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李江峰|讓石刻文字像魚一樣靈動

6月11日,大太陽。從湖南張家界隻身來黔江闖蕩的石刻技師李江峰,正戴著草帽,手拿電動工具打磨大理石。刺耳的機械聲,讓他聽不見任何聲響。好半晌,抬頭見到有人,才急忙站起來露出一臉笑。“每天冒著灰塵在大理石上刻字,雖然有些寂寞,但也樂在其中。”李江峰說,這些造型各異的石頭看似冰冷,但在他的內心深處,這些石頭一如多年相處的摯友,無聲無息地陪伴著他,值得讓他堅守……

李江峰|讓石刻文字像魚一樣靈動

輾轉多地看中黔江

李江峰是湖南張家界人,祖孫三代都是石匠,家族石刻技藝歷史已有100多年。李江峰介紹,在他的爺爺那一輩,石刻技藝在當地只能算一般水平,在他的父親那一輩時,石刻技藝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尤其是他父親的手工雕刻獅子、麒麟以及各種花鳥紋圖案,在當地頗有名氣。因為石工手藝好,加上為人樸實厚道,他的父親也經常被邀請參加當地的一些橋樑、石亭等的建造和雕刻。

當石工手藝傳到李江峰這一輩時,李江峰和哥哥有一定文化,加上有些悟性,工藝在父輩的基礎上,又得到進一步提升。他的哥哥選擇在雲南經營石材開採、加工、銷售等業務,而李江峰則選擇在張家界經營石材雕刻、銷售等。

李江峰說,在張家界有4家石材工藝加工企業,其中有一家就是他在經營。為拓展業務,他前幾年曾輾轉多地進行考察,先後去過湖北、貴州、江西等地,但最後在2013年選擇落戶黔江。“以前我多次路過黔江,這裡的城市建設、濃厚的商業氣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江峰說,黔江經濟發展較快,過往旅客多,所以最後選擇了黔江。

李江峰|讓石刻文字像魚一樣靈動

讓石刻文字靈動起來

考慮到市場的因素,李江峰把在大理石上刻字,作為繼承父輩石刻技藝的重點選項。儘管對石刻技藝鑽研了10多年,但要讓大理石上的字看上去不走樣、不呆板,他還特地細心揣摩各家書法,將自己對書法的感悟,通過字體一筆一劃的勾勒反映出來。“我來黔江已將近5年,這些石頭看似冰冷,但在我的心目中卻充滿了生命力。”李江峰說,每次在大理石上刻字,他都帶著情感沉浸其中,力圖讓這些冰冷的文字,能像魚一樣充滿靈動,給人以韻律美感。

準確說,李江峰在大理石上刻字,是一種半手工的操作方式。李江峰說,因為大理石很堅硬,純手工操作耗時費力,效率很低,10年前就已經淘汰了。為提高功效,他使用電動工具在大理石上刻字。電動工具選擇顆粒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的金剛砂製成的鋸片磨頭為主,通過電機的高速運轉,帶動磨頭磨料。雖然刻字工具是電動的,但關鍵技術還得靠人,必須要手工拿捏得當,掌握好工具再進行雕琢。

“在大理石上刻字,自己創作的機會很少。”李江峰介紹,現在加工方都提供有現成的字樣。按照加工要求,定好字體的大小,測量好石頭的刻字位置,做上標記。在勾好字邊後,再用刻字工具在石頭表面沿著複寫出來的文字筆畫,勾畫出印記就可以開始刻字了。如果所刻文字較多,就採用不乾膠進行粘貼,打好暗格後進行操作。在環境好、心情好的狀態下,一天能刻出300字左右。

李江峰|讓石刻文字像魚一樣靈動

大多采用陰刻技法

我國傳統刻字的兩種基本刻制方法分陰刻與陽刻,這兩種技法是一種獨特的雕刻方式。在大理石上刻字,李江峰主要以陰刻技法為主。所謂陰刻,就是將筆畫顯示平面物體之下的立體線條刻出,形成一定的坡度,將文字或圖案刻成凹形。

石頭刻字的深度,與石材的厚度、字體大小、刻字技法有很大關係。一般在石頭上刻字,雕刻得比較深才合理。在大理石板材上刻字,以板材雕刻深度厚度為限。在石頭上刻字,刻字字體越大,一般雕刻得越要有深度,字體越小雕刻得相對淺一些。字體越寬,筆畫寬度越寬,那麼雕刻的深度,會跟字體筆畫的寬度有一定的比率,來衡量雕刻的深度,過深字沒有美感,過淺字比較輕浮,只有合適合理的雕刻深度才具美感,更能體現出文字的味道。若筆畫越細,那麼雕刻下刀就深。

按照這些要求,完成刻字作業後,清洗掉文字上的灰塵,選擇在晴好天氣,對文字進行上色,再局部進行細細打磨即完成。

李江峰說,雖然採用現代電動工具進行操作,使石頭刻字相對變得輕鬆了,但真正能刻出神韻的還是古代遺留下來的那些石刻作品。從事石材刻字需要一種態度,雕刻者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藝,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水平,這樣才能讓刻出來的作品得到認可。

李江峰說,自己不耍微信,不玩QQ,也不懂任何營銷策劃,這是他的不足之處。不過,他還會繼續堅守下去,期待能得到黔江及周邊區縣市民的認可。

記者:譚登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