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陳清泰:讓資本助力汽車產業放開創新“手腳”

“我很希望投資方能夠將眼光放遠,不能只看短期盈利和投資回報,汽車是一個規模大、重資產的行業,所以資本市場更應該向前看,支持一部分汽車企業度過2020年前後的坎。”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針對當前汽車產業的形勢作出了判斷,並特別對目前的產業融資問題提出了建議。

建議資本方調整對產業的認識

2019年,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市場產銷持續下滑,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增速也明顯放緩,這樣的背景下,投資機構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更加謹慎,使得不少新造車企業資金鍊變得尤為緊張。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建議道,關於融資的問題,特別希望投資方能將眼光放遠一些,不能只看短期盈利和投資回報,汽車是規模大、重資產的行業,尤其是在企業進入創新發展的階段,特別需要資本市場的助力。

對此,陳清泰以特斯拉為例,再次強調了資本對於創新推動的作用力。“特斯拉成立16年至今,持續虧損,經歷了6次融資才活下來。在虧損的情況下,特斯拉在資本市場上市,2017年特斯拉第一款車推出,一年內股價從28美元/股飛漲到160美元/股,近期特斯拉股價還在持續飆升,市值最高階段達到了700億美元,遠超通用、福特”,陳清泰認為,資本市場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不斷激勵和支持具有創新能力的特斯拉發展的。

“這樣的資本環境,讓馬斯克放開手腳創新,他並不完全被市場盈利所拘束,因此特斯拉的產品電動化的水平很高”,陳清泰表示,目前中國的車企,尤其是新造車企業,在某種意義上還沒有完全度過燒錢的過程,資本方要求它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盈利是不現實的。

因此,陳清泰希望資本市場能夠對電動汽車的前景進行新的認識,支持部分企業度過2020年前後的難關。

未來1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什麼形勢?

新能源汽車自2010年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至今已有近10年十年,陳清泰認為10年來產業的最大收穫就是充分證明了儲能電池技術路線的純電動汽車是可行的。

“之所以搞這個技術路線,是基於科技部的‘863計劃’和我國的基本國情。但當時這條技術路線並不受到國際的認可,因此產業在啟動的初期,大多數人都是持觀望狀態,甚至不以為然。”陳清泰透露道,直到2016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才開始進行轉型,且將目標對準了儲能電池,轉型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令人嘆然。

產業化的10年之路,除了更加堅定了技術路線以外,行業內也面臨著重大調整。尤其是在新能源補貼退坡和外資企業集中發力的背景下,使得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的發展環境出現了變化。

陳清泰認為,產業的調整過程是必須要經歷的。在他看來,新能源汽車行業作為新興產業,發展歷程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新能源汽車作為作為國家的發展戰略,讓很多投資者、創業者看到了機遇,也促使他們投入其中,奮力拼搏。

第二階段,很多新進者參與到造車之中,他們的到來對於產業的發展有巨大的貢獻。陳清泰指出,互聯網出身的投資者,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對於未來的汽車也有新的定義。他們將跨界技術引入行業,帶來了新的理念,也給傳統汽車企業帶來了壓力。即便未來不少新造車企業會退出行業或被淘汰,但他們對產業的貢獻是應該被社會承認的。

第三階段,是行業的大浪淘沙階段,也是非常殘酷的時期。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差距會拉大,一些企業的影響力會快速上升,市場也會像這些企業集中;而另外一些企業的日子則比較艱難,甚至到了資金鍊斷裂的邊緣。

陳清泰認為,產業在進入調整期之時,更加需要人們堅定信心,穩定預期。在它看來,未來中國汽車的產銷量仍然會持增長狀態,當前中國汽車市場的千人保有量約為170輛,美國和歐盟、日本的數據分別為800輛、600輛和450輛。這充分說明,中國的個人出行機動化過程還沒有充分完結。

“當前汽車市場的不景氣以及增速下降,我個人認為只是短期現象,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結束後還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增長態勢”,陳清泰強調,接下來的增長,並非新車的增長,更多的是更新換代車型帶來的增量,因此對整個市場還是應該保持堅定的信念。

陳清泰認為,對電動汽車的發展也需要堅定信心,過去幾年,中國電動汽車的銷量幾乎佔據了全球一半,業績輝煌。但仔細看數據結構會發現,真正把電動車用作私家車的還是少數,更多的還是出租車、共享汽車等,這充分說明電動汽車仍然有較大發展空間。當前全球汽車巨頭公司都在大跨度向電動化轉型,其實是受到了中國市場的影響和引導。

此外,陳清泰還特別梳理了氫燃料電池與儲能電池的關係。在它看來,行業要明確發展的主力方向,當前儲能電池的電動汽車已經是產業不動搖的方向了,那麼企業就要切忌一窩蜂調轉船頭,未來兩種技術路線勢必是並存的,但發展階段也是存在差異的,在純電動已經實現大規模量產時,氫燃料電池的技術仍需要進一步突破。因此,陳清泰認為,主機廠仍然要牢牢守住儲能電池的發展方向,短期內不能把主要精力轉向氫燃料電池。

新形勢下企業應該怎麼做?

目前,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已被視為中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經過十年的換道超車,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與國際水平差距最小的時期。但當外資大舉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之時,行業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大浪淘沙的洗牌期即將來臨,也為行業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陳清泰認為,下一步市場的發展形勢已經由政府政策引導轉向了完全的市場引導,在補貼退坡後,要完全以市場為導向,那麼每個企業都要精準瞄準自己的用戶群體,洞察好“後補貼時代”他們的市場需求,同時也要明確自身的技術路線。

此外,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在提高性能、降低成本上雙向發力。陳清泰認為,要發揮電動車的優勢,與燃油車抗衡,必須要在高品質的同時降低成本。

不僅如此,企業之間的橫向合作也至關重要。對此陳清泰舉出了大眾與福特、豐田與比亞迪的合作案例。在他看來,企業之間的橫向合作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擴大規模。不過目前中國的本土企業在這方面的動作並不多,未來靠單打獨鬥是很難應對行業競爭的,不僅車企之間要加強合作,跨行業、跨學科的合作也至關重要。

陳清泰認為,中國汽車企業除了要在打造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還需要思考一個重要問題,即在智能網、網聯化趨勢不斷滲透的過程中,自身獨有的優勢是什麼?企業需要在這些新領域形成自己的優勢,通過新技術增強競爭力,進而塑造新的品牌形象。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