观主义举荐制度,避免了人为的任人为亲,营私舞弊,只为满足个人的喜好和利益等腐败现象。

应试教育还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看到希望。如果现在不是应试教育,我们的孩子就可以随意学习,在没有约束的前提下,人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势必要放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松松垮垮,自由自在。我想会出现大家不想看到的结果。应试教育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他们在长期的刻苦努力学习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论将来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发挥作用。

当然应试教育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有诸多弊端。其表现为, 学生学习的笼统性。一些有特长的学生,难以发挥他的特长,为了应试,埋头苦读,占据了整个时间和精力,只能是珍珠埋土。同时还增加了学校和学生的功利心。只注重学习成绩,减少了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思想品质教育的缺失,为走上社会埋下了隐患。

总之,不论是举荐式和应试教育,都要从品学两方面同时入手,不能顾此失彼,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只育才,不育德,会造成人格缺失,只会误国误民。只立德,不育才,培养出一批庸人,也是不能利国利民的。所以,只有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赵绍亮


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是两个傻子打架,非常脑残和无厘头的问题。

时间关系,只能说:素质教育绝不是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育,最终还是要通过考核来确定其成功与否,否则就成了一锅糊涂,根本不是教育,是误人子弟,祸国殃民。我看不出素质教育的最终考核与应试教育的考试有一丁儿点差别。

应试教育的考试只要老师不投机取巧,下功夫多拟一些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考核的科学性考题,那么学生自然就会步入素质全面提高的轨道,这比天天捏着嗓子学鸡叫,空喊素质教育要强一万多倍!

素质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就是考试学生素质一一这是恒真的道理,我不明白为什么砖家叫兽犬尾们天天为此争得你死我活到底有啥意义?


文刀沐子


应试教育是当下最好的教育形式。

一,应试教育给国人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让爱读书的人有书读,让勤奋的人看到希望,这就是伟大。

二,应试教育是维系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如同科举制度一样,给社会中下层开启了一道往上行的大门。

三,应试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人才。

众所周知,大陆全面推行现代教育不过短短几十年,但爆发出的能量已让整个世界为之矚目,甚至引来宇宙第一的灯塔国封杀。有人说,地球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外国。

中国以一国之力,必须要挑战所有“外国”,支撑起这份底气的,是海量的科技人才,而人才的背后,是教育。

事实胜于雄辩。

不管有些砖家公知文人大V是如何不屑乃至痛恨当今教育,以结果论,几十年培养出一大批与整个世界竞争的人才,中国应试教育功不可没,泽惠后人。

只是没能让教育“快乐”起来,使得有人很生气,骂骂咧咧唠唠叨叨如祥林嫂。搞了一大堆高大上的名词不断忽悠~平等、人权、人性诸如此类,天天喊些不知所云的口号。还好应试教育还在。

至少当下还在。

民族之幸。


灰太狼44967765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个是,应试教育给我国带来的好处;

应试教育,并非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因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应试教育给我国带来的好处是,快速地、批量地培养基础型人才。

没错,我国的高考,是最大的指挥棒,每年有1000万孩子要参加高考选拔,最后进入各类高校。成为我国的高学历者。很多没有背景的孩子,通过应试教育,成功逆袭,步入上层社会。可以说,高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这个发明实际上就是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翻版。依靠这个制度,我们这个社会的上下层,可以实现流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中举天下闻。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制度到了现代,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它的优点来。看一看我们国家国务院层级的精英们,有多少是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此外,就别说那些更低一个层级的社会精英了。

说到这里,我们下面就要说一说高考这种应试教育的缺点了。

第二个是,应试教育给我国带来的坏处:

坏处之一:标准答案,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因为有了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必须要在标准答案的学习当中,学会应试技巧,最终通过高考这个独木桥。所以我说应试教育的好处是,快读地、批量地培养基础型人才。潜台词就是说,这种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出高精尖的人才。莫言没有经过正规教育,却成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个例子充分说明,相对于高精尖人才而言是不适合于用应试教育来培养的。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的核心就是这个——现代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来大师?

坏处之二: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的第二个坏处是,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大学生。为什么?因为一些孩子,在面对应试教育时,把重心和学习的目标放在了,如何谙熟考试技巧上,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思维上。这样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和社会以后,依旧是考试逢考必过,论工作能力,一地鸡毛!

坏处之三:扭曲教育本质。教育的核心,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点燃一个人,唤醒一个人。让一个人明白他在为什么活着,比让他多背几本书要重要得多。理论上来说,背再多的书,也无非只是一个存储器,而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则是智慧。任何通过工具书或百度能够直接查得到的知识,都不算是知识,只能算是信息。真正的知识是存储在人的大脑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框架。应试教育成功扭曲了我国的教育,让所有的教育机器,把目标和重点,都放在了如何应对那个考试上来了。其结果是,我们的创新力弱,毕业的大学生可以考高分,解决问题的能力却非常低。

坏处之四:浪费太多的社会资源。为了应试,我国的教辅书虚假繁荣。因为有需求,教辅书、学习资料、课本,成为国人读书的主要部分。实际上,真正的读书,根本就不包括课本。课本所能给予一个孩子的知识极其有限。但是因为应试教育机器的开动,我们调动了太多的社会资源,去应对。这实际上是一种最大的智力浪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