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带你了解汉中“褒斜栈道”的辉煌过往,它曾是“古代高速公路”!

在古汉台中院碑林廊下,立着一方标牌,上书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在1961年全国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分类中排列第10号。这便是著名的褒谷口三绝。

带你了解汉中“褒斜栈道”的辉煌过往,它曾是“古代高速公路”!

褒谷口位于汉中城区以北15公里处,在秦岭山脉,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顺沿褒水、斜水两河的山谷,南口称褒谷,北口叫斜谷,在眉县西南15公里,合点长约235公里。自战国起,山谷间便开始凿石架木,修筑栈道, 历代不息,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这条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庞大、沿用最久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大军即经此道,这时的褒斜道已能通过大部队和无数辎重,因而成为南北兵家必争和经济文化交流必行之道。东汉张衡《西京赋》写道“商旅联榍,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道路的畅通使得蜀汉丰富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关中,长安地区发达的文化流传蜀汉,发展了南北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带你了解汉中“褒斜栈道”的辉煌过往,它曾是“古代高速公路”!

褒斜道的设计选址、建筑艺术也影响深远。其线路大致选定在高出常年水位二至九米的地方,纵坡随自然河面进行了实用与合理的调整。据现代勘察测量,全线平均纵坡不到百分之一,起伏自然,并富有节奏感。目前还在使用的宝鸡眉县至留坝姜窝子的姜眉路,就依原褒斜道而新修,道路最为平坦,几乎不必翻越高山,即穿越秦岭太白,是西汉高速通车以前汉中去往西安的主干线。褒斜道还兼顾行旅食宿设施,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驿,亭驿建筑相当考究,绵延数百里叫人称奇。唐代天宝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躲安史之乱,从这里入蜀逃往四川。可以说,由于有了通行三千余年的褒斜道,才把西北和西南连成一片,促成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带你了解汉中“褒斜栈道”的辉煌过往,它曾是“古代高速公路”!

褒斜道一路由北而南,以独特的飞檐走壁栈道贯通秦岭天险,但当行至褒谷口,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面对异常坚硬的云母石山,平常所用打孔埋桩搭建栈道技术无法施展,一时间栈道修筑被迫停滞。对此《史记·货殖列传》写道:“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当时正是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闻讯后广召能工巧匠众议,最终采用“火焚水激”办法开山破石,凿出一条长 15米,高宽约4米的穿山隧洞,即称为石门。隧洞内岩石坚硬,表面平整,没有斧凿痕迹,开创了世界上依靠人工开凿隧道的先河,也是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通车隧道。

带你了解汉中“褒斜栈道”的辉煌过往,它曾是“古代高速公路”!

石门隧道开通后,即将开通过程以文字形式镌刻于山崖之上。随后历代文人墨客在石门两壁和褒河两岸崖壁上,陆续凿刻大量题咏和记事修复褒斜道、石门和山河堰工程摩崖石刻。摩崖中被称为“陕南第一古石”俗称“大开通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镌刻于公元66年,记载了当时复通褒斜道开凿石门隧洞之事。在书法上,这块碑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隶中带篆,颇有古韵,为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典型代表。这种书法风格,全国仅此一种,被誉为国宝级文物,清人杨守敬评价为“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模拟。”还有代表古代隶书最高水平“汉三颂”之的《石门颂》,以及反映由隶向楷过渡的魏碑《石门铭》。

带你了解汉中“褒斜栈道”的辉煌过往,它曾是“古代高速公路”!

咏叹描写褒谷风景的石刻有《石门》《玉盆》《石虎》《衮雪》等。相传《玉盆》为张良所书,位于石门以南褒河中,形如巨盆,色泽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最有名的《衮雪》,相传为魏王曹操所书,衮雪”旁有“魏王”两个小字。原刻在石门以南约半里的褒河水中一块巨石上,据说这是曹操绝无仅有的手迹。相传建安二十年(215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两次来汉中,在褒河边见褒水浪花飞溅如滚雪之状,遂大书“衮雪”二字抒怀。“衮雪”本为“滚雪”之意,曹操曾大笑:“衮在水边,何以缺水?”

带你了解汉中“褒斜栈道”的辉煌过往,它曾是“古代高速公路”!

1967年褒谷口修建石门水库,为抢救文物,从石门古栈道两侧近二百块摩崖石刻中精选出具有很高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三块石刻,将石刻四周凿空,整体凿出,移存到汉中博物馆,建立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到1975年,石门水库大坝按设计高度水位蓄水,栈道石门及将军铺、褒姒铺、《栈道平歌》摩崖等诸多古迹和栈道遗迹都淹于水库之中。

带你了解汉中“褒斜栈道”的辉煌过往,它曾是“古代高速公路”!

历史已经悄然远去,或许当你急驰在如今的姜眉路上,眼望青山依旧绿水长流,耳边会隐隐回响起远古的车辚辚、马萧萧;当你站立石门水库大坝朝北遥望,天水相接之处,隐约可以想象水底长眠的石门隧洞;当你漫步石门十三品陈列厅,举目仰视一个个行云流水般的古老文字,那个时候,不免恍惚,历史好似绝尘而去,历史好似又从未曾远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