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计件工资,厂长说加班干,工资上不封顶,发了工资,领导说太多了降工资!这样的公司能做大吗?

铁拳虎哥


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好的项目就像一块大蛋糕谁都想咬一口,而且还存在很多资金雄厚的公司快速整合市场,让小的企业无法生存。一个公司在市场占有量是随订单多少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产量波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般工厂都会采用计件工资的方式,根据产量多少来调整工人工资。

  • 订单增加较多,现在产能不能满足订单需求,所以,厂长说加班干,工资上不封顶。侧面也说明客户要的比较急而且数量还比较大,应该能给你们厂带来丰厚的利润。厂长是想通过许愿的方式来鼓励大家加班加点抢生产,既然厂长已经当众说啦,他就应该兑现自己得承诺。虽然是领导说钱太多啦得降工资,其实这就是厂长的意思,只是他不愿意站出来说,让下面领导出来当恶人。工厂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掌舵人必须有足够的胸襟,眼光和格局要有一定高度,不能因为一点眼前小利,而出尔反尔。所有员工对工资都特别敏感,厂长为了以后得发展,也不能在许诺完的工资上做手脚,相当于透支了他的信誉和威信。这样的厂长很难有大的作为,公司也很难有大的发展。
  • 一个成熟的掌舵人,一定会按当初约定如数发放工人工资,甚至会增加一部分奖励给表现特别突出的员工。一般为了控制人工成本,大都采用如下方法:通通不断完善优化操作流程,提升员工技能水平,随着人均产能提升渐降低单件人工价格,让员工每个月收入不会因为产量增加而有较大提升,基本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工资范围。因为单件人工工资降低,会造成活少时候员工会开的特别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订单增加,员工为了多挣钱就会主动要求加班,整体用人花费相对产量却在不断减少,企业会有更多盈利。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通过调节单件人工费用来逐步降低用人成本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人行成行


很多人都说这样的工厂活不了多久,事实真的这样吗?

未必!

在中国最大的外来务工城市——东莞,这样的工厂不在少数。以计件工资上不封顶为噱头招收工人,事实上隐藏了各种猫腻,所谓的上不封顶不过是老板压榨员工的一种手段罢了。

那么为什么还有员工傻傻被欺凌,甚至甘心被压榨呢?

以东莞塘厦四村最大的港资公司(名字我就不提了)为例,这家公司九十年代末成立,很快就成为当地有名有姓的中大型企业,在四村是第一纳税大户,千禧年初员工人数3000多人。从那个时候起,这家公司就是远近闻名的高工资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务工者前往求职。

身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家公司自然也采取了计件计算工资的模式,并且承诺工资上不封顶,多劳多得,那个年代找一份工作不容易,而且员工多为七零后八零后,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只为每月比别人多那么几百块钱。

很快,公司领导发现,有部分熟练工(做了几年的老员工)工资开始超过管理层平均工资,于是第一个套路诞生,公司以熟练工每天12小时的产能为标准产能计算小时产量,然后代入计件转计时概念,规定每天产量必须达标才能获得正常12小时工资,否则将会扣除未达到之产能对应的工资,也就是说,员工上班12小时只做了十个小时的产量,那么就只能拿十个小时的工资。

当年这个规定一出,立刻引起员工大面积反抗,无奈那年头在外寻找工作的人比在厂里上班的人还多,最终员工反抗失败,老老实实接受这种极不合理的规定。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农民工的力量。

很快,时间到了2010年前后,公司领导再次发现,部分工龄十年左右的老员工工资又一次超过管理层平均工资,于是第二个套路新鲜出炉——这一次,开始提升小时产能并降低单价。

有了第一次沾着血泪的教训,这次仅有少数的几个“刺儿头”“闹事”,很快就销声匿迹,尝到甜头的公司开始以一年两次的幅度缓慢提升产量,到了2014年甚至一年提升了四次,并且设置了每天的工时上限,即超产上限,具体操作是:部分熟练工每天产能会稍微超出12小时产能,于是设置超产上限,每天最多只能计算13.6个工时,多余部分被“存”了起来,以预防某一天产能未能达标便于补贴。实际上这个被存起来的工时很多人直到离职也未能兑现,公司强硬的管理制度下,想故意消耗超产工时变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这些,员工们敢怒不敢言。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旧的管理制度随着九零后农民工的加入渐渐变得不再适用,于是新的套路应运而生。

不同于老一辈的农民工前辈,九零后打工仔更擅长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制制度的完善也让企业能钻的空子越来越少,15年前后,这家公司便推出一项新政策,各部门由经理主管等领导“承包”,然后像包工头一样分包给基层管理者,老板只要业绩。

于是员工真正的噩梦来临了,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基层领导时刻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产量提升、单价降低、工作时间延长、放弃了除法定假日之外的所有假期。

在别的公司员工早早下班同家人聚餐的时候,他们在加班;别人愉快的趁周末去旅个游的时候,他们还在加班;留守在家的孩子想趁暑假来城市和父母团聚,他们仍然在加班。

请假?不存在的!除非你能不在乎几天的辛苦因为请个假被三倍扣除。

而且领导们很聪明的将压力维持在员工底线之上的一点点,玩儿命的加班加点,换来的是每个月比别的公司的员工多上一千块钱左右,这对于大部分家境不是很好的打工仔而言,已经是个绝好的安慰,然后铆足了劲准备接下来继续加班加点,好让下个月发工资时还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

至于他们的汗水有多少被老板和领导们侵吞了,那并不重要;对于有人说按照工作时长对比他们的工资水平比别的公司还要低很多,那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每个月都能多一千块钱,一年下来就可以多挣一万多块钱,这对于家境不是很好甚至是贫寒的他们来讲,比什么都重要!

一直到今天,很多公司面临经营困境的时候,这家公司还屹立不倒,始终像个上满发条的钟表一般,不知疲倦的运转,冷漠而残酷!

所以,别幻想什么不信守承诺的老板,公司迟早会倒闭!

更残酷的现实是,会压榨员工剩余价值的老板反而会活的更好。

或许有一天,它终将被时代所淘汰,但那一天还很远,相信我!并且老板也必定赚够了你们无法想象的财富!


游戏人超超


这样的公司,如果还能做大,就只能叫做“老天爷不开眼了”。不过,雷哥认为,

如果这个企业还是一直由这样的领导来管理,早晚都是一个结局:完蛋!


首先,对员工不诚信的企业,员工岂会好好给你干活?

一个企业的经营好坏,首先在于是否能够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如果员工都是以“企兴我荣,企衰我耻”为出发点,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但是回头来看看这个企业,是这样的吗?一开始,让员工加班加点干活,计件工资上不封顶,这也就意味着你干得越多,得到的收益也越多,那员工当然是甩开膀子拼命干,这每一分汗水都是可以换来自己的收入的,当然就会积极性高。


可惜,到了要发工资的时候,却说做的太多了,无理降低了员工的计件工资,这实际上就是言而无信的表现,对于员工来说,被领导耍了,付出了劳动却没有相应的回报。这极大的伤害了员工的感情,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你这个厂长这么没有诚信,这么无耻的行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员工要么憎恶你领导出尔反尔离职走人,要么防着你继续欺骗员工而消极怠工或敷衍了事,反正一句话:员工不会给你好好干活了。


如果员工队伍的情绪低落了,士气衰落了,工作质量下降了,你觉得这个厂子还能有好的未来吗?


所以,短视的领导,无耻的行径,只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让整个队伍越来越离心离德,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不讲契约精神的企业,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这个厂长,非常短视,非常不讲契约精神,是一个不够格的领导。


这样的人,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看不到长期的价值所在,在与其他企业的商业合作上,这个领导估计也是只看眼前,不管未来的主。


在商业合作上,别人也许会被骗上当一次,但绝对不会让你欺骗第二次,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企业的合作伙伴会越来越少,那这个企业在市场上就会逐步陷入孤立的境地。


同时,如果领导对待自己的员工都是哄骗欺瞒,其他的合作伙伴知道了这件事,谁又不会留个心眼,谁又不害怕他在后面搞事情。所以,这种不讲诚信、不讲契约精神的领导,早晚都会把企业带入到绝境中,哪里还能做大做强。


总之一句话:

遇到这样的企业和领导,真的是非常倒霉,如果忍不下这口气,建议保留相应的证据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如果实在不想惹麻烦,那就赶紧找下一家单位选择离职。


在这种毫无任何诚信的企业干活,只能换来一肚子怨气和不平,而且,如果这个厂子的领导依然还是这样期满哄骗、言而无信,可以预见的就是,这个厂子一定会倒闭!越早离开,越是你的正确决定!您说呢!


雷哥说职场,经验共分享!欢迎关注【雪天惊雷】,你我一起职场成长!


雪天惊雷


我公司也是这样!原来有超产奖,大约四五百的样子!多超生产一吨奖20元!原来定的是一月产6000吨!后来觉得发的多了!把6000改成7000。也就是超过7000往上的才算!后来还是觉得多又改成8000!最后一次生产部门都统计出来了,把每个人奖多上钱都贴到打卡机上了,一直不发,最后不了了之了!真没见过这么扣的公司,扣就算了,说话算话也行啊!每次都是这样!还有我们进货需要过地磅,人家出厂时也过地磅,到我们公司也过地磅!货物运输加上地磅误差肯定数字不可能一样的!正常的公司一般按照自己的地磅数字说话也无可厚非!我们公司不一样,进货的数字自己地磅数字大就按照对方数字计算,自己数字小刘按自己数字算!出货时同样也是这样,谁的数字大按谁的数字计算!我也是醉了!最后我想说虽然这类公司做不大,但也不至于倒闭!生产资料在人家手里,我们穷打工的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sasacool


我自己的工厂,他们是搞打磨抛光的,又脏又累,全部计件,一个月,他们的工资拿到一两万,我跟他们发工资的时候,不嫌他们拿的多,天堂天天跟他们吃好的,我说你们辛苦了,他们的工资拿的越多,我就赚的是越多,


手机用户51357387303


这样的老板迟早要关门大吉的,我就是碰到了这样的老板,最开始是固定工资一个一万,后来老板就说按底薪加计件工资,底薪就降到了五千 ,可是到发工资了,工资是一万九千多,后来就说没底薪了我不愿意,我就罢工了两天,才给了那五千,后面几个月都是在一万五以上,老板就想法赶我走 ,因为这个厂是我救活的,我来的时候厂里基本上就要倒闭了(因为我是技术工又当过车间主任)一年的时间把厂里做的风生水起。在县城里营业额一个月都能做到了300多万,这样的老板祝你关门大吉


a河南小李子a


这种事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很简单,计件单价不合理。为什么这么说,打个比方,原来不计件一个月工资是5000,计件了之后变成七八千甚至上万,不管是什么样的老板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我们要明白公司搞计件的目的,激发员工积极性,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计件之后你的工资明显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增加,利益却没有明显的增长,那么公司方一定会改进方案的。有的人会说,我的工作量比我不计件的时候多一倍,我的工资涨一倍当然是合理的,这个更好解释,因为这说明你原来的工作状态很轻松,工作效率比较低,而这显然也不是公司希望看到的。 但是反过来说,不管单价是否合理,既然公司出了这个方案,在新的计件方案正式实施之前,公司不应当以任何理由扣减员工原方案的计件工资。 大部分管理者一定是希望员工多干活少拿工资,同样,大部分员工一定是希望少干活多拿工资,计件方案能否让双方都满意,这其中的平衡是制定者需要考虑的。


AJ245


答应员工的薪资,发工资时又嫌多,要降薪,如此出尔反尔,毫无诚信的工厂想做大难!别说做大,这样的工厂失了人心倒闭都很正常。

厂方朝令夕改暴露了其贪婪的本性,同时也反应其内部管理的混乱!管理体系、流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制度的制定无流程,不严谨

厂长为了按时完成生产指标,决定使用计件工资并鼓励加班,工资上不封顶!此项制度就是的"拍脑袋"决定的,并没有通过起草、研讨、推演、论证等流程!制度制定的背后逻辑非常不严谨,厂长就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

二.岗位职权不清

厂长与所谓的领导对各自的职权各执己见,厂长认为自己拥有工人工资的决定权;而领导却认为厂长不具备这样的权力!于是出现以领导为代表的厂方不承认厂长颁发关于"工人计件工资与加班工资"的薪酬制度。

无论是什么深层次原因导致工人无法足额领到工资,其本质一定是厂方的贪婪,是他们一副赤裸裸压榨工人的"黄世仁"嘴脸!

我们认为既然是厂长有明文规定计件工资与加班工资,就必须执行!工人们要联合起来与厂方交涉,最起码当下的工资必须要如厂长的规定来计算薪资,至于以后要怎么调整再另行协议!如果他们不愿意兑现,不愿意足额给工人发放工资;工人可以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是诸葛明在职场历练十几年,其中包括八年的创业经历;本人分享口才、销售、营销、管理、商业系统等方面实战经验!关注我!如果你有问题留言,我会尽快回复!🤝)

诸葛明职场教练


我也碰到过。还是2003年,在江苏常州武进湖塘镇马家巷的金马齿轮厂,我们几个年轻人一道工序,做柴油机平衡齿轮,最开始一毛钱一个,后来九分二,九分,八分五,八分二,七分五,七分。。。到七分干了半年就走了,最后听说六分五还降过,但是没人了,老工人都走了。听说最后又涨到八九分,反正没几年就倒闭了


恋思4


[捂脸]我以前呆的厂,公司总部上海,才在县里开的分公司,第一年的工价是按上海那边工价乘80%算的,结果计件制工资普遍拿到七千多一个月,稍微努力的八千多,过万的大有人在,然而那些坐办公室的工资才六千左右,主管工资才1万。

然后他们不干了,说工资太高了,第二年砍的真狠,直接对半砍,12小时两班倒全年无休,工资普遍只有4000左右,个别有关系的拿到好活才能做到五千,然后人跑光了,随便去哪个厂也不止这个工资。

这个工资维持了两年多,后来听说实在招不到人了,又把工资提上去了[捂脸]大概提了一千一个月,反正各种坑。

计件制比计时工作累的多,也坑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