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追求極致口味,誓要做出最好味道,可顧客不買賬,口味為王不對嗎

追求極致口味,誓要做出最好味道,可顧客不買賬,口味為王不對嗎

口味為王

只要你把口味做到極致,你家店絕對會火!

口味做不到最好,憑什麼有競爭優勢呢?

想要擊敗對手,必須在口味上碾壓他們!

極致口味這個坑,有多少餐飲人掉過?

“我家味道在周邊是最好的,可為什麼顧客偏偏去了對面那家?”

這句話我聽過無數次了,我覺得也是很多經營者的心聲。

李小雷的感悟

小雷的砂鍋店是加盟的,就是很標準的那種總部給全套的裝修方案、材料設備配置、標準的料包,以及遠程的開業活動支持,自己負責運營。

在經歷了簽訂合同、總部學習,門店考察、裝修佈置後,終於迎來了開張。

小雷邀請了韓梅梅做試吃專員,將做好的第一份砂鍋粉獻給了她。其實,開這家店,小雷也是為了小韓,因為她最愛吃的,就是砂鍋粉。

小韓在嘗過之後,說味道不錯,但還差那麼一點,繼續努力!!

小雷很受鼓舞,調整口味,誓要將味道做到極致,做到第一。於是小雷讓姑姑在店裡,自己出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瞭解對手同行的情況。

經過了這一圈的試吃,小雷感覺,他自己的口味,能算得上60分。

追求極致口味,誓要做出最好味道,可顧客不買賬,口味為王不對嗎

馬上就做

小雷的執行力一流,立刻就進入了研發調整狀態。

先使用標準底料製作,過程中加入調味料改良,結果一直調不出理想的味道,調了一個月,兩人都覺得不滿意。

隨後,小雷決定自制底料,買配方,改配方,這一折騰,又是一個月過去了。提升較大。

不行,還要繼續改

經過了兩個月的調整,終於口味基本算滿意了,小雷邀請了親朋好友一起來店裡試吃新口味,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都說“完美”!

於是,小雷決定,從第二天開始,換掉總部的標準料包,用自己的料做!

後來的一個月裡,他每天都在注意顧客的反饋,也是他真正開始與顧客面對面的一個月。

他發現

有的食客在吃了第一口後,略微停頓了一下,繼續吃。

有些食客全程沒什麼反應。

有些食客則是全程高能。

還有些食客則是沒吃完就走了。

期間他還特意去問過顧客,對口味是否滿意。

統計出來的結果是

78%的顧客說挺好的

12%的顧客說味有點重

5%的顧客說有點辣

3%的顧客說還行

小雷非常不解,我苦心鑽研了三個月,親朋好友來了三波沒一個說不好的,為什麼生意並沒比之前好,而且回頭客不見多呢?

在後廚憋了三天,小雷對自己說,不行,還是沒做到極致,還得繼續改!

第二天早上來店裡給姑姑交代,在我出門的這段時間,爭取所有來的顧客都詢問一下,對味道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有什麼要求,一定要如實的記錄!

追求極致口味,誓要做出最好味道,可顧客不買賬,口味為王不對嗎

都說好,人卻越來越少

隨後,小雷輾轉6個城市,探尋了近百家砂鍋店,從夜食吃到商場,最高紀錄一天吃了15碗砂鍋,20天的時間胖了十幾斤,回來的時候姑姑都快認不出他了。

姑姑將記錄表格交給了小雷,隨後他便一頭扎進廚房,看這表上的各項要求,一條條的改,再結合他出去總結的這些要點。

又是十幾天的改進,這次小雷終於滿意了,先邀請韓梅梅,隨後邀請親朋好友,全票表決超級贊!

小雷坐等著火爆,結果現實卻很殘酷。

一個月過去了,店裡的人少了,回頭客也少了,他問了每一個來的顧客,所有人的答覆驚人的一致,挺好的。。。

姑姑說,你每改一次,人就少一次。為什麼好評多了,反倒人卻少了?

小雷表示不開心,就這樣又熬了一個月,還是不見起色,眼看又要交房租了,店裡每天入不敷出,小雷心一橫,關門不幹了。

關門的那天,下起了小雨,小雷看著陰沉的天,嘴裡不停的說:想不通,想不通,想不通。。。

追求極致口味,誓要做出最好味道,可顧客不買賬,口味為王不對嗎

到底怎樣才是好吃?

直到去年年底,小雷找到我,將前後的經過給我講了一遍,講到他為了追求口味完美付出的一切,幾近落淚。他說他不服,賠錢不在乎,但為什麼這麼努力卻沒有結果。

他問我,到底怎樣才算好吃,才算味道的極致?

我問他,你愛吃榴蓮嗎?

他說愛吃。

我問他,那榴蓮好吃嗎?有多好吃?

他說超級好吃,是所有水果裡最好吃的!

我說我就愛不吃,又臭又難吃。

他疑惑地看了看我,怎麼可能呢,那麼好吃的水果,我家人人都愛吃,多香啊!

我倆要是辯論下去,誰也說服不了誰,估計最後只能武鬥辯輸贏。

我說,愛不愛吃榴蓮,是個人喜好,榴蓮好不好吃,是個人的觀點。誰也不能說誰說錯了。

如果為觀點辯論,幾天幾夜都辨不清。

我如果換個說法呢?

“榴蓮是一種巨型的熱帶常綠喬木,葉片長圓,頂端較尖,聚傘花序,花色淡黃,果實足球大小,果皮堅實,密生三角形刺,果肉是。。。。。。”

他看著我說,你這叫人怎麼噴啊!

這叫啥,這叫事實。

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

只為真假辯,莫為觀點爭。

好吃與不好吃,純屬個人觀點,南甜北鹹東酸西辣,每個地方的顧客口味偏好都不同,在西安周邊,僅僅一個臊子面就能找出不下十種各具特色,口味相異的做法,更別說全國了。

再加上流動人口多,尤其是建築裝修行業裡面,手藝人各地都有,你一碗飯憑什麼能滿足所有人?讓所有人都說超級好吃?

按照你前面的想法,要是把你的店開在各國使館區,估計你還得先來個全球旅行才能調出你理想的口味吧。

小雷聽到這笑了笑說

你說榴蓮臭,我說榴蓮香,觀點各不同,莫言彼此錯。

我鼓掌說好溼好溼!

我說,你明白這點了,也就明白為什麼因為追求極致好吃而關門了。

他說,恩,下次誰再跟我提口味極致,我一定理他遠遠滴,梅梅除外。。。

不要追求極致口味,去追求極致的品質,口味只是品質裡的一部分,還有你的原材料,你的工藝,你的服務等等,這些合在一起才叫做品質。

他又問,那口味做到怎樣就行了?

我說,就是60分。就是不難吃。而且是要穩定的60分。

就是難吃,也要堅持難吃

真的,就算難吃也要堅持不懈的難吃,你也一樣能成功。

北方人之前是很少能吃到龜苓膏的,後來物流發達了,也就逐漸也有賣的了,有嚐鮮者試了試,這TM什麼破玩意啊,又苦又難吃。。

後來,又嚐了嚐,好像沒那麼不堪啊,再後來就成了冬夏兩季的必備了。

什麼?冬天也吃?

對啊,北方冬天暖氣熱啊,室內大短袖還上火啊!

怕上火,還能吃龜苓膏啊!(貌似我又打了次廣告)

一個本來很多人說難吃的東西,就這樣賣火了。

就是這個味

口味是可以培養的,好不好吃是觀點,可以改變。但是你產品的口味在穩定之後就不要變。

要以你的不變去應顧客的萬變,最終沉澱下來認可你的顧客。

你就是你!

什麼叫做“就是這個味”?

能明白嗎?

著作權歸餐謀張大寬所有,歡迎分享、轉發!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作者餐謀張大寬,頭條號:餐謀張大寬。轉載人的轉載行為,視為同意本條,轉載須附本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