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生活在成都的人都未必搞得懂麻辣烫和串串的区别,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吃货来说,只要对味就行,何况去这家店撸串还可以和老板摆点sai(二声)龙门阵。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sai龙门阵对非成都土著来说,算是一个新词。它和悬龙门阵相似,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他们又有本质区别,悬龙门阵是有意扯把子;而sai龙门阵大概就是自然而然的扯把子。不明白的,可以自行去观音桥儿时回忆麻辣烫找老板老向体会。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蜂窝煤、老砂锅、搪瓷杯子、簸箕装菜,没有具体地址,没有名字。两年前,儿时回忆麻辣烫还是如此神秘的存在。有心的吃货找过去,饱餐一顿之后凑个九宫格在朋友圈炫耀,然后就看到一帮好吃嘴留言求带路。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短暂的曝光终究还是敌不过人造网红店的迅速崛起,儿时回忆麻辣烫很快就淡出了朋友圈。直到前几天,我们的摄影师疯狂安利说他吃到一家他认为最好吃的老成都麻辣烫,每次累到板不动的时候都会去那儿整一碗“血肠彪”还魂。他还带丈母娘去吃了一盘,回来说丈母娘非常满意。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这家连丈母娘都满意的餐厅就是早在两年前就红过的儿时回忆麻辣烫。让人意外,它不仅没有过气,还因为自来水买主老带新而生意兴隆。下午5点营业,去晚了排队一两个小时事小,好不容易排到了没菜那才伤心。当然,这种事情一般都发生在新客身上。老买主都懂得起潜规则,不用老板架势喊提前拿菜,号码牌还没拿到手,竹簸箕里的菜都装满了。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所以,如果你是第一次去,不要被抢菜的阵势吓到,也不要在几十上百种签签前迷失自我。素菜在外头簸箕里,荤菜在冰箱里,看到中意的只管往各人的簸箕里放。这个时候千万不能选择障碍,一定要把你天秤座的朋友控制好,不能让他们去拿菜,一纠结啥都没了。亲身肉测经验告诉你们,每样菜放到砂锅去焖出来都挺好吃,如果非得推荐必拿菜,那就把应季的菜都拿了吧。比如前段时间的蚕豆,估计你们现在去就没了。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店里除了啤酒,其他饮料都是老向妈妈自制的,口味还算过关。粉子醪糟值得一试,他们家的醪糟是青城山张醪糟老板他姐亲自做的,得到了常年吃张醪糟的客人盖章认定,冰粉里因为加了这种醪糟所以一次点两三碗来吃的大有人在。糖拌番茄也可以点来吃吃,据说为了追求小时候的番茄味儿,用的都是比较好的番茄。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早就耳闻儿时回忆麻辣烫是家母子店。在成都母子店倒没什么稀奇的,成都男娃娃都不咋个爱上班,碰巧妈妈有个手艺,就慢慢经养起一家店来。82信箱的干海椒抄手,太升南路老宅里的刘嬢串串都是这样的店。儿时回忆麻辣烫的秘方虽然是掌握在老板老向和他妈手上,但这家店又不是一般意义上,以妈为主导的母子店。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老向的妈妈以前是卖羊肉火锅的,炒得一手好火锅料。从小耳濡目染,老向自然也会炒火锅料,但好喝酒的他在屋头不喜欢吃火锅,“喝酒的时候,火锅里的菜要紧到捞,很烦”。把菜串起烫,烫好之后放在炉子上边喝边吃,就方便得很了。

老向不但爱吃爱喝,还爱耍。卖麻辣烫就是因为他和老妞把以前的积蓄全部耍完了。2015年9月,他和老妞在自家楼下巷巷里摆了两张桌子开始卖麻辣烫。来的都是认识的熟人,熟人带熟人,桌子一个星期加一张,一直加到10多桌。周围的住户投诉他扰民,他才把铺子开到现在的位置,也才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儿时回忆麻辣烫。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老向小的时候住在东城区(现在的大慈寺附近),我们说他是从小住在市中心的人。没想他一本正经地纠正:市中心是春熙路,大慈寺离春熙路还有七八百米。那时候从东门到西门也不过“穿城9里3”,出了府南河就出城了。

在老向儿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成都美食如钟水饺、龙抄手。86、87年游泳池、春熙路这些地方开始吃麻辣烫,一个推推车推着简易的蜂窝煤炉子,上面一口大锑锅,串串在锅里烫熟之后裹上海椒面就吃。就像现在的家长不让娃娃们在学校门口买摊摊上的东西吃一样,那时候老向他妈也不准他吃麻辣烫,说是不干净,老向只有偷到吃。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儿时回忆麻辣烫还原的是老向小时候的味道。吃过80年代街边麻辣烫的同事说麻辣烫和现在串串最大的区别在于麻辣烫是清汤寡水的。老向补充说麻辣烫菜品要丰富得多,可以串一切可以串的东西来烫。但他不敢弄得太清汤寡水,怕客人说他抠,所以儿时回忆麻辣烫结合了小时候的味道和现在的油气。店里还有一些能代表80年代零食,搅搅糖、泡泡糖、烤红薯都是免费给客人吃。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老客人都晓得,老向有点嗨,用时下的说法就是很“社会”。他自称老向,江湖名号“老鲨鱼”,老鲨鱼经常不露面,不想接电话就关机,酒喝麻了就搞消失。店里的员工看到他喊向总,他回一句“向师”,“师”字的音拖多长。他的员工大多是朋友介绍来的,平均年龄估计得有五十好几。他的大徒弟是店里的台柱子、门面担当,老向只教了他咋个弄锅、咋个加火,这老头儿天赋秉异,还自学了大概只有星级酒店才有的服务——往客人砂锅里添汤的时候,用手护着,以免溅到客人。至于那位老向唤作徒孙的,目测年龄不会比他徒弟小。客人说“老板,你店里的员工年龄偏大啊!”老向不以为然,“(麻辣烫)人家吃到简单,我们做起来很复杂、很累,年轻人受不了,岁数大的人要求稳定,只要稳定就稳当。我们家代表资格稳定。”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除了开店之外,老向平常喜欢吃饭喝酒喝茶到处耍。每周二,小时候的电视台都要停台检修,老向的麻辣烫也要休息。这是从在巷巷里摆就定下的规矩。除此之外,每年农历6月,他过生的时候,店里也要放假一个月。那时候也是成都最热的时候,碳炉子边上坐起恼火,“买主吃得内裤都打湿了,骂我老向的嘛,咋个这么热。”放假那月,他一般会带到家人去青城山避暑。

有客人问:老板你爱耍,都去耍了哪些地方呢?“老板记性不好到处都在耍”老向不得老实回答。客人说“我看你朋友圈去了越南的嘛。”老向顺口就接道“老板没得文化,只有去点中国人多的地方。”总之,跟爱摆sai龙门阵的老向聊天千万不能认真,一认真就把天聊死了,尬都尬不下去。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老向总是故意给人一种他是一个爱吃爱喝爱耍,懒散、不正经的成都街娃既视感。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他无时无刻不在留意店里的情况。即使sai龙门阵摆得正起兴,他也能准确地判断哪一桌的妹儿在喊“老板碟子头的香菜我不要”,并喊大徒弟去给人家换一个。

看上去对自己人生极不负责的老向,也有自己的梦想——打造成都麻辣烫老字号,让外地人吃成都美食,不给成都人丢脸。“至少不坑嘛。”老向说他曾经开过10个月的出租车,接待过很多外地人。外地朋友在车上都爱问他成都有啥子好吃的。龙抄手、钟水饺?这些儿时记忆里的好味道如今都变得一言难尽。“身为老成都,人家吃了你东西,不好吃就是你给成都人丢脸。袍哥人家,不拉稀摆带。懒散归懒散,丢脸归丢脸。懒散不代表丢脸,丢脸就丢大了。”老向这番话,让在场的几个成都本地娃儿听得热血沸腾,差点就拜大哥了。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在实现梦想这条路上,某些时候老向似乎并不是很清楚该怎么走。儿时回忆麻辣烫目前在成都有20家加盟店。除了观音桥和银泰城的直营店,其他店的口碑并不好。老向说2016年就有人找他加盟,最先是朋友,后头是吃过的买主,还有朋友的拐弯朋友。老向和老婆两个人经营两家直营店都经常忙不过来,更别说管理加盟店了,但好喝酒又好面子的老向还不习惯拒绝别人。

80年代成都土著麻辣烫,这家可以说很资格了

老向觉得是管理、运营限制了儿时回忆麻辣烫的发展,“锅底我可以自己搞定,那些我不在行。”今年,老向总算想着要厘清一下当下的局面了。比如,近期他打算和朋友合伙在鹭岛国际附近再开一家直营店,又正儿八经租了间办公室准备搞哈儿管理运营。他认真地请我们给他推荐一个打字员,要求嘛不高,“不要比我老向错别字还多就行了”。

END

————

图 | 齐飞翔

排版 | 刘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