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12月份内外资都在买啥?

12月份内外资都在买啥?


在突破3000点后,本周市场波动明显有放大的趋势,说明目前市场对于未来的板块选择并未达成共识,表现在指数上虽说市场整体点位并未出现大的变化,但无论成交额还是振幅都有明显扩大的趋势。这点也说明目前资金对于后市表现整体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依然纠结的地方在于下一步哪些板块的机会相对更大,和之前的观点一样,小伙伴们此时依然可以关注证券ETF(512880)、半导体50ETF(512760)等板块,在目前大家都在期待“春季躁动”的时间窗口,逢低分批布局依然是不错的投资策略。

12月份内外资都在买啥?

图片来自Wind

先来看下“休市”三天的北向资金,在本周五的时候再度强势回归,截止周五收盘,净流入63.41亿元,截止目前已经连续29个交易日净流入,而代表内资的两市融资余额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周四也再次突破万亿关口。融资余额持续扩张,显示境内高风险偏好的杠杆资金正在进场。而北向资金持续流入,则代表持股周期更长的外资也在加大对A股的配置,这也说明这些资金对于中国中长期经济的看好。

从资金流向上看,科技股成为近期内资外资进场的首选目标。12月份,融资净买入额排名前20的个股中,归属电子、计算机、通信行业的科技股就占据11席。同方股份区间融资净买入额达到9.8亿元,高居两市所有个股首位,中兴通讯、欧菲光、长信科技融资净买入额也超过5.5亿元。

12月份内外资都在买啥?

图:12月份北上资金持股比例变动

同期北向资金持(流通)股比例升幅排名前20的个股中,归属于电子、计算机板块股票也占据7席。并且上述7只股票中,持股比例变动均在2.5%以上,也可看出外资对于这些板块的偏好程度。可以看到,内资代表的融资净买入与外资代表的北上资金,在12月份意见出奇的一致,大幅买入的标的中均涵盖电子、计算机、通信板块中的一些优质标的,这一点也说明这些板块在明年出现机会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并且经过今年的估值修复,明年再出现类似今年的整体性上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板块的选择对于收益的影响将至关重要。


此外,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明年流动性宽松和外资持续流入将会是确定性比较高的两件事,外资持续流入将为具有研发优势及科技创新优势的“硬科技”的股票提供流动性支持,而流动性宽松则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撑。因此建议继续关注我们此前持续推荐的三个产品——半导体50ETF(512760)、通信ETF(515880)和计算机ETF(512720)。


12月份内外资都在买啥?


再来看下近期表现强劲的黄金市场,周五的时候黄金T+D收盘上涨0.39%至340.39元/克,创近八周新高至341.83元/克;现货黄金在周五继续强势走高,在突破1500美元关口后,又一举拿下1510美元水平,升至近两个月最高水平。美元指数大跌0.36%,创六日新低。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持仓量在经过近两个月的赎回后,在本周也逐渐触底回升,较上日增加3.51吨,当前持仓量892.37吨。

近期黄金的上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风险事件导致,更多的是受到通胀预期的影响,包括原油在内的多数大宗商品走高,CRB指数创八个月新高。就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观点来看,黄金仍被大多数基金经理所考虑,具体的配置比例在10%-15%之间,这一点从分散风险角度而言还是值得咱们普通投资者参考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考虑将黄金基金(518800)纳入一部分到自己的持仓组合中。

12月份内外资都在买啥?

图片来自汇通网

12月份内外资都在买啥?

最后再给大家提示一个可能的风险事件,从下周开始到农历年前的4周内,解禁市值将逐渐提升,其中农历年前两周的解禁市值将达到1600亿和3200亿,这些抛盘压力对于A股短期行情还是会形成一定的利空影响的,但如果出现错杀,小伙伴也可坚定买入,这波因限售股解禁而带来的回调有可能是布局春季行情不可多得的“黄金坑”。


12月份内外资都在买啥?

图片来自Wind

今天就这样,白了个白~


12月份内外资都在买啥?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分级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