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髖關節彈響,是小問題嗎?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文獻中就有關於髖關節彈響的相關報道,這是一種在進行某種運動時引起髖關節及下肢運動受限、出現聲響或局部疼痛的常見病,稱為彈響髖。

彈響髖主要表現為髖關節主動屈伸活動時,關節周圍出現彈動的感覺或有"咯噔咯噔"響聲,並且關節的功能也會受影響,尤其是屈曲或內收、內旋髖關節時,有"卡"一下的感覺。

髖關節彈響,是小問題嗎?

除了髖部自覺不舒適及彈響之外,一般不會有疼痛感,也就很少有人主動去求醫治療。往往有些人練習瑜伽之後,才發現自己有些毛病;因為在練習瑜伽過程中,髖關節活動比較頻繁,髖關節彈響對有些瑜伽動作會有一定的影響。

彈響髖的易發人群一般集中於運動員或職業舞者,女性居多,這些人一般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髖部的發病部位有高頻率使用及反覆損傷史,發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下述幾個因素,一是重複進行某項運動,特別是體育活動;二是有髖部外傷或勞損病史;還有就是有長期反覆臀部肌肉注射病史。

髖關節彈響,是小問題嗎?

按照導致髖關節彈響的形成原因,彈響髖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內側型彈響髖,另一種是外側型彈響髖。另外,還有一種是關節內彈響髖,但由於關節內的病因是確定的,一般不再提這個類型。

髖關節彈響,是小問題嗎?

外側型彈響髖是最常見的類型,產生彈響的主要髖關節外側軟組織結構,比如髂脛束後緣,由於外傷或勞損後受累組織充血水腫及無菌性炎症反應,導致纖維組織增生;當髖關節屈曲、內收或內旋活動時,增厚的肌腱在股骨大轉子突出部前後滑過發生摩擦就發出彈響,如果體型較瘦弱,有時甚至能摸到一條粗的索狀帶從大轉子處滑過。被動運動時無此現象,一般為雙側性,而且多見於女性青壯年。此外,多次肌肉注射致臀大肌後部肌肉纖維化也可引起彈響。

髖關節彈響,是小問題嗎?

內側型彈響髖則是髂腰肌肌腱在骨盆的恥骨粗隆上移動,或在靠近股骨小轉子的骨性隆起上來回滑動,這種情況造成了髖部彈響。這種髖關節內側彈響也影響髖關節內旋和外展運動,甚至造成骨盆前傾,影響步行。

還有一種關節囊內彈響髖,並不是肌腱或肌肉的原因造成的,而且患者和醫生均能感覺到的彈跳感,有時可由關節內疾患引起,如骨軟骨瘤病、關節軟骨損傷、關節內遊離體、髖臼盂唇的損傷或繼發於髖臼後緣異常,以及髖部肌肉癱瘓引起的髖關節半脫位。這是關節內病變引起的髖關節機械症狀(交鎖、彈響和打軟腿),多需要手術治療;由於當前人們對髖關節內病變的診斷和描述更加精確,所以我們不再使用關節內彈響髖這一說法。

髖關節彈響,是小問題嗎?

髖關節彈響,是小問題嗎?

髖關節外的結構紊亂引起的彈響由於不引起疼痛,極少需要手術。病人在瞭解病因後,也多不願進行治療。如果出現疼痛,首先應儘可能採取保守治療控制症狀,如理療、局部注射或改變動作習慣,一般療效較好。

髖關節彈響,是小問題嗎?

綜上來看,在沒有疼痛的情況下是不需要治療的,可採取理療、拉伸等方式緩解,但患者會有意識地避免某個角度的運動,產生代償性的疲勞與損傷。但不能不當回事,安全起見,髖部出現彈響,應儘早就醫進行專項檢查!

髖關節彈響,是小問題嗎?


有任何疑問,可以點擊我主頁左下角的“免費諮詢”一欄,或者到平安好醫生app直接搜索我的名字,找我詳細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