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2008年10月的一天,当时已年过七十的阎崇年先生,正在无锡新华书店签名售书。

签名售书本来是件好事,但在售书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谁也不愿看到的一幕,一个小青年冲到售书的阎先生面前,二话不说,直接对着阎先生扇了两个耳光。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阎先生当时的震惊和愤怒是可以想见的,但阎先生竟然忍住了,惊吓过后,马上恢复常态,继续为读者签名售书,其冷静和隐忍,让人佩服。

打人者叫黄海清,他之所以扇阎崇年的脸,是因为他是个真正的“明粉”,“明粉”对清朝的痛恨都是极端的,他对阎先生美化清朝,有了一种刻骨的痛恨,因此做出了如此出格的举动。

一个小青年,对一个年过七十的长者动粗,这是十分恶劣的行为,虽然名叫黄海清,但跳到黄海里已经洗不清了,自然要受到处罚,黄海清后来确实被拘,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不过,黄海清尽管受到了处罚,但他一直拒绝向阎崇年道歉,理由是:阎崇年的言论过度美化了清朝,自己最痛恨这一点,故宁肯接受公安的处罚,也拒绝向阎先生承认错误。

打人者显然失德,但阎先生在百家讲坛的讲座和其他一些公开场合的讲座,对清朝曾过度美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阎崇年对努尔哈赤近乎崇拜的歌颂;

他对清兵入关后的烧杀抢掠,持一种十分暧昧的态度;

他对清兵“扬州十日”的评价轻描淡写,说不过是满、汉文化融合时所发生的一个冲突。然而,满人纵兵屠城后,曾经繁华于世的扬州“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扬州尸体堆积如山,清军入城后,城内军人百姓几乎全部被杀害,单单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过80万具,这只是一个“文化融合时的一个冲突”?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屠杀就是屠杀,何须用“文化冲突”去掩盖血腥的罪恶?

更可笑的是,阎先生还评价雍正说,雍正所发动的“文字狱”,对于清朝的统一,和减弱对政权的诋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真是天下大笑话。

为了统一,可以兴狱;为了入关,可以屠杀。

这就是阎先生的一贯观点,确实让人有点无法接受。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如果是私下个别谈谈,倒只当笑谈即可,但他这些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或青年们说出来的,这就有些让人后怕了。

其实,我们周围不仅有阎先生,还有很多人,不仅美化满人入侵,而且美化清朝皇帝,比如对雍正皇帝的评价就是如此。

历史小说《雍正皇帝》曾经风靡一时,后来改编成了电视剧《雍正王朝》。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电视里,雍正都毫无例外地成了一个忍辱负重、朝乾夕愓、爱民如子、求才若渴的好皇帝。

他日理万机,通宵达旦,批阅的奏折堆得像小山;

他为了发展农业,亲自带领大臣们去农田视察农业生产,甚至还亲自赶牛犁田;

他上台不久便开科取士,在殿试时,有个考生到天快黑了还没考完,雍正竟然为考生掌灯照明考试,如同师长,更似慈父,甚至还把逛青楼养妓女的考生抬举为前三甲的探花,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历代皇帝,雍正确实算得上一个勤政的皇帝,但他的勤政,国计民生当然是重要部分,但,他的勤政中,还有很多是清除政敌的勤政,诛杀异己的勤政,他勤政中很多时间,是花在这些方面的,可以说,雍正的勤政,也是一个暴君的勤政。

雍正1722年即位,1735年去世,前后在位13年。

这13年中,雍正作为皇帝,他的勤政之一是剪除异己,诛杀功臣。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对于曾经浴血奋战,用鲜血确保西北安全稳定的大功臣年羹尧,雍正将他从抚远大将军贬至杭州将军,连降十八级,罚其守城门,最终逼迫年羹尧自尽,真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对于在夺嫡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舅舅隆科多,雍正将他圈禁至死。

对于同为康熙之子的亲兄弟,雍正依然毫不留情:

他的三哥胤祉,因为发牢骚,被雍正圈禁于景山,病死于禁所。

对于八弟胤禩,因其是夺嫡死对头,雍正将其削籍幽禁,称他为“阿其那”,就是狗的意思,后折磨致死。

九弟胤禟,因助胤禩,雍正给他取名“塞思黑”,猪的意思,后圈禁致死。

对一母所生、同一个肚子里爬出来的十四弟胤禵,因将其圈禁。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兄弟们只要不是对他忠心耿耿的,都一律受到了雍正的惩处,关的关,死的死。

雍正的勤政之二,就是思想钳制。雍正亲自制定《圣谕广训》,颁行天下,劝孝劝忠,人人背诵,稍有偷懒,必然飞来横祸。

勤政之三,就是文字狱。从因投书年羹尧的汪景祺、钱名世案,到投书岳钟琪策反的曾静、吕留良,雍正执政13年,大型文字狱就有15宗,不仅处死和鞭尸有数十我,后来牵连的人,简直无数。

当时,一个考官从《礼记•大学》中选了“维民所止”一句作为乡试的考题,不知怎么传到了雍正耳朵里,雍正认为,维、止二字。是把“雍”“正”砍了头,当年的考官虽已作古,但仍遭到戮尸、枭首,其家人兄弟斩的斩,杀的杀,惨不忍睹。这就是我们小说家笔下和电视屏幕上“勤政爱民”的“伟大君主”的真面目。

历史学家蔡东藩先生在他的《清史通俗演义》一书中,详尽记载了雍正上位前后杀兄屠弟、赐死功臣的原因和经过,并一针见血的评价道:“若允禩允禟等,不过于圣祖(康熙)在日,潜谋夺嫡而已,世宗(雍正)以计得立,即视之若眼中钉,始则虚与委蛇,继则屡加呵责,匪唯斥之,且拘禁之;匪唯禁之,且暗杀之。改其名曰阿其那,曰塞思黑,曾亦思阿其那、塞思黑为何人之子孙?自己又为何人之子孙乎?”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而且,他给雍正还下了一个评语:“喜怒不时,刑赏不测”,说他是个刻薄寡恩的主子。

蔡东藩在历史著作中的敢说敢言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蔡东藩先生是清末民初人,科班出身,曾任候补知县,因看破官场黑暗,辞官归里,后在清末民初的时代大变局中,响应时代召唤,著书立说,以书醒世,以书救国。

从1916年开始,蔡东藩埋头写史,用了整整10年时间,从秦始皇写起,一直写到民国九年的1920年,写了2166年的历史,共11部,1040回,650多万字,总名叫《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其中就包括上面所说的《清史通俗演义》。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在正史基础上创作,故事非常有趣,语言非常幽默,人物栩栩如生,故一经出版,广受欢迎,不断再版,成为了《二十四史》之外最受欢迎的中国历史书籍。

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说:“蔡东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他对历史真实的严格追求。他写历史演义,‘语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节均有历史记载作为根据。”

顾颉刚评价说:“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百家讲坛阎崇年教授因何被打,“掌掴”青年为何拒绝道歉?

有网友在读到这套书后评价说:“比之正史,蔡著文字通俗,人物灵动,赫赫炎炎的帝王贵胄、青史彪炳的文臣武将、名传千古的文人墨客、不见经传的烈女优伶,都有血肉,有温度,有性格;对嘉言懿行,不吝笔墨,对败德辱行,口诛笔伐,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的傲然风骨。”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精装礼盒版,一共六本。之所以推荐精装本,是因为书实在太厚了,总共六本,加起来六千多页,一本就有一千多页,精装本好阅读一些。

这套书原价408元,头条做活动,团购价165:


\u0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