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北洋三傑”之“北洋之狗”——馮國璋(一)


著名相聲、小品演員馮鞏,在中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說過相聲,演過小品,拍過電影,也主演過電視劇,幾乎年年上央視春晚。但大家知道馮鞏的出身嗎?他可是名人之後,曾祖父是當過中華民國代總統的馮國璋。

“北洋三傑”之“北洋之狗”——馮國璋(一)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馮國璋(1859-1919),字華符,一作華甫,今河北河間人。他因幫助袁世凱小站練兵,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這“三傑”,又被人指為袁世凱的“龍、虎、狗”。馮國璋為人忠誠且善於率兵打仗,被稱為“北洋之狗”。直係軍閥首領,曾任中華民國代總統。

“北洋三傑”之“北洋之狗”——馮國璋(一)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馮國璋自小聰明,性情豪放。童年時在家鄉讀私墊,結業考試成績名列前茅。青年時求學於保定蓮池書院,因家貧輟學。為尋找今後的人生出路,1884年馮國璋經其叔父介紹到天津大沽口投軍,入淮軍直字營當兵並獲得該營統領劉祺的信賴。經劉推薦,1885年馮國璋進入北洋武備學堂,學習步兵。期間,他曾回原籍參加科舉考試並考中秀才。後返回天津武備學堂繼續學習軍事。因學習刻苦,各科成績優秀,曾得到該學堂總辦蔭昌和德國教官的賞識,並於1890年畢業時留校任教。

“北洋三傑”之“北洋之狗”——馮國璋(一)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馮國璋志存高遠,不安於現狀,不滿足自己僅僅做一名軍校教官,他想出人頭地。1893年,而立之年的馮國璋投靠“淮軍後起三名將”之一、時任山西太原鎮總兵的聶士成。之後馮國璋隨聶士成轉戰東北和朝鮮等地考察和測繪地形,為時半年,跋涉數千裡,餐風宿露,歷盡艱險。考察結束後根據蒐集的資料以聶士成之名編成《東遊紀程》一書,該書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故此,馮國璋得到了聶士成的垂青,被任命為該軍軍械局督辦。馮國璋由此開始發跡。

“北洋三傑”之“北洋之狗”——馮國璋(一)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甲午戰爭中聶士成部在摩天嶺之戰中殺敵甚重,擊斃日軍將領富剛三造,馮國璋因戰功受清廷嘉獎。戰後不久,經聶士成舉薦,馮國璋作為清朝駐日公使隨員身份前往日本。甲午戰爭中國失敗,馮國璋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武器裝備的落後。所以為考察日本軍事,在日期間他結識了一批日本軍界人士,博覽了大批近代軍事著作,取得了大量有關軍事教練的資料,整理後編成“兵書”數冊。此舉大大提高了馮國璋本人的軍事理論。袁世凱見到後更視此書為“鴻寶”,並謂“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

“北洋三傑”之“北洋之狗”——馮國璋(一)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當時袁世凱正在天津小站籌備北洋新軍,急需精通軍事方面的教學人才,於是將其羅致門下,被任名為督操營務處幫辦兼步兵學堂監督,不久,又升為督操營務處總辦。馮國璋到小站後,充分發揮他的軍事才幹,一邊教學,一邊幫助袁世凱編定新軍兵法操典——《訓練操法詳晰圖說》22冊,很快成為袁世凱的心腹愛將。該書成為隨營學堂的標準教科書,也是清朝末年我國軍事學校和編練新軍的主要教材,馮國璋因此成為北洋系著名的軍事教育家。由於馮國璋等人對袁世凱的忠心輔佐,使小站練兵的聲譽大振,馮國璋也逐漸投入袁世凱的懷抱。

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關注譚論古今,讓歷史告訴未來!照亮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