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春风无限意,一夜到君旁。由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西省作家协会、太原美术馆主办,山西省诗词学会、山西文学院、山西省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协办,绿景文化、耕山文化、润雪楼文化、月舟轩文化、文侯书院、老家山西、映霞文化、彩虹太极书院承办的“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于12月3日在太原美术馆举办。

石云原名任建国,自幼受家乡名士启蒙,喜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古诗词和书画情有独钟,198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先后师从董锦璋、梁归智、李元茂诸先生。著有《周鼎唐香清韵袅——古典文学赏会》《石云诗草》《石云诗书》等。有"月滿耕山"诗句名世。

此次展出的“江山行吟”组诗,是石云先生读南画诸名贤名作之心语,可谓诗书辉映,别具特色。已故著名学者、国学名家冯其庸先生盛赞道:“读石云先生诗,意在晋唐之间,有古意而无今人俗笔,是为难得。”已故著名古典文学大家霍松林先生曾评价说:“观其所书自作诗文,文情交融、雅静真淳;其书遒润平和、意趣洒脱。”著名文艺评论家柯文辉先生在前言中写道:“今人办展写自作诗者百无一见,石云任建国咏黄公望、倪瓒两绝句,上溯古贤风骨画魂,力现清畅恬淡格调。”著名学者、作家董桥先生题写了展标。

展览在太原初冬时节举办,将会为山西文艺界增添一丝淡淡的春意。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13日。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别有田园在胸中——石云《读南画诗草》读后

时新

一、诗中的田园梦

自古至今,诗人多怀有田园之梦,其一是对自我人格的追求。人,首先是自然的人,然后才是社会的人,即担负一定社会责任的具有某种人格角色的社会的人;其次是因社会的某种压迫,而使其有回归田园之想。因此,中国诗人大多都有田园梦在胸中。

石云诗中有句:“莫道秋山生意少,疏林不语向心寻”,“深恐流云留不住,掩扉独坐屋中央”,即此种心态的显现。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二、胸中的田园梦

读书人也有点苦衷,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会伴其一生,所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岂止是李白一个人的牢骚。不过,别以为发牢骚不好。没有牢骚,就没有思想,亦就没有了理想与抱负,那才不好。牢骚的出路就是归隐田园。石云诗说:“空空落落孤鸿去,多少迷蒙风雨楼”。风雨总会有的,归隐田园后就风雨就没有了吗?风雨到处都会有的。鲁迅躲避小楼,不管春秋,但风雨并没有让他安静下来。因此,诗人的田园只能是胸中的田园,不会是现实中的田园,只是梦梦而已。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三、寄托中的田园梦

心有所思,诗有所写,均为虚幻,求之而不可得,只能寄托于外。所以,诗的寄托,就成为对诗人田园梦的一种安慰。石云说:“梦幻空霜谁解得,散僧不语一梅孤”,又说:“空空洞洞清湘老,椽笔何曾变树槎,堪问胭脂何处抹,湖边山坳石开花”。寄托既是诗的写作方法,也是人生的一缕阳光,正是有了这缕阳光,生活才有前途,才有奔头。

田园是中华民族子孙的根,由兹而来,归兹而去。一切工业的、电子的、现代的物的东西,都不会凭空而生,也不会无根而长。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地方,就在田园之中。游子他乡,征衣边关,寄身海外,然而只要有这个田园梦,就会不孤不苦!现代并不是忘记过去,愈益现代,愈益不能忘记过去,而回归过去的现实的和心灵的地方,就是田园!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读石云《江山行吟》

叫兽

坦白说我对文人画是厌恶的,因为后来他们越来越脱离绘画本身,瞎涂乱抹再配以文字就成了画,美其名为:诗画一体。甚至一副画能表达千万种纸面精神。所以当石云兄把他写的《江山行吟》给我的时候,我是无从下笔的。

我们一直有两个江山。

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人世的江山往往是打下来的,是鲜血和眼泪、死亡和流离、强征和暴政组成的。那些坐江山的权利者们,把孔子这颗臭棋子拿出来往那儿一摆,就定了君臣父子,就定了一统。文人墨客们就跪在棋子下面生存,毫无生气。所以苏东坡一直被流放,流放到天涯海角,只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的苦寂和破灭成为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这是江山对文人墨客的戏弄和嘲讽。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另一种江山在诗词和绘画中。

南画也是江山一种。由董其昌提出,以对抗体院画的审美,从这个概念提出初始,绘画便走向了精神的寄托而非专业的绘事。当文人们软弱的脊梁打不过皇帝的廷杖时,他们开始用绘画来抒发他们的逃离、反叛、不合作。这样的精神除了在大量的诗词中外,另一部分就流向绘画领域。他们甚至因为精神需要不惜伤害绘画这件专业的事,这是我所不能容忍的。我只能说,这是时代的局限。没办法,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他的生活半径,不管你怎么清高、怎么牛逼。到头来都是屈辱的反衬。疯如唐寅如此,仇如八大亦如是。这两千多年来,影响中国美学和文学前进的不是别的,而是阴魂不散的皇帝的江山和他的官场。在农业时代,一个优秀的人所能做的只有两件:一当官,二,当官而不得,这是二元论,也是唯一论。所以这里有好多画家初入官场,后又狼狈逃离,只能寄情山水在绘画中获得抱负和寄托。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绘画终归是审美的,在石云所写的绘者当中,有好多的绘画是精品,在水墨世界里堪称绝作。我重新把他们的画一一阅过。我喜欢吴镇、沈周、唐寅、龚贤、石涛等等。他们使山水画的品性高洁而富有趣味。我最讨厌的是八大山人。在我看到的更多的文章里,文人们对八大特别崇拜。不知道为什么?我几乎把他所有能搜到的画都看过了。一只奇形怪状的鸟,几根拐弯的藤,眼睛朝上就是蔑视权贵、一堆烂藤胡乱缠绕就是不屈人格,等等。这样的绘画有什么意义?白眼向天?墨点无多泪点多?我想说的艺术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高级的视觉活动,不是白眼、和哭泣,不是寄寓、比拟、修辞。这是在写文章呢还是画画。画画就是画画,好伐。不过石云兄所写之画家,在绘画上除了八大以外,都是有所建树者。然而到后来,文人画就只剩下文而没有画,再至后来连文也没了。一个绘种的落幕,我想绝不仅仅是精神的断层,而更多的是他们渐渐悖离了绘画和艺术本身,陷入君子不器的阴谋中。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莲花不落雨云浑,草木华滋此处寻。”江山是美的,绘画中的江山更美。这是一段古代的意趣,他们始于笔与纸,始于水与墨,山与石,云与水,始于他们精神的远离,始于纸面的润泽。他们试图通过一纸江山对抗压制个性和生命的人世江山。他们留下了画稿,留下了多少代人对自然无限地抒情。他们爱着眼中的江山,爱着纸上的江山,爱着手上的江山,那么爱。石云写道:“独行天地无知己,筑屋三间醉画图。”,这是无限的悲凉,也是无限的志趣,他们醉了画图,舍了身世,为人间留下了永恒的江山。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顺便说一句,书法本来应该是写字,叫书法纯属多余。就像董其昌把画分为南北宗,同样是多余,多余并不是件好事儿,因为多余差点毁了中国画。

宋之后无中国画,只是文人画,这对绘画是绝对的悲哀。

石云兄写字,字写的极尽古朴之劲。我对写字并不真正能欣赏,因为不懂,只是觉得他的字文气很重。原来,他写古诗,原来他写古诗还很好。作为一个写现代诗的人,我对现代人写的古诗一直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过看石云这些读画的诗,倒也看出他的真性情、真怀念、真感叹。这一点足矣。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书家亦有气节——《文言论学人》之石云篇

徐建宏

晋阳有隐逸之士石云先生,擅诗而能书,经年不辍。其人胸藏秋壑,诗意高古,时人多有推崇之辞。而于书法一节,评书者多就字论字,未免庸俗;不知书家之内怀,亦由气节所使也。尝著《论书》诗曰:“不履不衫开悟性,无尘却染古文心。江南蘸尽千池水,不意天成屋漏痕。”概以为书法意境,拟同于古文之心,诚然高见也!古文者,古来文人学士之谓也。凡属文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非比当今有一专而废其余之碌碌诸辈也。文人学士,有担当者堪称士子,无节操者何异微尘?不可同日而语也。观夫石云先生斯论,复摹味其拙朴之书,因知其内怀堪比士君子,而外在俨然屋漏痕,诚当代不可多得之有气节者也。操持书艺之诸君,以为然否?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江山行吟”石云读画诗书作品展将亮相太原美术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