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夏凤:素食是我的终身事业

夏凤:素食是我的终身事业

采访|史莱克

摄影|张洋

部分图片提供/夏凤

不得不说,夏凤从事餐饮业,是保险业的一项重大损失。不是因为口才好,而是她善于沟通、有亲和力,开个顺风车都能把乘客变成食客,这些都是从事服务行业尤其是餐饮业最大的优势。尤其是她的餐厅永远不缺服务员,一直都有朋友给介绍,因为熟悉夏凤的人,对她有信心。

从无肉不欢到义无反顾

夏凤从事餐饮业近二十年,其中专心做素食就有13年

1998年,学文秘专业的重庆姑娘夏凤毕业了,来北京是她从小的梦想,为此,她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而是选择了最容易在大城市留下来的职业:服务员。夏凤工作的第一家餐厅是位于北京通州的月亮河,之后,她不断更换工作地点,也逐级解锁新的职务,24岁,她已经做到俏江南分店的经理。

但夏凤渐渐有些烦了,觉得自己似乎应该找一个朝九晚五有双休日的“正常工作”。熟悉的客人介绍她到出版社做销售。三个月之后,夏凤就怀念起在餐厅里的日子了。“我喜欢的生活是那种以事论事,不要掺杂太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简单一点。”

就在迷茫的时候,以前认识的一位厨师长找到了夏凤,问她愿不愿意做素食,并代老板邀请她吃饭。无肉不欢的夏凤虽然拒绝了这份工作,但仍然抱着好奇心去赴宴了。席间宾主相谈甚欢,来自中国台湾的老板凭借丰富的学识与素食店的经营理念打动了夏凤,静心莲的素食也打开了夏凤的味蕾,让她知道,“原来素食可以这么好吃”

夏凤接受了邀约,一同去锦州加盟店考察。没想到,这短短的三天两晚,彻底改变了夏凤的人生,素食成为她的终身事业。因为她立刻喜欢上了那里的氛围。

“大家都很简单,展现了人性最善良的一面,不是为了金钱而工作,是为了生活而工作,不用特意叮嘱,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这是我理想中的餐厅。

从事服务行业多年,夏凤很容易就分得清什么是培训过的职业微笑,什么是发自内心的笑,而这些笑容的背后,是餐厅已经欠薪几个月了。2005年,素食领域虽然一直被看好,但市场正处于培育期,餐厅的生意并不好,夏凤来这里工作,也是自动降薪一多半。

夏凤:素食是我的终身事业

一本关于饮食与健康的书更是让她坚决地走上了食素的道路。夏凤从小体弱多病,“书里说我是吃错东西了,那么我就试试看,吃素是不是能够让我改善体质”。

餐厅虽然没有营利,十多年前也没有一个成功模板可供借鉴,但老板却坚持对员工们进行先进理念的培训,讲素食如何做自助、零点、快餐,以及蔬食的概念。经过各种头脑风暴之后,夏凤像是换了一个人,连接听先生杜维电话时声音都变得异常温柔,以至于他说“对不起,打错了”。

为了探听清楚夏凤是不是“着了魔”、“做素食真的有那么好吗”,杜维在国庆休假时跑到东北去了。结果这一去,他也心动了。此前,读酒店管理专业的杜维一直做的是大店,身心疲惫,他对夏凤说“我也想一起来做素食”。“太好了,来吧,但是没钱。”

没钱也做。夏凤说:“这一辈子我最富有的就是2005年到2006年那一年。”两人甚至把在通州的房子都卖了,做的打算是不回北京了。

回到北京,精进管理

夏凤和杜维还是回到了北京。2006月,北京的加盟店叙香斋要换驻店管理层,老板把夏凤等人调过来。店面800平方米,但开业三年多来一直亏损,流水最高的一个月也只有29万元,但夏凤却有信心把这个数字至少提到60万元。

夏凤:素食是我的终身事业

2007年,素食行业开始腾飞。叙香斋位于北京国子监附近,被一些旅游手册列入了“北京雍和宫一日游”其中的一站,中外媒体纷纷来采访,很多顾客宁愿排队也要一尝这里的素食。叙香斋的业绩逐渐上行,远超夏凤当初立下的小目标,月流水有时可以达到90万元。

2014年,夏凤离开叙香斋,相继在北京知名的几家素食店打工,学习兼考察,为自己开店而积蓄能量。

当然,回到北京之后,夏凤和杜维又重新置业了,只不过这时北京的房价已经不是当初的每平方米几千元,而是迈入万元。

十年之约,创业之始

“凤姐,如果有一天我在一个城市能站稳脚跟了,你能来这里开个素食餐厅吗?”“可以呀。”

2014年,夏凤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一位曾在锦州共同学习佛教知识的师弟打来电话提醒她,可以履约了。

师弟现在珠海,夏凤和杜维一同过去看场地,转来转去,却瞧上了一间1859年的老宅子,确切地说,是当地一户杨氏家族的小祠堂。“院子里有一棵两百年老树,正是掉叶子的时候,拍鬼片不用做任何修饰。”

第一次投资开餐厅,又是异地,还找了这么个地方,很多朋友都表示担忧,但夏凤认为这一切都不是事。老院子里有很多旧式的雕刻,风格很适合做素食,而且房租不高。房东把这一带的大宅子收过来修缮好,希望夏凤的素和善食能带动这一片的招商。

夏凤:素食是我的终身事业

春节开始筹备,4月份夏凤正式过去给员工做培训,厨师都是她从北京带过去的各个档口的大工。去之前,夏凤先找大厨们的媳妇一一谈话。“你们一家三口都去,我都负责,房子都替你们租,你们只要管自己日常的生活费就行。”媳妇团们全都答应了,“夏姐说去哪就去哪”。之后,夏凤还催促他们在珠海买房,首付缺钱的话找她借。几年后,听话的人赚到了,没听话的人后悔不迭。

开业前,夏凤请附近一间公司的朋友来吃饭。虽然事先叮嘱不要把餐厅有关的图文发在微信里,因为还有很多设施、服务没准备好,但这间开在祠堂里的素食餐厅依然被传开来。“五一”期间突然来了很多客人,坐满了大厅。厨师们说,

“既然来了就让客人坐下,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素和素食就这样开始营业了,甚至连广东新店开业常有的舞狮等庆祝仪式都省略了。

第一次创业,夫妻二人和师弟共同投资了100万元。他们做的打算是,“不行就把北京房子再卖一次,还能剩点钱”。后来现金流的确告急了,没钱买空调,也没钱付工程款,杜维让夏凤先回北京筹50万元。房东太太一直对素食很有好感,得知情况后,帮夏凤联系了格力公司的朋友,先赊回来一批空调,解决了燃眉之急。做工程的人也不着急要钱,把这里当成了样板间,对他们说,一半款项换成饭钱,另一半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给。

珠海素和善食开业3个月就收支平衡,18个月后,收回全部投资。

积蓄力量,再开新店

夏凤不能在珠海长待,因为北京还有夫妻双方的父母以及孩子,她回到北京,继续在素直餐厅任职。素直的创始人冼冬一直很欣赏夏凤,此前就力邀她来工作,当夏凤想出来自己开店时,冼冬挽留她,提议共同出资做一家新店,就是素直丽都店。除个别事项外,夏凤全权负责店里的大小事务。

生活中,夏凤有四位老人一个孩子需要照顾、陪伴;工作上,她要全身心地投入,每天八九点钟就到店里,晚上十一、二点才到家,累得甚至没有力气说话。她说:“有时想自己是为了啥呢?我觉得自己没有生活了。”终于,夏凤晕倒在了店里,医生说她必须全面停止工作,彻底静养休息三个月。

夏凤:素食是我的终身事业

夏凤休养好了,杜维也回到北京,将珠海店交给师弟和大厨们负责。2016年春节之后,夏凤就开始琢磨着要开个新店。此时,叙香斋也结业了,老板娘找到她,提议合作开店。正逢北京三摩地素食茶艺空间转让,夏凤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可以继续做素和善食这个品牌,她成为新店的大股东。三摩地的原班人马,除自动离开的,夏凤全部留用。

旧日的一些同事得知“夏姐开新店了”,主动找过来给继续她打工。厨师长也是从东北就一直跟着夏凤的,她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弟一样看待。

但素和并不是夫妻店,夏凤说杜维在店里没有编制,“完全是义务奉献”,“夫妻之间不能在一起工作”。杜维的长处在于对菜品的把控,为人风格是先把事情做起来,其他的再调整;而夏凤的性子要慢一些,做事追求“稳一点”。

“我喜欢先把员工安排好了。如果你不对他好,他就无法对你的客人好;我对管理层说,‘我把你们弄好,你们把员工弄好’。”

夏凤没有老板的架子,喜欢员工们叫她“夏姐”,在珠海店搞培训时,服务员一叫“老板娘”,她就觉得不自在。所以夏凤在店里一向是和大家吃员工餐的,甚至还有附近的客人特意点名请她帮忙订员工餐,因为便宜又好吃。

对于这家店,夏凤觉得唯一欠缺的是环境,接手之后并没有做过大的改变,如果是新装修的,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客人。但

现在这已经是她理想中的店了:菜品多数都是自己原创的;员工的工作自发性很强,沟通没有障碍;店里售卖的是她喜欢的没有添加剂、非仿荤素食;已经拥有了一些固定的客人,并且很多都成了朋友,热心地主动帮她做推广。

夏凤坦言,素和善食北京店开业两年,树立了口碑,但还没有赚钱。好在她的心态一直很平和,曾经和杜维一起拉着手说,“至少咱俩还在一块,至少现在不用卖房子”

夏凤说现在的目标是素和善食能好好存活下去,为此,“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 ,我依然在莲花池里种满莲花”。

往期精彩回顾

夏凤:素食是我的终身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