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呈贡小村没人在意的大石头,美国飞虎队却用飞机运走?

我一直想告诉我认识的每一个人,乌龙浦的名字其实应该叫做"卧龙浦";

我一直想告诉我认识的每一个人,"卧龙浦"是呈贡所有地名里最美的一个!

~引言

呈贡的地名说起来真的让所有呈贡人很囧,因为人家别处的地名要么有历史寓意,要么用词很美。可是呈贡的地名看来看去无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种:但凡名字里带"营"字的,都和元朝,明朝,两个朝代的军队屯垦戍边有关。当时为了缓解朝廷的压力和为战时储备粮草,大多军队都"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屯田军队建制多以"营"来命名,驻军首领一般都有一面写着自己姓氏的大旗,所以有了以总旗官姓氏命名的譬如:吴家营、倪家营、王家营、段家营、郎家营、缪家营、刘家营、前卫营等。

第二种:以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实际用途命名。比如白龙潭社区,黄土坡社区,水塘社区,就是因当地自然景观得名;下庄、上庄、中庄,"三庄"是明代黔国公沐氏庄园,这是因实际用途得名。

第三种:呈贡最早的原住民是以彝族为主的。比如七甸、头甸就是彝语里把"山间平地"称呼为"甸"而得名。

还有从彝话名称直接音译的,比如大新册社区、小新册社区,彝语为"西茶",意为小河边的村庄。我爷爷辈的人以前说去"西茶村"做客就是指新册,弄得小时候我很长时间误以为"新册"和"西茶"是两个地方;

现在名气很大的鲜花交易中心斗南村,古名也是彝语叫"目登登",意为向阳的坝子。斗南是后来改过来的。

说到这里我就更加纳闷了,别处的名字都是越改越好听,为啥就"卧龙浦"这么高大上,在呈贡所有地名中说最美也不为过的名字,居然改成"乌龙浦"这样俗还烂大街的名字呢?

第一次知道"卧龙浦"这个名字是80年代我刚读小学的时候,好像是县上要编撰《呈贡县志》,有相关工作人员收集资料来拜访我爷爷。

爷爷是民国时期师范毕业,算那个年代不多的文化人了。当过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直到退休。

来访的是爷爷以前的同事,所以他们聊的很轻松,我就在一旁当听故事了。记得当时爷爷提到卧龙浦似乎是说了这个名字的由来的,不知道是我后来忘了,还是当时年纪小没听懂。

只依稀记得爷爷提到了七星山是由松花铺村后的麦蓝山,破山,大湾山,老庙山,倮倮山,中山,最后到乌龙村后的象兔山组成,形似北斗七星而得名。

中山和象兔山之间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因村里的砖窑在此取土以及1960年建乌龙抽水站,人工挖了一条机沟把两座山挖断了。

他们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声音似乎有意放低了些,其中还夹杂着风水啊之类的字眼,毕竟在80年代时候的意识形态还是对封建迷信这些很敏感的。

说到七星山,就不得不提抗战时期的美国飞虎队了。飞虎队来到乌龙浦后,爷爷当时作为县上的代表,负责协助美方筹建机场和联络事宜。

呈贡小村没人在意的大石头,美国飞虎队却用飞机运走?

爷爷的美式圆珠笔

这支圆珠笔就是爷爷当年在机场用的,拧开后可以看到一端可以加油墨,另一端是可以加油的打火机。笔套上有清晰可见的" Made in U.S.A",但是字太小了拍不下来。

呈贡小村没人在意的大石头,美国飞虎队却用飞机运走?

爷爷的美式圆珠笔

当时爷爷还花了五元钱从美国同事那里买了一个照相机,我父亲就因为摆弄这个相机对摄影痴迷了一辈子,直到如今都未改初衷。

和爷爷共事的美国人还送了爷爷一块手表,这块表陪伴着爷爷一直到老人家去世,从来没有修过。(图片上表的指针定格在爷爷去世的时候,从此我都没有调过,做个念想吧)

爷爷说作为美国援华志愿队总部基地首选位置,飞虎队抵昆第一站,没有选择我们熟知的巫家坝机场,而是选在乌龙浦的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七星山"。

呈贡小村没人在意的大石头,美国飞虎队却用飞机运走?

国民政府给龙云发的修机场电报

整个滇池东岸从昆明开始全都是坝子,一直到乌龙浦这里才开始有山有水。山就是七星山,有了这7座小山拱卫作为天然的保护屏障,不容易被敌机发现和轰炸。

小时候满山遍野疯玩的我对这个有印象,在乌龙浦叫凹子的烧砖窑那里,有不少很大的防空洞。大人告诉我们那就是以前的"机窝",一旦遇到袭击,飞机可以直接开到里面藏起来。

后来事实验证了飞虎队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抗战期间,巫家坝机场曾屡次遭遇日机轰炸,但呈贡机场却鲜有被轰炸。

据说有一次日军飞机来轰炸,在天空中看到反光的滇池湖面误认为是机场,呼啦啦把炸弹全扔滇池里就扭头走了。

我小时候曾看到别的孩子在滇池游泳,在靠近岸边的沙滩下刨出过没有爆炸的炸弹,故而以上说法应该不全是空穴来风。

1941年12月20日,陈纳德率两支中队在乌龙机场起飞,迎来了首场战役。日本82中队10架轻轰炸机在毫无护卫下由越南起飞轰炸昆明。

飞虎队所有战机从乌龙机场升空迎击,击落9架敌机,初战告捷。之后一年中,西南地区都没有见到从越南发起攻击的日本轰炸机队。

呈贡小村没人在意的大石头,美国飞虎队却用飞机运走?

在乌龙起飞的美国战机身后睡美人清晰可见

不得不说,乌龙浦也算飞虎队的福地了,因为七星山飞虎队员和乌龙浦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曾经读过《那位在呈贡机场老泪纵横的老兵》文中说:l993年昆明樱花假日酒店打电话给我,说是有一位叫詹姆斯 康普顿(1amesCompton)的美国老先生要见我.我赶到了酒店.那位老先 生是原美国陆军第l4 航空队第308 轰炸机大队第374 中队B 一24 轰炸机驾驶 员.

呈贡小村没人在意的大石头,美国飞虎队却用飞机运走?

修机场几十人才能拉动的大石碾子

交谈中,当我问他为什幺不到他们原来的基地呈贡乌龙浦去看一看时,老人就再也无法平静下来,激动地反复问我能去吗?我记得当时那位彬彬有礼的宾馆翻译,以前我从不认识的年轻人很不客气地对我说:"你必须带老头儿去一趟呈贡乌龙浦,你看他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因为当时,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带着一个美国人,到军方管辖的呈贡乌龙浦机场去溜达. 后来经过询问确定可以后,带他到了呈贡乌龙浦,当他看着不起眼的呈贡机场的泥土跑道和村庄农舍时,呆滞的目光突然亮了起来,嘴唇开始颤动,我急忙把目光移开,再也不忍心看到他那张老泪纵横的脸……

呈贡小村没人在意的大石头,美国飞虎队却用飞机运走?

修机场压路用的卧龙浦村子里现存的大石碾子

扯了这么一段飞虎队,原因是觉得我们不该忘掉那段历史。

把话题拉回来,听了爷爷讲的这些,自此我便知道了"乌龙浦"的真名应该叫做"卧龙浦"才对。后来大概是90年代吧,记得那时候从三岔口转到去乌龙的那条路口,曾立起来过一个水泥的指示牌子,上面写的就是"卧龙浦"。

再后来去外地上学接着工作,日子过得飞快。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聊起卧龙浦这事,他问我为啥会叫卧龙浦呢?我一下答不上来,我心想等哪天回家问问爷爷吧。

可是每次见到爷爷的时候总把这事给忘了,直到爷爷过世后无人可问,这个问题终于成了我的心魔。

那些年我一直想找到答案,知道诸葛亮曾经来过云南,就想卧龙二字会不会和他有关?后来凡是和诸葛亮在云南有关的书籍文字,我都会仔细的找上几遍。盼望能寻到一丝他和呈贡有关的信息,终无任何线索。

这个问题一直搁到2000年后,一次很偶然的在网上看到乌龙的这样一张图片,刹那间觉得整个脑海里电闪雷鸣!

乌龙浦垂恩寺里那块立了400多年的石碑上刻的:"山居宛卧龙,海近乃曰浦"这句话从心头划过。是这样了,一定是这样的,我觉得我终于找到了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呈贡小村没人在意的大石头,美国飞虎队却用飞机运走?

乌龙

图中我标示的红色箭头右侧就是七星山,在图片上看像不像一条卧龙?自松花铺矛兰山龙尾处犹如一条祥龙奔腾而出,到乌龙浦象兔山处仿似龙首插入滇池,好一个龙吸水之势!

祖先们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别有深意,将乌龙浦村整个山水格局以七星山为龙脉走向,村址选定在枕山、环水、面东的三阳之地。

村落后面的七星山脉称来龙,山势起伏如同行龙,在村子部分面东缓缓成半月状,整个村庄坐落在这弓形里面,恰好就是三山环抱之势。

村子东面有一条本村人称作"大沟"的小溪由源头牛头山一路穿山绕水,欢快的奔来。由南面进入村庄后,便依着龙脉以及村落走向以弯月环抱之姿一路奔北,在距离滇池500米左右突然转向西边,于象兔山龙首处汇入滇池。

大沟西面是村庄,东面沿着大沟到滇池都是荷塘,这是不是就是风水上说的"玉带缠腰"就不得而知了,等有机会请教一下风水大师,哈哈~

这种由山势围合形成的空间,利于藏风纳气,是一个有山、有水、有田、有土、有良好自然环境的独立生活空间。

村基形局完整,山环水抱,是上乘的"藏风、聚气"之地。整个村落依山势走龙形,有"借水西行,得神助,取真经,从而大吉大发"之意!

小时候听爷爷讲的那些话语,此时方在心中豁然开朗。

爷爷当初是说砖窑取土以及乌龙抽水站建成后开挖的机沟,把象兔山和中山之间相当于在龙脖子的地方把龙头斩断!怪不得爷爷当时说这些有些生气又无奈。

故而可知卧龙之名乃因七星山宛似卧龙入海,村子亦依山而建走势如龙,祖先们就把村子名叫"卧龙"!

而"浦"字我曾听人解释说这"浦"是"堡"的同音异意字,乃因明代初期在云南实行军屯和移民屯田而形成,这完全是穿凿附会之说,毫无根据不可信也!

正解应当以乌龙自古为呈贡旧十六景中"渔浦星灯"之地入手。

狭长的滇池到了乌龙这里拐进来一个湾,里面长满了芦苇。渔民们以船为家,晚上就以此为一个聚集休憩的码头,港湾。

入夜渔船满湾尽泊,桅樯林立,渔船灯火在芦苇荡中若隐若现,仿似漫天繁星故而得名"渔浦星灯"。

浦,《说文解字》:水濒也,指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但是在古代浦与步、埠相通,意为河流注入江海和码头、渡口。

有唐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载:"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意思就是"江边上,凡是可以系缆船只并供人上下岸的地方叫做"步"(埠)为证。

宋周邦彦《渡江云》有这样一句:"傍水驿、深舣蒹葭。" 这里的"蒹葭"指的是有芦苇的河岸或沙滩,在宋词中经常出现,或叫"蒹葭渚",或叫"蒹葭浦"。比如:

数幅轻帆旋落,舣棹蒹葭浦。(柳永)

别酒初销,怃然弭棹蒹葭浦。(贺铸)

由此可见,卧龙这个"浦"既符合了古人把浦理解为码头渡口之说,同样满足了古人把"浦"比作有芦苇的河岸或沙滩。从而可以确定卧龙浦这个"浦"字不可能是什么"堡"的同音!

我们可以确凿的说"卧龙浦"当是村之本名。为何后来会叫"乌龙浦"呢?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从呈贡方言入手来寻。

在呈贡如今30岁以上的大多数人应该都有印象,以前呈贡人包括卧龙浦本村的人叫称呼"卧龙浦"三字时,发音都是"ong(翁)"龙浦。既不是发"卧"的音也不是发"乌"的音,原因应该就在这里了。

细想一下,呈贡方言发音其实很软,非常少有"去声"那样短促有力的发音,那样的音节呈贡人会认为你说话恶之赖桑(恶狠狠)的,而卧[wò]字恰恰是第四声。

好了,答案呼之欲出了!在呈贡方言里遇到去声的字怎么办?呈贡人一般都是自动切换为平声,还会在发音时拖长音调。好了,如果你是呈贡人此时请把卧[wò]字发音改为平声[wō]试试,重复几遍之后是不是接近"翁~(ong)"的长音了?

长此以往"卧"和"乌"就傻傻分不清楚了,古时候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又少,天长日久,再加上乌写起来比卧简单些的缘故,美美的"卧龙浦"就变成了平凡的"乌龙浦"。

在这里也想以个人微弱的声音呼吁一下,能不能还是把名字改回原来的"卧龙浦"呢?

毕竟这个名字透着满满的文化气息不说,还与我们祖先寄予村庄美好希望有关。子孙们何不成全一下祖先的这点小小愿望,再加上我们后世子孙自强不息的努力,相信这条卧龙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美好和幸福!

此时再看"卧龙浦"三字,卧龙之首至滇池,得龙入海虎归山之气势;而"浦"说的是滇池边这个芦苇荡,芦苇者蒹葭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得诗经之雅!

同时,芦苇也是离爱情最近的草。比玫瑰平易近人,却又随风飘零;若飘若止,若有若无。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有动有静,有情有爱;有大气,有雅致;卧龙浦,卧龙浦,这当是呈贡最美的地名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