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有人说,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这句话是否能够成立,细想之下,倒也有些道理。在此之前,虽然有太多的大诗人团体,但都没有一个正式的诗派名称,由此可见,江西诗派的成立对于中国诗史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而此派的宗主就是黄庭坚。

江西诗派名称的来由缘于宋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此图将黄庭坚列为了宗师,而后列出了陈师道等二十五人为其法嗣。具体这二十五人的名称在多种历史史料中均有记载,但在人名和人数上则略有差异。比如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将二十五人中的何顗去掉,而后添加上了吕本中;王应麟在《小学绀珠》里面所录的名单跟《云麓漫钞》相同;而刘克庄的《江西诗派小序》则变为了二十六人。到了宋末,方回于《瀛奎律髓》中首次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其将杜甫列为祖,而三宗则分别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自此之后,江西诗派的概念得以固定了下来。总之,江西诗派的成立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黄庭坚撰《山谷琴趣外篇》,清宣统三年至民国六年仁和吴氏双照楼刻《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书牌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黄庭坚撰《山谷琴趣外篇》,清宣统三年至民国六年仁和吴氏双照楼刻《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卷首

虽然方回把杜甫命名为江西诗派的“一祖”,而实际上此派的创始人依然是黄庭坚,然因这一派人的诗风大多模仿杜甫,故才有了方回的归类,其实杜甫是追认进去的。虽然黄庭坚在生前未曾提出过要创建江西诗派,但黄宝华在《黄庭坚评传》中称:“由于他的倡导,在他生前与身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创作群体,南宋吕居仁将他标举为‘江西诗派’。”

宋初诗坛上主要流行“晚唐体”和“西昆体”,“晚唐体”主要模拟贾岛、姚合的诗风,这类的诗风被后世总结为“穷愁之吟”;而“西昆体”是宗法李商隐,这类的诗喜欢铺排典故,缀饰辞藻,被称之为“西昆体”诗风。黄庭坚想矫正这两派的诗风,而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黄庭坚撰《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义甯陈氏四觉草堂刻本,书牌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黄庭坚撰《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义甯陈氏四觉草堂刻本,卷首

其实黄庭坚诗风的形成,有一部分是受其父黄庶的影响。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唐人不学杜诗,惟唐彦谦与今黄亚夫庶、谢师厚景初学之。鲁直,黄之子,谢之婿也。其于二父,犹子美之于审言也。然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三江五湖,平漫千里,因风石而奇尔。”而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也有同样的论述:“江西诗派奉庭坚为初祖,而庭坚之学韩愈,实自庶倡之。其《和柳子玉十咏》中《怪石》一首最为世所传诵,然集中古体诸诗,并戛戛自造,不蹈陈因,虽魄力不及庭坚之雄阔,运用古事、熔铸剪裁,亦不及庭坚之工巧,而生新矫拔,则取径略同。先河后海,其渊源要有自也。”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看来这个文保牌上所言者就是地上的这块儿石头

纪晓岚说,江西诗派初祖黄庭坚的诗风其实是学韩愈,黄的这个观念则是受其父黄庶的影响。而后纪举出了黄庶的两篇诗名,其中一篇为《怪石》:

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莓苔。

钩帘坐对心语口,曾见汉唐池馆来。

对于这首诗,《洪驹父诗话》中称:“山谷句法高妙,盖其源流有所自云。”看来大家都认定黄庭坚的诗风是受其父的影响。按照《道山清话》上的记载,其实黄庭坚本就是个神童:“黄庭坚年五岁,已诵五经。一日,问其师曰:‘人言六经,何独读其五?’师曰:‘《春秋》不足读。’庭坚曰:‘于是何言也?既曰经矣,何得不读?’十日成诵,无一字或遗。其父庶喜其警悟,欲令习神童科举。庭坚窃闻之,乃笑曰:‘是甚做处?’庶尤爱重之。八岁时,有乡人欲赴南宫试,庶率同舍饯饮,皆作诗送行。或令庭坚亦赋诗,顷刻而成。有云:‘君到玉皇香案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黄庭坚雕像

黄庭坚5岁时就已经学习五经,某天他问自己的老师:人们都说儒家经典是六经,为什么现在仅学其中的五个?我真搞不清黄的老师是什么水准,他本应当告诉黄——六经中的《乐经》失传了,所以今天只能学习五经。然而这位老师却回答说:因为《春秋》不用读了。我跟黄庭坚的疑问一样:既然《春秋》是经,为什么不读呢?显然,黄庭坚质疑于老师回答问题的偷换概念。

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但黄庭坚不听老师所说,仅用了10天就把《春秋》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看到儿子如此聪明,黄庶当然十分喜爱,于是想让他去参加神童科举。但黄庭坚不是个愿意走捷径的人,他坚持要努力学习,而到了他8岁时,就能写出如此自视很高的诗句,可见他绝对是个神童。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竖刻的文保牌少见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重建碑记

虽然天资聪颖,但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余外还要有所机缘。黄庭坚的机缘很有意思,《曲洧旧闻》卷四中称:“黄鲁直于相国寺得宋子京《唐史》稿一册,归而熟观之,自是文章日进。此无他也,见其窜易句字,与初造意不同,而识其用意所起故也。”看来黄庭坚学问大长的秘诀是得一册著名的稿本,而后他认真研读,于是写作技巧大增。

为什么得到一册稿本就有这么大的长进呢?古人写作没有电脑,而手稿的涂涂改改,每次的勾画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心人会从字迹中的每次改变学到对方的写作思路和文字用心,恰好黄庭坚是聪明绝顶之人,所以,他得到这册稿本并能从中学到很多的写作技巧,也就不足为怪了。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这个香炉的制式有些萌(黄庭坚墓)

黄庭坚确实是个天才,他在诗史上与苏东坡并称为“苏黄”;在词曲上,又与秦观并称;而在书法史上,又跟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书法四大家”,这四人被简称为“苏黄米蔡”。

在诗史上,虽然黄庭坚跟苏轼并称,但黄却始终视苏为自己的老师,一生执弟子礼。早在宋熙宁五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就读到过黄庭坚的诗作。当年的十二月,苏轼来到湖州,他在知州孙莘老处读到了黄庭坚的诗作,对黄的诗十分欣赏,于是就给黄写了封信:“轼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之者尚少,子可为称扬其名。’轼笑曰:‘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

苏轼在信中对黄庭坚所作之诗大为夸赞,而黄则更为推崇苏,黄在回信中称赞苏说:“学问文章,度越前辈,大雅恺悌,约博后来,立朝以直言见排拫,补郡辄上最课:可谓声实于中,内外称职”。但苏黄真正密切起来却跟当时的政局有较大的关系。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墓园外空空荡荡的停车场

宋元丰八年三月,宋神宗去世,他的儿子赵煦即位,此即为哲宗。但哲宗当时年仅10岁,于是就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高氏在神宗时期就不喜欢新党人物,故而她垂帘之后立即就起用了当年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遭贬的官员,因此苏轼、黄庭坚回到了朝中。在宰相司马光的安排下,黄庭坚跟范祖禹、司马光共同校订《资治通鉴》,而后又任神宗实录院检讨官。

当时有一批文人围绕在了苏轼的身边,其中名气最大的四位——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和秦观被称之为“苏门四学士”,再后来又加上了陈师道和李廌,这六人全称为“苏门六君子”,故而黄庭坚正式成为了东坡的弟子。

当年他们在一起经常搞雅集,其中最有名的一场叫“西园雅集”,此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次聚会中有了大画家李公麟的参与,他将那场聚会化为了一幅《西园雅集图》。但是这幅图的真伪受到了后世的质疑,还是明代王世贞说得比较公允,他觉得没必要探究真伪,重要的是有这样一段历史故事流传后世。

当年黄庭坚在京跟苏轼交往了三年多,到元丰四年,苏轼离京前往杭州任职,而此时黄庭坚在京城已经有了很大的诗名,当时人就认为他写诗的水平不低于东坡,所以才有了“苏黄”的并称,那时京城的很多诗人都效仿他二人的诗风,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元祐后诗人迭起,一种则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锻炼精而情性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黄庭坚墓园外观

因为苏黄的实力相当,故而引起了别人的八卦,认为他二人肯定在争名问题上暗自较劲,《诗话总龟》后集卷三十七中称:“元祐文章,世称苏、黄。然二公当时争名,互相讥诮,东坡尝云:‘黄鲁直诗文,如蝤蛑、江珧柱,格韵高绝,盘餐尽废,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山谷亦云:‘盖有文章妙一世,而诗句不逮古人者。’此指东坡而言也。”看来,二人的言谈举止中已经有了互相讽刺的意味。但后人认为这是胡乱解读,王楙在《野客丛书》中称:“殊不知苏、黄二公同时,实相引重。黄推苏尤谨,而苏亦奖成之甚力。……诗文比之蝤蛑、江珧柱,岂不谓佳?至言‘发风动气’、‘不可多食’者,谓其言有味,或不免讥评时病,使人动不平之气,乃所以深美之,非讥之也。‘文章妙一世,而诗句不逮古人’,此语盖指曾子固,亦当时公论如此,岂坡公邪?”

王楙认为,苏黄之间只是在打趣逗乐,完全没有讽刺的意味,更何况黄庭坚的所言指的是曾巩,而根本不是东坡。且东坡生性诙谐,他经常跟好友调笑,葛立方在《韵语阳秋》卷二中称:“鲁直谓东坡作诗,未知句法。而东坡题鲁直诗云:‘每见鲁直诗,未尝不绝倒。然此卷语甚妙,而殆非悠悠者可识,能绝倒者,已是可人。’又云:‘读鲁直诗,如见鲁仲连、李太白,不敢复论鄙事。虽若不适用,然不为无补。’如此题识,其许之乎?其讥之也?鲁直酷爱陈无己诗,而东坡亦不深许。”针对葛的这番话,黄宝华评价说:“葛氏的这段话立论持平,既揭出了苏黄的美学趣尚之异,又点明了他们相互尊崇的实质。”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韦力撰

高峰书院

从各种资料记载来看,黄庭坚一直对东坡尊崇备至,比如他在《书王周彦东坡帖》中称:“东坡先生道义文章,名满天下,所谓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者也,心悦而诚服者,岂但中分鲁国哉!士之不游苏氏之门,与尝升其堂而畔之者,非愚则傲也。”而《邵氏闻见录》卷二十一中的记载则更为明确:“赵肯堂亲见鲁直晚年悬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挹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黄庭坚直到晚年都在家中悬挂着东坡的画像,每天早晨起来,他都会恭恭敬敬地向画像行礼。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黄明确地说:我是东坡的弟子,我的做法就是尊师,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即此可知,江湖上将苏、黄并称,这肯定不是黄庭坚的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