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常说南涝北旱,可近几年天气反常,呈现出东旱西涝的特征,有望沙漠变绿洲吗?

刘建国7838


我国常常说南涝北旱,可近几年天气反常,呈现东旱西涝的特征,有望沙漠变绿洲吗?从目前来看是有这个迹象,华北平原持续几十年的干旱,而相应的我国西部新疆等地,2016年起雨水普遍增多,东西气候呈现出明显差别,历史上古丝绸之路上曾经辉煌过,气候远不是目前这种干旱环境,今天的西涝东旱给我们西部地区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环境改变。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河西走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这些地方深居内陆、地形封闭,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从而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沙漠,人类在改造沙漠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寄希望于气候变化,实现沙漠变绿州。

历史上,古丝绸之路上罗布泊附近的楼兰国,数万人口集聚在一起,城内车水马龙,呈现繁华盛世景象。祁连山下水草肥美,古堡城池,屯兵垦田,戍守边疆,嘉峪关、玉门关边关重镇寄托着多少士兵的乡愁。所有这一切没有好的气候环境,是撑不起古丝绸之路的文明。

近二十年来,科研部门对我国中纬度地区进行长期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类似,在中纬度地带也存在着“西湿东干”或“西干东湿”的气候变化“跷跷板”现象。在上万年的气候演变过程中,受北半球中纬度环流异常的影响,在印度季风偏弱的情况下,引发华北平原地区降水减少,持续干旱。而相对应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自阿拉伯海的水汽可以输送到这里,使得这些地区降水增多,从而造成了新疆气候环境向暖湿转变。如上图

事实上,华北地区持续了近半个多世纪的干旱,而这几年新疆地区降水在逐渐增多。今年中纬度西风环流异常,我国中西部地区降水普遍也有改变,有气候向湿润转变的趋势。虽然十几年尺度还仅仅是地球历史长河中一瞬间,比较短暂,目前我们还无法断定西部气候是否向湿润转化的开始,但华北平原持续干旱不能不让我们浮想联翩。

古丝绸之路的文明衰败,不能简简单单地就归结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更多的是气候的变化,可以想象古楼兰国繁华盛景,气候湿润,水草肥美,降水量丰沛。中西部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王国。后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干旱袭来,这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繁华洗尽景象。

如果中纬度东西部气候“跷跷板”现象为真的话,我国中西部地区很容易就能让沙漠变绿州,重现古丝稠之路文明。


地理纵横


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今年气候异常只是今年,不是长期以往的,不可能会改变西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局面。但多的降水可以促进植树造林的发展和提过其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