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紅旗河工程是如何設計的?

用戶55109665527


這幾天一直在閱讀和觀看關於紅旗河的資料和視頻,對紅旗河工程前前後後大致有了深入的瞭解。一個工程,前期的查勘和資料準備是基礎,設計是關鍵。只有這兩個做好了,才能確保工程最後的成功;如果這兩項馬馬虎虎、急功近利,勢必導致失敗。

據瞭解,紅旗河工程的設計堅持“測繪先行”,以測繪、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為基本手段,基於多種獨立數據源,對線路進行詳細比選和多次確認。應該說,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紅旗河”設計思路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人水和諧的中國哲學思想,主張尊重自然規律,順勢而為。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設計突出了兩個特點:一是沿青藏高原邊緣進入新疆,蜿蜒而行,走了個逆時針環線(見上圖);二是全程自流。第一個特點為避開生態脆弱區,避免揚水、高水壩和超長隧洞提供了條件。第二個特點則有利於調水的低成本運行,這是調水能夠持續和穩定的一個重要基礎。

有了上述設計思路,接下來就是設計具體路線。按目前的方案,主要有一條主線和三條支線(如上圖所示)。

主線即為紅旗河,具體設計為: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開始取水(水位2558米),沿途取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後進入怒江(水位2380米);然後,於三江並流處穿越橫斷山脈: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後經隧洞進入瀾滄江(水位2230米),借用瀾滄江河道43公里後經隧洞進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後,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沙魯裡山到達雅礱江(水位2119米),繞過大雪山到達大渡河(水位2022米),繞過邛崍山到達岷江(水位1945米),繞過岷山到達白龍江(水位1880米)、渭河(水位1808米);從劉家峽水庫經過黃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為主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東側平原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到達玉門(水位1550米),接著沿阿爾金山、崑崙山的山前平原,穿過庫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到達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全程6188公里,落差1258米。由於全線保持高水位運行,可以自流覆蓋絕大部分乾旱區域。(見下圖)

為惠及更多地區,除主線外,還設計了三條支線:一是通向延安方向的“紅延河”,二是通向內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三是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風河”。三條主要支線均是基於相關區域地理特點的選擇,能夠全程高水位自流,保持高水位優勢,有能力將水源和水能送往更多的乾旱區域。具體方案可參見課題組發表的文章。

各位對這些設計有什麼看法,可在這裡討論,共同為祖國水資源問題獻計獻策。


老楊狼


一個工程應該尊重自然,順勢而為,就近原則。我認為沿雅魯藏布江西北邊取每年份百分之九十的江水。沿馬泉河,以深挖掘建明渠,連湖泊,打隧道方式,穿越橫線崑崙山脈,連接塔里木河的中間(水位1550米處)開明渠,築高埧沿崑崙山北邊平原,《每格2公里安裝個智能水閘,直達北邊沙漠,創造18億畝良田》然後到達三江源東,把水引到黃河。通過科學設計和綠化,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實現清潔美麗中國。謝謝參考。


陳旭光28


中國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中國21世紀必將要完成的最大的水利工程,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甚或雅魯藏布江的部分水資源都將納入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但這一調水工程不應直接向黃河流域上中游地區調水,而應直接向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調水,向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調水就意味著是向整個中國西北部調水,道理很簡單,調到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的水,絕大部分都會蒸發到大氣中,再以降水的形式為中國北方補充大量的水資源,這遠比直接向黃河流域上中游地區調水要好得多,同時又可反過來為青藏高原進一步增加降水,進一步補充雅礱江、通天河、瀾滄江和怒江甚或雅魯藏布江的徑流量,這極有利於中國水資源的良性循環。 宏大的規模、不一定要選最複雜的技術,通天河中下游本身就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通道,為什麼還一定要橫穿山脈河道來調水呢? 據有關資料介紹,金沙江(含通天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簡稱四江)。“四江”多年平均徑流量4513億立方米(出口處),即使在海拔 3500米以上,年來水量也大於800億立方米。現在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遠景可能達到的調水量為320億~370億立方米,這太保守了。 只要在適當河段採用高壩截流將金沙江、雅礱江、瀾滄江和怒江的水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就很容易溝通四江和那仁郭勒河,這樣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也容易得多。 南水北調工程若截取金沙江鄧柯以上水源和雅礱江浪多以上水源,將水位提升到海拔4000米左右,並直接和那仁郭勒河溝通,可調水近200億立方米,利用這一調水平臺,採用同樣的方式後續還可調怒江和瀾滄江近400億立方米,再利用雅魯藏布江大拐灣建一個特大水電站,用電站的電將帕隆藏布江的水抽提到怒江歸入進西線調水工程,可增加300多億立方米,這樣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總調水近1000億立方米。整個工程建成後,就意味著中國打造了世界上一個最宏大的水利工程。 這將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水庫,水庫水位海拔4000米左右。 這將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水庫,總面積約20000平方公里,相當於5個青海湖。 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大運河,運河總長2000公里以上,運河可以使西藏的那曲、新疆的且末、四川的石渠和青海的那仁 郭勒河中游地區相互實現航運。 這也將建築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水庫大壩,大壩高約800米。 這也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的水電站,按1000立方米年徑流量,2500米高程,水電站大約可裝機八千萬千瓦,相當於3.6個三峽電站。 中國的大西北是中國將來開發潛力最大的戰略儲備資源,而開發大西北的前提條件就是跨流域調水,不是隻調幾十億方水,而是需調上千億方水,水源只有一個就是藏水,現在的西線方案卻採用最保守的避開大西北而簡單的向黃河補水的方案,這個方案最大的錯誤是給將來向大西北調水製造了一個巨大的障礙,將來需要向大西北調水時還得推翻現在的方案重來,因此,這個方案如果上馬,是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對於解決中國西部的氣候、沙漠綠化問題,有人提出採用闢山調雲工程來解決問題,這是極不現實的,因為用巨資闢開的山口所增加的水汽遠遠不能滿足西北地區需水缺口,而要達到調雲工程的效果在漫長的喜馬拉雅山脈需要開多寬多深的口子才行,即或開上一個大口子,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塔里木盆地,當中還有廣袤的西藏阿里地區,因此也最多隻能為西藏阿里地區的大氣增加點水汽,根本談不上解決中國西部的氣候、沙漠綠化問題,調水增雲才是解決中國西部的惡劣氣候、使沙漠逐步綠化的有效措施。 南水北調不應該是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為調水而調水的簡單的調水工程。首要的前提條件是要求這一工程必需有利於改善中國大氣中水汽分佈狀況,通過這一工程,實現中國大氣中水汽分佈狀況的惡性循環轉向良性循環。 自從青藏高原隆起,中國的西北地區就逐步成為歐亞大陸的腹部中心,塔里木盆地也成為了歐亞大陸腹部中心的內陸湖泊,但不幸的是青藏高原形成的河流不是流向塔里木盆地,而是流向了太平洋和印度洋,這就促成了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蒸發的水汽大部份不能回到盆地,而是流進了海洋,從而形成了中國的大西北大氣水資源不斷流失的惡性循環,最終導制中國西北內陸的沙漠化。 正因為如此,中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首要考慮的就應該是打通青藏高原河流流向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的通道,終止中國的大西北大氣水資源不斷流失的惡性循環,把塔里木盆地變為中國第二個天府之國。 當人們一說到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就總認為是一個大的無法完成的巨大水利工程,但這要看調水量和調水線路,如果一期工程只調70億方水到柴達木盆地,那麼這一工程就小得多,實際上完全可以是個不太大的工程,工程量比三峽工程都小得多。


老K164498737


紅旗河,只是一個夢想。人不可與天鬥。商人不做虧本的生意。調水造田,似乎有利,細算一下,才知是虧本生意。


無中生有66


給子孫後代造福。什麼叫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