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阿里“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達9位,自主研發多項前沿技術

5月15日消息,在剛剛公佈的第14批國家“千人計劃”入選專家中,阿里巴巴2名科學家入選。阿里達摩院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螞蟻金服計算存儲首席架構師何昌華,分別憑藉無人駕駛、系統架構領域的突出創新貢獻入選。

阿里“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達9位,自主研發多項前沿技術

“千人計劃”是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分國家級和省級。國家級“千人計劃”引進的人才大多研究水平居於國際前沿,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或擁有專利,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和發達國家科學院院士80餘人。如為“墨子號”衛星的發射成功打下基礎的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成功解析了世界上第一例細胞凋亡小體的三維空間結構的前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等。

此次阿里巴巴入選的兩名科學家,均入選創新人才長期項目。申報材料顯示,王剛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下一代的無人物流設備(包括無人送貨車和無人卡車等)。王剛在申報材料中表示,他將帶領研發團隊基於視覺感知、三維感知和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等, 研發高性能的實時嵌入式智能機器感知系統,並基於此係統進一步開發無人物流設備。

由王剛帶領的無人駕駛研發團隊正在研發L4級別的無人駕駛技術,阿里“無人車”很可能將率先在無人快遞、無人物流等商用場景中應用。

何昌華專注於大規模的分佈式系統及大數據架構。加入螞蟻金服後,他帶領團隊研發並上線了螞蟻實時智能決策系統,解決了端到端秒級數據實時性,線下模型訓練和線上決策數據一致性,以及業務智能化門檻高和開發週期長的問題。目前他聚焦於新一代數據技術架構以及金融級核心計算引擎的自主研發。

自主研發也正在成為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螞蟻金服副總裁胡喜此前表示,支持數字金融的五個基礎技術:區塊鏈、人工智能、安全風控、物聯網和計算,螞蟻全部自研。這麼重的技術投入,是因為自主研發的領域越寬廣,基礎越深厚,我們能把握的主動權就越大,並且能反哺整個產業鏈的創新,從而更好的支持中國科技的發展。

目前阿里巴巴共有9名“千人計劃”專家,研究領域包含機器學習、雲計算、無人駕駛、物流智能調度、金融級系統架構等,在中國科技公司中處於領先地位。此前英國權威品牌評估機構 Brand Finance 發佈 “2018 全球 100 個最有價值的科技品牌榜”,中國共有18個科技品牌上榜,其中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科技品牌。

附:阿里巴巴“國千”專家名單

阿里“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達9位,自主研發多項前沿技術

王剛、何昌華背景資料

王剛:阿里巴巴達摩院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教授。於2017年3月加入阿里巴巴,負責機器學習、無人駕駛等領域的研發工作。

他同時還是人工智能領域最頂尖雜誌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的編委 (Associate Editor),曾多次受邀成為人工智能頂級學術會議如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的領域主席,在深度學習算法領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積累和國際權威。2016年,因為在深度學習上的貢獻獲選為當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評選出的10名亞洲區35歲以下青年創新獎得主之一。2017年,王剛因為推動人工智能商業化入選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

何昌華:現任螞蟻金服計算存儲首席架構師,斯坦福大學博士。2008至2015年在Google的搜索架構部門工作,開發了新一代的Caffeine搜索引擎,創建並推出了索引即服務平臺等。2015至2017年在Airbnb工作,負責後臺系統的應用架構,設計並開發了綜合實時和離線數據的存儲及計算系統。加入螞蟻金服後,致力於下一代數據技術基礎設施的設計和建設。帶領團隊自助研發了螞蟻實時智能決策系統,解決了端到端秒級數據實時性,線下模型訓練和線上決策數據一致性,以及業務智能化門檻高和開發週期長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