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汕头市非遗保护传承呈现“活起来、传下去”喜人局面

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汕头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喜讯频传: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评选出50家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进行表彰,汕头市非遗保护中心成功入选,成为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非遗保护中心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陶瓷微书项目传承人王芝文和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传承人柯树泉榜上有名;省政府新公布的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总共74个项目中,我市有10个项目入选,占比达到六分之一;市文广新局刚刚公布了新一批市级非遗传承人58名,目前我市市级以上传承人有172名……

汕头市非遗保护传承呈现“活起来、传下去”喜人局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方利旭不久前在调研文化旅游系统时强调,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要坚定文化自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文艺振奋城市精神,加快打造粤东文化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汕头市各项文化工作扎实推进,特别是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在政策扶持、体系建设、打造平台以及对外宣传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呈现出活起来、传下去的喜人局面。

汕头市非遗保护传承呈现“活起来、传下去”喜人局面

▲ 图为潮阳传统英歌舞。

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助推传承发展

市委出台了《关于我市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把非遗传承人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对新入选为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的,每人安排工作经费6万元予以支持。市政府出台了《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从2016年开始建立了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通过对项目、传承人和基地给予经费扶持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支持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和基地开展传习展示、传播交流、项目研讨等活动,为全市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在加强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扶持力度的同时,我市对非遗传承人的管理和考核也日益规范。市文广新局制订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对非遗传承人实施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明确了非遗传承人开展项目保存、传承、传播、研讨、交流等工作的责任与义务,使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名录体系和展示平台建设

齐头并进

在政府的主导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市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省、市、区(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市政府先后公布五批共73项市级非遗名录,全面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占全省国家级项目的9%;省级非遗项目38项;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传承人48人,市级传承人172人。全市共有15个省级和43个市级的非遗保护传承基地、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非遗研究基地,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

在扎实推进名录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打造非遗展示的平台载体。2015年6月份,汕头市非遗展示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我省首个市级的非遗展示馆,迄今为止接待参观人数超过20万人次。2016年6月份,投资1000万元的广东潮剧院潮剧保护传承基地竣工并投入使用。2017年9月底,由广东金东海集团捐建的老妈宫戏台重光揭幕,成为我市传统戏剧展演的重要场所。此外,我市还充分发挥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民间力量投资建设非遗设施的积极性,先后涌现出王芝文陶瓷微书艺术馆、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潮阳耀明书院等一批非遗展示平台,成为展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汕头市非遗保护传承呈现“活起来、传下去”喜人局面

▲ 陶瓷微书项目传承人王芝文。

挖掘整理和宣传推介

营造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市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市文化部门先后编辑出版了《文化汕头系列丛书》和《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并联合汕头电视台拍摄了《潮汕文化系列电视专题片》。市文化部门还加强与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合作,推出《传承潮汕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人》等系列专题报道,为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搭建宣传展示平台。与此同时,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先后多次组织我市非遗项目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成都国际非遗节、深圳文博会等国内展演展示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在2017年我市组织的25批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中,有20批是非遗项目的展演展览展示活动,有效扩大了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营造了有利于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市文化部门将按照方利旭书记调研文化旅游系统时的讲话要求,深度挖掘潮汕历史文化,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玩转非遗之旅”线路推介活动,打造适合群众参观、互动与体验的非遗项目,合理开发非遗旅游线路,讲好汕头故事,打造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加快推进小公园专题博物馆群建设,结合开埠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探索发展非遗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广大非遗工作者发扬好工匠精神,精心钻研,多出精品,把优秀的潮汕传统非遗文化发扬光大。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扩大潮汕文化的知名度和汕头旅游的美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