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神雕侠侣》中的女性形象


《神雕侠侣》中的女性形象


白衣如雪,冰肌玉骨,飘然出尘,遗世独立,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龙女。

封闭奇诡的成长环境,让她的处事往往惊世骇俗,不可以常理揣度。

她可以以凌厉的手段对付全真教的道士,对不相干的人冷若冰霜、不假辞色,在孙婆婆死时不动声色、心如止水,甚至在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时想要杀掉杨过,仅仅为了履行照顾他一生一世的诺言。

然而她实在是一个柔弱的人物,因为她是一个被决定者,而不是一个行动者。

小时候摒除七情六欲,一心练功,是师父的要求。

后来和杨过相爱,不能在一起,因为要守跟师父的誓言。

等到知道杨过愿意为她而死,誓言打破后,又恐惧、逃避外面未知的世界。

等到“委身”于杨过,小龙女在精神上就依附着杨过,过儿成了她的世界的中心,心心念念所系。

所以和杨过的误会,足以击溃她的内心,让她生无可恋,可以草草将自己嫁给公孙止这种人,等到最后跳崖,她做出了彻底的牺牲。

小龙女是一个被圈养、溺爱长大的孩子,她早期的世界观是养育者灌输的教条,等到一遇到真正的世界,她就变得茫然自失、慌张无措。

杨过是这世上唯一可以给她熟悉感、确定感的人,是她在这个漂泊无依的世界的锚。

从此夫唱妇随,绝世独立的小龙女,变成了一个传统的温婉贤淑女子。

如果说小龙女柔弱,那李莫愁够强悍了吧。

横行天下的赤练仙子,一言不合就一拂尘打碎人的天灵盖。

她说天下男人皆薄幸,没有一个好东西,俨然一个奋袖攘臂的女权先锋。

李莫愁是怎么炼成的?

这不得不追溯到一个创伤事件——被负心人陆展元抛弃。

如果是大多数人,遇到这种事会怎样?

暴怒大概是第一个反应——受伤的“自我”的反弹。

羞耻、自我否定可能是第二个反应。

然而生活毕竟要继续,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人都会进入下一个阶段,逐渐接受自己被抛弃的现实——一个“哀伤”的过程。

通过哀伤,我们与受伤的自己和解。

然而李莫愁一直停留在暴怒的阶段,她根本无法接受被人抛弃的现实。

尽管吟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李莫愁真的懂情为何物吗?

自我是毒药,掺入了太多自我的爱情就像大多数情花的果实一样,丑陋而苦涩。

世间男男女女的爱情大多如此,无休止地相互倾轧、争夺,上演一出出爱恨交织的戏剧。

一个人之所以刚强难化,就像刺猬的刺,大概原本是为了保护自己吧。

李莫愁从来不是被偏爱的那个,师父把《玉女心经》传给了小龙女却没有传给她。

我们无从知道李莫愁是天生心术不正被师父看出来,还是师父的不公平对待让她性格扭曲,或者两方面都有,纠缠在一起,难以析离。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可恨又可怜之人一生吟唱的句子,未尝不是内心深处辽远的呼唤。

就算是杀人无数的女魔头,也是人类中的一员罢了。

因此,当襄阳城外,抱着郭襄的她母性显现的时候,我们惊讶的发现,卸下了武装的女魔头,其实只是一个邻家女子——如同她的名字“莫愁”。

神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暗线是杨过和郭芙的情愫。

明艳照人的郭芙,一出场就让杨过自惭形秽,但她却是个草包。

郭芙的资质跟了父亲,一般的蠢笨如牛,却没有父亲的勤奋笃实。

江南七怪对待郭靖非常严格,郭芙却是在母亲黄蓉的白百般娇纵之下长大的,隔代亲的柯公公更加经不过她的撒娇,对她百依百顺。

于是就有了,武功稀松却不知天高地厚,且极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常说的巨婴。

看小说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郭芙对每个人的武功段位在什么水平没有概念,也不大关心,反正自己的父亲是武功天下第一就可以了,因此才会有怂恿武士兄弟刺杀忽必烈的事。

因为以自我为中心,闯了祸不以为意,反而觉得别人小题大做。

砍了杨过的胳膊,自己还委屈得不行,因为杨过把她的剑弄弯了。

把毒针甩到疗伤的小龙女身上,让杨过小龙女再一次生生分离,然后自己跟没事人一样。

可以说神雕的剧情推动有一大部分都是由郭芙闯祸来负责的。

郭芙是坏人吗?我认为没有人会这么认为,有时候觉得她甚至觉有点蠢萌蠢萌的。

她就是太不通情达理,这是能力问题,是所有被娇惯的孩子的共同问题,所以被娇惯本身也伴随着一种无力感。

她不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她从来没有这种经历。所以即使她向杨过表达喜欢和关心,也会因居高临下而被敏感而心高气傲的杨过理解为对自己的侮辱。

行事鲁莽接连闯祸就不用说了,不会与人相处,遇到不迁就自己的人——比如陆无双,只能感觉到挫败而毫无办法。

自己的父母、外公都是武林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而自己却只能靠把他们挂在嘴上获得虚荣心的满足。

在英雄大会上,被杨过当面拒婚让她颜面尽失,后来砍掉杨过的一根胳膊,未尝没有这个因素。

杨过到底有没有喜欢过郭芙?这是一桩公案,向来众说纷纭。

我猜想是有的。

你不会在你不在乎的人面前自惭形秽,更不会因她对你的轻视而耿耿于怀。

当郭襄说要向郭芙夸耀神雕大侠是她的大哥哥的时候,杨过微笑道,令姊又怎瞧得起我这般人了?

可惜迟钝如郭芙,醒悟得太晚。

书中这一段心理描写甚是精彩,现摘录如下:

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刹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当真恨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的想讨我欢喜,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为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

。。。

郭芙想到此处,不由得恚怒又生,愤愤的向杨过和郭襄各瞪一眼,但蓦地惊觉:“为甚么我还在乎这些?我是有夫之妇,齐哥又待我如此恩爱!”不知不觉幽幽的叹了口长气。虽然她这一生甚么都不缺少了,但内心深处,实有一股说不出的遗憾。她从来要甚么便有甚么,但真正要得最热切的,却无法得到。因此她这一生之中,常常自己也不明白:为甚么脾气这般暴躁?为甚么人人都高兴的时候,自己却会没来由的生气着恼?

“回首已是百年身”,漫漫长夜里,犹记起初见时那一低头的娇羞,又有多少沉吟、多少唏嘘。

若说自我是人性中僵固重浊的成分,那郭襄就纯是一片空灵通透。

风陵渡金钗换酒,举手投足天真自然、略无滞碍,颇有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慷慨豪迈。

喜结交江湖人物,心无高下,与贩夫走卒打成一片,大有信陵之风。

人称小东邪,是说她行事出人意表,常常邪得可以。

大多数人行事常常囿于他人眼光,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郭襄不同:我自如此,与人何干?

真正的“做自己”不是刻意与人不同,那不过是亦步亦趋的另一种形式。

真正做自己的人,心中没有“自己”。

所以给丫鬟起名字,不必什么莺莺燕燕、琴棋书画的烂大街的名字,“小棒头”多别致?

十六岁生日,英雄大会。

百草仙、人厨子在门外一唤,郭襄便邀请他们进来,开起了英雄小会,一片纯白,毫无机心,妙人!

似乎是太不小心了,怎么能随便放陌生人进家门呢?

神奇的是,越是没有机心的人,人缘反而越好,人们越不愿意伤害她。

庄子说,无我的人就像上面没有人的船,即使你被它撞到,也不会起嗔恚之心。

因为冲突只存在于两个自我之间,没有我就没有冲突。

无我会不会无情呢?

恰恰相反,无我才有深情。

世间男女的爱恨纠缠有多少称得上真情呢?

魏晋名士是都是旷浪之人,然桓子野每闻轻歌辄唤奈何,谢安说,“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小人常戚戚,是为自己患得患失、叹老嗟卑。

君子坦荡荡,其深情贯注于天地万物。

郭芙之所以无法放手去爱,是因为她太执着于自我了。

唯有郭襄这般至情至性,才能一往情深。

公众号:安子曰(dongjiaqiu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