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劉洪洋,1963年生於天津。孫伯翔的得意門生。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工作室導師,中國書協“翰墨薪傳工程”首批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授課專家,京東印社社長。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天津劉洪洋以篆書為最佳。他孫伯翔先生的得意門生。大家都知道孫伯翔先生以魏碑名世,重骨。刻意描摹碑刻刀砍斧斫的痕跡,線條偏脆、薄、生硬,終生未脫做作之態。缺乏敦厚、雄壯之意,中宮逼仄,可見心胸。人受制於筆,時見斷氣、閉氣、煙火氣。少合理的誇張,多變態的處理。故事只侷限於筆畫間,尚不知線條外虛處為何物,更不論格調。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孫伯翔先生的書法作品思想性差,內力空洞,匠氣瀰漫。至老都是外家功,若氣力不足,必會一場空。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而劉洪洋與其他學而不能化的弟子一樣,入門檻易,出門檻難,磕磕絆絆得習氣居多。上樑不正下樑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嘛!唉……其實這幫書協老一輩的書法家們,真是害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青年書法家。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劉洪洋高明處在於“轉化”:他可以將魏碑方筆的勁利、剛峻特點移入篆書創作中,又可以將對篆刻形式的獨到理解這些多方修養化入篆書創作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面目。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雖然這種取法帛書和秦簡的書風有很多人在寫,但是隻要互相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劉洪洋寫得很好,能夠把篆書寫出靜氣、寫出雅氣、寫出峻拔氣,實在太難得了。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這種書風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用技巧提高到一個極限,往下怎麼發展呢?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我以為,這種書風因為摹習的人很多,即使你高出一般,但是還是難免遭到同化進而被湮滅在裡面。我覺得劉洪洋的書法總有一種發甜的感覺,也就是說追求大眾化審美多一些,渴望得到更多的人欣賞。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這種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很多中青年書家身上,從而使書風的突破停留在一個預定的限度內。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個人的想法:當我們對傳統形式技巧有足夠能力把握時,創造的突破口在“這一個”的獨特性,而若獲得獨特性,就必須“偏激”——深刻的“偏激”,抓住書風某一有價值的特點深入發掘、擴張。

書法大師劉洪洋,書法作品印證了一句俗話:上樑不正下樑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