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一只电影人


看到“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俗语,辛弃疾的《村居》描绘的画面,一下子就在有书君的脑海里涌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细读这首词,有书君觉得这词和俗语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儿锄豆溪东”一句可以看出老大的“傻”是褒义,说的是老大肯吃苦,有担当。在炎炎烈日下,老大心疼父母,爱护弟弟妹妹们,独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里锄草。

老大一出生常常就被重视,被赋予家庭的重任。生活中如果老大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这个家庭就会和睦和气。有书君的朋友家就是三兄弟,他就是这样的傻大哥,他从小就把家庭的重担挑在自己身上。家里大事小情他总是挺身而出,兄弟升学就业,父母生病吃药,他都会主动出力出钱。日子一长,他的能力与威信一起增长,家里的大小事都找他商量拿主意。一大家人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总是他一个人买单,聚会常常是欢声笑语。看到父母快乐幸福的样子,他很享受“老大傻”的乐趣。


“中儿正织鸡笼”中的中儿就是老二,“老二奸”指的是老二的聪明机灵和随机应变,这样的“奸”是由他在家庭中的位置形成的。老二既没有老大作为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重视,也没有老幺成长过程中的宠爱,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他们就得想办法动脑筋。


老二的位置确实有些尴尬,在与老大发生矛盾时,父母常常会对他说:“你是小的,应该听老大的。”与老幺产生分歧,父母又会说:“你是大的,应该让着老幺。”在这样的要求中,他们便有了夹缝中求生存的适应能力,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强。



作为父母最小的孩子,老幺不仅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宠爱,从小还受到哥哥姐姐的照顾和关爱。由于父母对老幺一般没有承担家庭重任的期待,老幺的生活轻松快乐。由于经常受到保护,他们会比较顽皮任性,做事缺乏毅力。长大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老幺更容易放弃。“娇狗上灶,娇儿不肖”,老幺容易对别人要求更多对自己要求更少,与老大相比缺少责任感,与老二相比又少了一些替人着想的心思。


老幺这样的行为常常还会得到一些人的夸奖。老大在烈日下锄草,老二在大树底下织鸡笼,他们都没有得到作者的赞美,唯有老幺的卧剥莲蓬让作者(当然也代表了大多数人)觉得最可爱,可见大众对每个孩子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所谓的“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也只能是过去的一个说法,有一点点道理,但不是普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那种“偏大的,向小的,黑眼的就是二小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刚好我家兄弟三个,我是老大。小时候兄弟多,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每次新衣服都是按我的号买,我穿新的,穿不下才给他俩穿。我穿的时候是新的,到了老二穿,基本就造的没样了,到了老三,基本就风化了,没穿几天就到处撕裂了。妈妈每次补衣服,都说:三儿,你裤裆里有牙是吧,咋你穿下就破呢?一开始不懂事还拿这话调侃老三。现在想起来还会心头一疼。一晃过去20多年了。慢慢的我们都成家立业了。家里第一套房是全家一起买的。我那时侯已经在工厂做业务了,有点积蓄,拿了8万块钱,全部积蓄。买了房,给了老三,他个头小。怕他娶不到媳妇。老二在部队当兵,也很争气,买房的同年他转志愿军,要花3万块钱,他自己手里没钱,我又拿了两个月工资给他1.2万,现在是3期兵了。前年,土地流转。我和老三一起投资了60万,弄了个农场。我投了40万现金,老三20万,老二没拿钱。父母帮忙打理,当年过年除夕。当全家面,我和老三商量,。这个农场直接就算兄弟三个的产业。因为老二还在部队,没有钱,没有房,当年还接了婚。我们俩不能把他落下。老二当时就哭了,他没说什么,知道他想什么,她媳妇也泪汪汪的。去年老三当了我们村长。老二今年又买了房,这次我只拿了三万块钱,老三给了10万因为,当年老三开门窗加工作坊的时候,老二发了工资就直接转给老三用了。说是借给他,但是我们没想还的事。我说这么多,就是觉得,兄弟们齐心协力,再苦的日子都不怕,都会出头。如果真是互相算计,恐怕都搞不到什么名堂。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朋友,与其在外面跟人称兄道弟,不如跟亲兄弟一起努力奋斗。毕竟肉炖烂了还在锅里。吃点亏又不是给别人占去了。混的好坏,他们不会笑话你。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不要整天看自家兄弟的短处,再坏总比外人强。


ARTHOUS无缝墙布


现在家里有三个孩子的不多了,过去三个孩子很常见,第一个孩子出生,家庭条件不好,吃的不好要求倒挺高,所以老大通常管教的严一些,我就是家里长子,记得小学三年级就要求早上六点起来背英语,挨打也是经常的事,所以到现在还是看上去愚钝、憨厚一些!

到了第二个孩子,条件好些,家长也稍微宽松些,有什么事都怪老大,所以老大相对老实,老二学会依在老大的背后,好事抢着上,犯错了把事情往老大身上推,老二脑袋灵活,心眼多,所以比老大有出息一些。



到了第三个孩子出生,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经验已经丰富起来,但是追求物质的重担随之而来,所以家长在物质上对老三的满足的多些,以为这样可以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缺陷,结果导致老三缺少爱心培养,而又容易养成对物质的无底限追求,很容易捣蛋,使坏,贼胆大。


这些都成为美好的回忆,现在的家长文化程度高了,对教育也更先进的理念,如果家长即时发现问题,多关心多教育,第三个孩子往往思维开放而又敢于冒险,成就往往比前两个大些!


黄蜂二师兄


农村家庭独生子女的不太多,有好多家庭都是家里有三个孩子,我们那边,这句俗语就是形容家里三个孩子的。“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意思就是说,家里的三个孩子,往往老大的那个为人比较老实,家里也常常教导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老二奸,一般形容家里为老二的那个孩子,一般做事会多留个心眼儿,坏老三指的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孩子,往往最调皮,三个孩子中最不讲道理,往往欺负老大和老二,老三是家中最小的,平时父母会教育老大老二要让着老三,所以老三在家里最不讲道理最坏。



其实,这句话只是讲在家里三个孩子的相处模式,当然不代表孩子长大后在外面的为人处事。现在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好东西都给这一个孩子,以前不一样,家里孩子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少,分给孩子的时候都有个顺序。



其实想想以前爸爸妈妈他们那一辈人家里孩子多,一起长大,打打闹闹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是独生子女无法感受到的。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答题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学)


探村博士联盟


我弟兄三个,对农村"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有自已的看法。

我是老大,性格诚实憨厚,处处替别人着想,在别人眼里有一种傻傻的感觉。我二弟聪明伶利,口才好,上了名牌大学,父母喜爱,别人羡慕。我三弟调皮搞蛋,媳妇换了一个又一个,在我印象中从来没干过一件正经事。


我作为老大,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循规蹈矩、老实听话,要给弟弟妹妹作出表率,凡事要让着弟弟妹妹,要保护好弟弟妹妹。所以从小就生活的小心翼翼,生怕犯错误,生怕得罪人,一辈子活得平凡而没有自我,甚至到生死关头还在为父母和弟弟妹妹着想。

我的二弟既不必象哥哥那样处处为人表率,也不必象哥哥处处让着弟弟妹妹。上有父母的照顾,中有哥哥的分忧,下有弟弟妹妹的陪伴,所以没有那么多杂事和烦恼,能一头扎进书本里集中精力学习,很自然也就成为了姊妹几个中的姣姣者。



三弟鬼点子特别多。他能把我们姊妹几个的压岁钱都哄走,他能把班主任气得非要调走,他能因偷瓜时被看瓜人骂了一句而连夜将人家一亩多瓜秧拨掉,他能把前排女生的辨子栓在凳子上上课起立时疼得女生嗷嗷叫。我认为,我们姊妹几个从小就让着他,从不给他一般见识,久而久之养成了他霸道的习惯,可以说他的坏毛病就是我们从小惯的。

纵观各个家庭,情况基本如此,随着三胎以上生育的减少,这种现象在农村也越来越少了。


一缕情丝飞扬


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俗语在土改前比较现实,现在家庭户一胎化的多,二胎化的少,三胎化的只有山区少数家庭户。土改前(80年代前)的计划生育不严,虽说每家每户生活贫穷,靠集体在生产队务农活拿工分维持家里生活,但百分之九十以上每家每户的孩子都在三个以上,甚至有的多达10个孩子左右,我爸爸一辈的弟兄姐妹就是8个。以前人多了,人们按编顺口溜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下面分别说明吧!

老大傻

老大是家中的长子,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带头,而且要把事情做好。若做不好,被父母挨骂的就是老大。同时老大不但要承担起家庭干活的带头作用,还要监管好脚下的弟兄姊妹。所谓老大傻并不是,而是老大勤快,老实,做任何事像牛一样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

老二奸

老二在中间不受压力,遇到父母责骂的追问,老二就会说俏皮话。同时爱推责任,要么是老大的错,要么是老三的错。老二在干活上耍奸心,干活不快,爱偷懒,要么看老大干活快慢,要么看老三干活快慢,自己干活从不卖力,才被人称之为“老二奸”的说法。

老三坏

若家里三个孩子,老三是最小的,而且是个男娃子。一般情况下,土改前的农村家庭户都有重男轻女现象。若老三是男孩,父母肯定喜欢,必定会娇生惯养的宠坏。既然老三最小,有时候爱耍小脾气,遇到不顺心的事爱吵闹,父母见到吵闹情况,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打骂老大。而老三分明做错了,在父母面前是对的。老三的一举一动,父母成了睁只眼,闭只眼。由此可见,人们才称之为“老三坏“的说法。






现在是改革开放和谐年代,弟兄姊妹都是一个妈的十月怀胎中生出来,吃着妈的奶长大的。同时也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年代,很少听见有人说:“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的说法了”。


董永根


以前农村是有“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的说法,意思是老大憨厚;老二滑头;老三坏点子多。

看到这个话题,让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一起玩的一个朋友。他家正好有三个儿子,他是老三,有两个哥哥。

仔细回想了一下,他家三兄弟确实符合这个说法。老大憨厚、老实,说话做事都实实在在、本本分分,脾气也特别好,很容易相处。大家都知道,有个说法叫“长兄如父”。所以,平时老大对两个弟弟也特别照顾。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先给两个弟弟。有什么活儿,老大抢着干。兄弟姐妹多的家庭,老大应该大多是这个样的。基于这些原因,别人就觉得老大挺傻,

他家的老二,相比之下要狡猾一些。有好事抢着为自己争取,有活儿故意装作看不见,或者干脆躲开,能偷懒尽量偷懒。但是脑子聪明、好使、转的快,会看眼色,讨好别人。当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也容易相处,但是心眼儿多,给人的感觉不踏实。经常会被别人说,尖头滑脑的,不老实。据说,有次家长给他们弟兄三个每人分配了数量差不多的一堆玉米让剥,家长离开后,老二时不时的趁老大不注意,就将自己堆的玉米扔到老大那堆几个。最后,一大半都扔了过去,其实老大早知道,也没说啥。一会功夫老二的剥完了,高兴的玩儿去了。

老三,也就是我朋友,有老二的一大半特点,即:狡猾、聪明等。但也有他自身的特点,手欠爱打架,鬼主意、坏点子多、喜欢搞破坏。那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玩,大多数坏主意都是他想出的。比如,去庄稼地里偷挖人家种的红薯,然后洗净了烤着吃。趁邻居午睡,去人家鸡窝里偷鸡蛋吃。别人拉着一平车收割的高粱穗吃力的走着,他悄悄从后面向后拉,让人家更拉不动。反正就爱使坏,在邻居眼里都觉得他是个坏小子。

因此,“老大傻、老二奸、老三坏”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说的是一种大现象,但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人们根据实际观察总结出的一种说法。

大家觉得这种说法靠谱吗?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龍族社


作为家中的老大,又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就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我对“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农村俗话的看法。



老大傻

在我们老家有两句俗话和“老大傻”的说法非常相似,即就是“大马前头走,小马后头跟”和“有风吹大坡,有事找大哥”。所以在农村当老大可谓真的不容易,不仅道德品质上要中规中矩,做好表率,而且还要承担照顾弟弟的责任。

我小时候就是老二照顾了又照顾老三,就连上学也经常照顾。在上学期间,父母下地干活没有空照顾弟弟,就只有是我把他们带进教室里一起读书,如果在课堂上哭了,影响老师上课,老师就叫我背出教室来哄不哭了,才重新回教室上课(当然在那时的农村学校,这种现象很普遍)。这样,老大的责任心是可想而知。

而在家里,一旦和弟弟发生矛盾,特别是他们哭了。父母首先就唯老大是问,不为别的,就因为你是老大,就不应该和弟弟一般见识,就应该处处让着他们。

所以在农村的老大绝对不能和香港黑社会老大的耀武扬威联系起来,农村家庭的老大往往做得都不如老二、老三,特别窝囊。



老二奸

在农村,由于老大特别讲规矩,做表率,而且又有责任心,当老二的日子自然就要好过得多。

一方面他多了一个人疼爱,而且因为比老大要小,父母对他又要用心一些,加上老大又诚实靠谱,不敢调歪,老二往往对老大有恃无恐。因为只要他稍微受点气,他就会去状告父母,然后父母就一定会找老大问个究竟。

时间长了,老二已经完全摸透了老大的短处,并会想方设法招惹老大,然后告状父母,久而久之,老二就变得特别奸滑。



家家有个坏老三

常言道:“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老三一般作为农村家庭中最小的孩子,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他在外面受到别人的欺负了,有老大和老二两个哥哥为他报仇。在家里受老大老二欺负了,他可状告父母,有父母替他撑腰。可以说老三对整个世界都是有恃无恐,比老二要牛气多了。

在农村,经常有老大老二对耍无奈的老三说:“等妈们不在家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在这种宠爱下,老三真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雨,整个家庭他才是老大,想想这样的环境,他长大后能不坏吗?


欢农


这个俗话似是而非在我老家听过。父亲那辈兄弟四个,六十年代听奶奶常说的一套是“老大笨,老二奸,最数坏是老三,老四吊子牛逼圈”。

奶奶最喜欢的是大伯,最疼的是四叔。那时前三个我明白,大伯出力干活多,二伯动嘴行动力气偷奸摸滑,父亲老三没觉得坏,就是经常给二伯和四叔出个点子,二伯和四叔去实施。

本街家族中称坏三的老少7个到没包括父亲,6个老四称四吊子的只3个,其中包括四叔。为什么称四叔叫四吊子呢,到了上中学以后才知道,吊子有两个意思,一是办事张狂莽撞,二是下面那个挺大,第二无从考证,只知道四叔娶了两个妻子,都没过到头。

如今老三老四基本少见了,这些类俗话自离开家乡50多年没听到,信也不行,不信也不行。


泰山木32140178


我是老大,老大傻,是有原因的,第一,原来都有3一6个甚至更多,你们想想,农村上了年纪的都知道,生活是什么样子,老大小时候父母会安排照看弟弟妹妹,什么好的东西弟弟妹妹看到了,她们要的话,你不给,父母恩威并施,你大,你要懂事,随着年龄增大,家里活慢慢转移到老大头上了,随时间流逝,老大什么活会做了,家里人都习己为常了,变成了应该的,还有是家里负担重,老大基本上得不到父母关爱,繁忙的劳动老大失去了理想自由,相反无论在精神上和农活上弟弟妹妹她们清闲多了,无论什么事有老大顶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