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形意拳十六練法

“十六練法”是形意拳歷代先師從實踐中總結和提煉的關於手、眼、身法、步的要詣與精華。凡學形意拳的,要想學出一點上乘的功夫,務須逐字逐句地領會此“十六練法”的深刻含義,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可走。此“十六練法”是:一寸、二踐、三躦、四就、五夾、六合、七疾、八正、九脛、十驚、十一起落、十二進退、十三陰陽、十四五行、十五動靜、十六虛實。現將這“十六練法”分述如下:

形意拳十六練法

網絡圖片

一、“寸”,指步法而言。它居形意拳“十六練法”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平時的演練或實際散手較技(太谷民間叫撕扒)時,無論是進步攻擊、還是退步防守,都是前腳帶後腳,後腳催前腳,要求進步要低,退步要高。為防止被對方乘隙,一般來講,步幅的大小不過“尺”,故名為“寸”。拳諺雲:“學者要知真消息,奧妙就在一寸間。”這種“寸”的步法,其最大的特點是穩,即使攻擊不成功,也極少被對方閃擊;其次是發勁短促,一旦接觸目標,就可充分發揮力達四梢的威力。

二、“踐”,是指踐步而言。這種步法是後腳提起向前成虛步,同時束身向下,另一腳即利用束身的“弓弩勁”以“鷂子入林”之勢盡力向前搶佔有利地位,以達到攻擊目的。此步法一般在距對手兩米左右時,突然發起攻擊而用此步較適宜。

三、“躦”,是形意拳裡特有的身法之一,所謂“躦”是說身、步二者相合相隨,束身向前穿入,而瞬間貼近對方,叫做“躦”。在形意拳譜中有“遠踐近躦、躦進合膝、沾身縱力”的理論。“躦”的關鍵是身步二者必須相合相隨。

四、“就”,是指對方攻擊我的一瞬間,我即上下束身如一,猶如行進的槐蟲,貼近對方,因勢利導,引進落空,借勢擊之,以逸待勞,即拳譜所云:“打人如親嘴,貼身近打全憑腿”。

五、“夾”,意指兩股和兩肘猶如夾剪,無論平時演練還是與人較技,都要兩股緊夾,肛要上提,沉肩墜肘,兩肘不離肋,勢要嚴,勁要整,周身現“四象”,威嚴不可擋,謹慎防護周身要害,不給對方留有空隙,這是形意拳中重要的技法和防護要訣之一。

六、“合”,即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也就是在大腦的指導下,意識在先,以意領氣,氣力相隨,氣到力至;外三合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無論進退攻防,側身調膀,吞吐趨避,都必須做到手腳相隨,開合有度,老嫩適宜,一動無有不動,一合無有不合。萬萬不可左右歪斜,彎腰突臀,開襠撇膝。此六合既是練功的要求,更是技擊攻防的需要。

七、“疾”,指快和毒而言。拳諺曰:“腿要明,步要疾,手要纖巧招要毒”。特別是與人交手時,必須做到:眼敏如飢鷹觀兔,能預察機宜;手敏如撲食之餓虎,能出奇制勝;步疾如戰馬奔馳,瞬息便到。總之,與人交手意疾(大腦反應快)、眼疾、手疾、步疾、身法疾、出招疾、吞化疾,只要這七疾俱備,就會勢如破竹,無往而不勝。

八、“正”,指身體重心要穩,姿勢正而順。無論平時演練,還是與人切磋技藝,最忌左右歪斜,姿勢不正,前俯後仰,皆身是病。因為左右歪斜、前俯後仰均會失去重心而最容易給對手造成攻擊的空隙。拳譜上講:“看邪是正,看正是邪”,這是指扭身調膀,便於吞吐趨避,使對方判斷錯誤,利於我進退攻防,而絕不是事實上的歪邪。

九、“脛”,是指手與腳的出入之勢而言。手的出入要做到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指心口),出洞入洞緊隨心,意指包裹嚴密。兩腿兩腳的進退轉側,最忌開襠撇膝,要雙膝相扣,緊記護襠;兩腳磨脛而出,磨脛而入,循此練法就會自然做到勢嚴勁整,不留空隙。

十、“驚”,指一觸即發之勢而言,譜雲:“遇敵好似火燒身,出招舉手不留情”。平時演練要做到無人似有人,若與人交手較技,則要做到:意一動而四梢皆至;“氣從丹田發,氣發而為聲,聲發手至,聲發足達”。如龍震怒,如虎生威,氣一發而四梢齊,四梢齊而內勁出,內勁出而其勢不可擋。

十一、“起落”,指起勢和落勢的方法。去是起,起則去;落為打,打即落;去也打,落也打,起落似水翻波浪;起為橫,落為順;束身而起,藏身而落;有起鑽落翻,也有起翻落鑽;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起無形,落無蹤,去意好似地捲風;起如伏龍昇天,落似霹靂擊地;何起何落,見機而作;起落分明,功夫自成。

十二、“進退”,主要指進攻防守的步法而言。形意拳裡步法多種多樣,但無論什麼步法,無論何時何地,要掌握一個原則,即進步要低,退步要高。在進攻時,雙腳一前一後磨脛擦地而進,不給對方留有空隙;退步防守時,要適當抬高腳離地的高度,以防絆倒。因為這時的注意力在盯著對方,所以說,起落以身手為妙,進退以步法為奇,進步要敏捷迅速,退步要穩當而沉實,“進招得法,制勝秘訣”。

十三、“陰陽”。在形意門中,講究陰陽是變化的根本。形意散手名家孫德宜先生常講:“不懂陰陽,下功瞎忙”,拳譜中講:“天地陰陽相合能降雨,武藝陰陽相合能勝人”,由此可見,陰陽互變,相輔相成,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攻中寓防,防中寓攻;進中有退,退中有進;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虛實實;虛實相間,令對手難以捉摸,造成判斷錯誤,而我則乘勢而擊,戰而勝之。

十四、“五行”,在形意拳裡,“五行”指劈、崩、鑽、炮、橫而言,它對應於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拳之間相剋相生,猶如此五種物質相剋相生之理相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劈拳屬金,克崩;崩拳屬木,克橫;橫拳屬土,克鑽;鑽拳屬水,克炮;炮拳屬火,克劈。劈生鑽;鑽生崩;崩生炮;炮生橫;橫生劈。此五行相生相剋不僅表現在外形方面,它還對應於人之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從我國中醫學的理論講,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腎,舌通心,人中通脾。所以說形意五行拳的內涵極其深厚,看來容易,精通極難。拳諺曰:“五行真如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欄”,“蔽住五行克它人,四兩可以撥千斤”。

十五、“動靜”。形意拳的理論認為: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若說其靜,其有預動之兆;若說其動,未見其跡;起而未起,落而未落,此一瞬間為“動靜”。拳譜雲:“起而未起佔中央,出手好似虎撲羊”。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使對手難科難防;靜如處女,以靜制動;動如猛虎,以動制靜。以靜制動,貴在借法;而以動制靜,貴在上法。“動靜明,藝則精”。

十六、“虛實”。在形意門裡認為,虛是精,實是靈,精靈兼備為虛實。凡學練形意拳者,平時演練就要注意體會各種手法的虛實含義,與人交手時更要做到靈活主動,根據對手的情況,以投石問路探之,以虛假動作誘之,彼若就範,以實擊之。虛是實,實是虛,精通虛實藝為奇。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彼若攻我,我則避實就虛;我若攻彼,乘虛而入。“兵不厭詐”,拳法也然,萬萬不可死打硬拚,盲目亂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