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大余县:区县概况0006,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大余概况



大余古称南安,位于赣、粤、湘三省交汇处,是江西的“南大门”,有“大江东去几千里 庾岭南来第一州”“世界钨都、梅花诗国”的美誉,大余以南安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全县设有8个镇:南安镇、新城镇、池江镇、樟斗镇、青龙镇、黄龙镇、左拔镇、吉村镇,3个乡:浮江乡、内良乡、河洞乡,共计11个乡镇,行政村105个,居民委员会13个,国土面积1368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

大余县:区县概况0006,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大余是人杰地灵的文化名县。隋开皇十年(590年)置县,北宋设南安军,元代改南安府,被誉为“儒雅之邦”、“礼仪之乡”、“梅花诗国”。名人荟萃高地。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梅关驿道以来,大余成为中原通广州往东南亚等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陆路通道。苏东坡、王安石、周敦颐、文天祥、戚继光、朱熹、王阳明、汤显祖、毛泽东、朱德等历代文人贤达,均活动于此。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赞誉大余“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新中国成立后,走出了江西籍七位上将之一、军队政治建设领域将军吴昌德。中国理学发源地。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在这里兴办县学,创立《太极图说》,启蒙培育了程颐程颢两位理学大师,开启了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正心诚意的真谛,宋理宗赵昀亲赐“道源书院”。王阳明传承周程理学,创立心学,并仙逝于此。《牡丹亭》故事发源地。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以南安府衙后花园为背景,以大余民间故事原型为题材,构思并创作了千古绝唱《牡丹亭》。“叔侄两宰相”诞生地。清乾隆状元戴衢亨,与其父戴第元、叔父戴均元、兄戴心亨“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被誉为“西江四戴”,名重一时。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主阵地和新四军重要组建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等在此领导和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大余由此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领导和指挥中心之一。陈毅元帅在此创作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抗战爆发后,又成为南方八省新四军的重要组建地及其北上抗日出发地之一。

大余县:区县概况0006,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大余是驰名中外的“世界钨都”。1907年,在西华山发现世界上第一块钨矿石,成为世界最早发现黑钨矿、最早组织勘探、最早规模开采的钨矿山,大余由此成为世界钨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成立了西华山、漂塘、下垄、荡坪等四大中央直属钨矿。目前,有大矿山21个、开采区26个,已探明钨、锡、钼、金、银、铜、铋等矿种90种,钨的累计探明储量38万多吨。拥有江西省唯一、周边省市唯一的省级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建成了大余县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首位产业园,进驻了海创钨业、天盛金属、悦安超细、明发矿业、云锂材料、年龙辉硬质合金等60余家钨及有色金属企业,形成了集采掘、冶炼、加工、应用、贸易、科研、展示、销售于一园的完整产业体系。

大余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山水风光迷人,是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生态养生福地。森林覆盖率达76.6%,空气质量常年保持I级标准,常年保持一类、二类水质,章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是国家主体功能区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西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县,荣获江西生态文明十佳示范县、“江西省卫生城市”、“江西省花园城市”、“江西省园林城市”等称号。有蔬菜、茶树菇、豪猪等绿色有机无公害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10多个。南安板鸭是中国驰名商标。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运动休闲美地。丫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西省首批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示范点,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值达19万/立方厘米,PM2.5个位数值的天数每年在300天以上,是全国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国家登山基地。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遍地开花,丫山乡村生态园被评为江西省首家5A级乡村旅游点。大余被评为江西旅游发展十佳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花木之乡”、“中国瑞香之乡”、“中国农旅电商示范县”。

大余县:区县概况0006,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附:

1、大余各乡镇赶集时间(农历)

1、4、7 青龙、游仙、沙村、横江

2、5、8 池江、吉村、河洞

3、6、9 新城、黄龙、内良、左拨

天天 樟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