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在東亞通向內亞的道路上,西域是大部分人選擇的必經之路。這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內,破碎的地形與複雜的氣候,塑造了異常多樣化的人文環境。每當來自中原的王朝進軍西域,就不得不面對這種同內地差異巨大的局面。漢朝就是這些王朝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地理條件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西域也有大小之分 今天的新疆屬於狹義的小西域

狹義的西域指的是我國的新疆地區。在三山夾兩盆的地理分佈中,南疆地區主要指的是塔里木盆地,北疆主要指的是準格爾盆地。

在地理特點上,從塔里木盆地南下或東進的交通十分不便。南邊是崑崙山和喀喇崑崙山,東邊是阿爾金山。南部通過喀喇崑崙山口、因地拉科裡山口等山口與罽賓(迦溼彌羅)、犍陀羅以及印度本土相連。東部越過阿爾金山山口與青藏高原相接。進入盆地的各個關隘、山口和要道,既是商隊的必經之路,更是各大帝國軍隊爭奪的焦點之地。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 西域的水資源並不是十分匱乏

在水文條件上,整個南疆地區降水量非常稀少,蒸發量極大,該地區的水汽主要來自遙遠的北大西洋,所以整體降水量從西北向西南遞減。塔里木盆地北部和西部邊緣年降水量最多,東部和吐魯番盆地的降水則更少。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西域中心位置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南疆中部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渺無人煙。但源於四洲山地的雪山融水有葉爾羌河、和田河、克里雅河、車爾臣河、孔雀河等。這些河流流向盆地中心,經流之地是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綠洲。除了這些水源地,塔里木盆地東端的羅布泊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裡向西與塔里木盆地北緣相接,向北與高昌相連,向東連接敦煌與中原相通。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靠近天山山脈的北疆地區 水草豐美

北疆的水文條件則好很多。由於面向水汽來源於北大西洋,所以東部天山北麓地區年降水量略多於南疆地區。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溼潤的地區,降水量多,蒸發量少,有 “西域溼島”的美譽。漢書記載那裡氣候多雨,山地有茂密的林木,為後來的月氏和烏孫的繁衍生息創造了條件。

總體上看,在水資源分佈的影響下,天山南北兩側的水資源較為豐富,土地承載力較大。所以分佈在天山南北兩側的城邦國家人口規模較大,實力較強。這些地區,在後來也是匈奴駐軍和歷代漢人屯田的重要根據地。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西域南北各有一個面積不小的盆地

南疆地區雖然乾燥,但是日光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水文分佈與沙漠分佈,決定了南疆更適合定居文明的發展。但是受制於水資源和綠洲規模,南疆城邦的規模基本不大,而且地理條件的制約,阻礙了長久的城邦聯盟的產生髮展。相比之下,佔有北疆的往往是遊牧民族的政權,南疆成為了歷代中原王朝經略西域的重點。

因此,位於塔里木盆地入口處的樓蘭,也是漢匈爭奪的焦點。誰控制了樓蘭,誰就把守了盆地的東大門。如果要確保對南疆的佔有,就必須佔領聯通南北疆的戰略要道和要塞之地。

從南疆到北疆有三條要道:從吐魯番盆地西北的車師北上,或從位於中段天山南麓的龜茲北境北上,或經過博斯騰湖西部的焉耆北進。如果能與北疆的遊牧民族結盟,就能給南疆盆地多上一道保險。後來匈奴與漢朝在西域的爭奪戰,基本上就是沿著這個思路進行的。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漢朝進入西域時就已經形成的三十六國

民族博物館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外部世界的人口遷徙直接影響了西域地區

西域是不同人種的交匯地帶。由於種種原因,歐羅巴人種很早就開始持續不斷地向塔里木盆地南緣遷徙。在整個先秦時期,西域地區的歐羅巴人在人數、分佈地域等方面處於佔據主導地位。

公元前20世紀左右,一些原始印歐人群向東遷徙到了準噶爾盆地,然後越過天山到達了羅布泊附近,這是最早進入塔里木盆地的歐羅巴人種。他們先後來到塔里木盆地南緣,以孔雀河和羅布泊等地為根據地,不斷地向周邊地區擴張。後來來自甘肅青海地區的極少數蒙古人種也開始進入塔里木東部地區,並與這些原始印歐人融合。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原始的印歐人在很早就踏足了西域

公元前10世紀,屬於地中海東支的印度—阿富汗類型的吐火羅人來了。他們有著金紅色頭髮,和藍色或綠色的雙眼。他們也是西域印歐化的重要奠基人,一支從北邊進入準噶爾盆地後,通過山間要道南下塔里木。另一支人馬越過帕米爾高原的山口要道,進入塔里木盆地,然後沿塔里木盆地南緣和塔里木盆地北緣兩條線向東北遷徙。他們在自然條件較好的盆地北部和東部形成了聚居區,征服了原有的原始印歐先民,成為了龜茲、焉耆、且末、尼雅、鄯善、米蘭、樓蘭等城邦的祖先。在吐火羅諸國中,龜茲是最強的城邦,有著燦爛的印歐文明。這個綿延了多個世紀的大城邦,並多次向東土輸出了影響深遠的文化。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吐火羅人的到來直接影響了後來漢朝人所見的人口成分

公元前5-3世紀,中亞的戰鬥民族塞人大批進入西域。這一階段的遷徙中,有的是順著水草和貿易路線自然遷徙,有的是為了躲避亞歷山大大帝的兵鋒。這些草原戰士的後裔金髮高鼻,身材高大。一部分人來到了北疆的伊犁河谷,他們的後裔,成為了烏孫部族聯盟的一部分。另一支越過蔥嶺,沿塔里木盆地南北邊緣兩條線路東征。一路擊敗了沿途的吐火羅人,順利地推進到了皮山、于闐、扜彌、戎盧、精絕等地。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塞人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但盆地東部的尼雅、鄯善、樓蘭等國,頑強抵抗。結果塞人在塔里木盆地的西部和南部取代了吐火羅人,但塔里木盆地東部邊緣仍是吐火羅人的天下。到了漢匈爭霸的時代,西域的塞人城邦主要有于闐,莎車,車師。塞人諸國中。于闐是塞人最強大的中心,另一個較大的塞人王國莎車,是Saka(塞人)的漢語音譯。他們在兩漢之交,短暫的組織過對抗匈奴的城邦聯盟。車師國佔據溝通南北疆的要道,成為了匈奴控制西域的馬前卒。遊牧於北疆的烏孫也深受吐火羅人和塞人的影響,一度是西域最強大的遊牧國家。在蔥嶺以西和帕米爾山區,還有休循和捐毒兩個塞人小國。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塞人將源自烏克蘭平原的遊牧文化帶入東方

塞人西來的同時,東方的羌人也開始進入西域。公元前4世紀,秦獻公向西討伐戎狄,想重振秦穆公的霸業。羌人首領忍季父帶著部眾卬西遷數千裡,與其他的羌族斷絕聯繫。這些羌人的一部分後代經阿爾金山進入塔里木盆地南緣,主要分佈在從若羌到帕米爾高原之間的廣大地區。由於地理位置較好的綠洲已經被先來的印歐人佔據,所以後到的羌人國家分佈於相對乾燥的盆地西南部,過著半遊牧半農耕的生活。他們的遊牧王庭一般在河谷之中,那裡氣候涼爽,水源充足,有不同的季節性牧場,而且有利於防禦。為了獲得穀物,他們要去附近的莎車,疏勒,借塞人的土地耕田獲取穀物。

西漢時代,塔里木盆地的羌人國家主要有若羌,蒲犁,依耐,無雷國,西夜等國,其中最重要的是若羌。漢人注意到了這些羌人後裔與印歐人的區別,若羌的國名就是類似羌人的意思。除了盆地東南部,史書記載的西域羌人部落在西域遊牧征戰,分佈極廣,穿插在各國縫隙之間。比如羅布泊東南有赤水羌, 崑崙山和阿爾金山中有蘇毗羌,遠在蔥嶺之西還有阿鉤羌。

當然,塞人、羌人和吐火羅人的區別不是絕對的。三大族群在血緣和文化上相互影響,相互混合。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地理條件決定了西域的主要強國都分佈在地區的邊緣位置

弱小的原因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有限的綠洲與草場是所有人都爭奪的對象

由於綠洲的土地承載力有限,這些小國的人口多的不超過10萬,少的僅有幾百數千。為了爭奪資源,在夾縫中求生存,這些小國的軍隊往往佔到了總人口的六分之一乃至五成。沙漠的山地的阻隔與有線的實力,都讓這些小國沒有強大到能兼併彼此,形成統一的力量。

而且羌人,塞人,吐火羅人之間互有矛盾。比如塞人的莎車國有“備西夜君”這一官職,防禦西夜國的羌人。吐火羅人的樓蘭有“擊車師君”,防禦車師的塞人。這些矛盾都成為了漢匈雙方加以利用的有力因素。

而且從人類學的研究成果看,古代塔里木地區環境惡劣,人均壽命較短,很多幹屍有不同程度的疾病。這也限制了他們的戰鬥力。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手持青銅戰斧的車師國貴族

匈奴來襲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匈奴的崛起 打破了原有的地區平衡

秦末漢初,匈奴族開始崛起,原本受到月氏和東胡兩面壓力的她開始反擊。

公元前205-202年,居住在祁連和敦煌之間的月氏在匈奴冒頓單于的打擊下,遠遁到塞人居住的巴爾喀什胡和伊犁河谷之間,壓迫走了塞人。一部分塞人西遷,另一部分向南,進入了塔里木盆地建國。

公元前177-176年,冒頓單于派遣右賢王,向西征伐月氏和其他西域國家,結果征服了樓蘭,呼揭等二十六個西域國家。所有拉弓射獵的人民,併入了一個部落聯盟。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冒頓單于

為了統治西域地區,匈奴人在溝通南北疆的要地焉耆,也就是今天的博斯騰湖地區附近設置了“僮僕都尉” ,管理西域屬國。僮僕都尉的主要職責是帶領幾千騎兵,在水草豐美的博斯騰湖和羅布泊附近駐紮巡行。向西域商業城邦徵收賦稅,徵調手工藝品和金屬器皿。在必要的時候,抽調這些西域小國的兵力為自己作戰。一旦城邦小國不服從,就發兵征討之。將這些小國舉國瓜分,國民賣為奴隸,或者將他們集體遷徙到蒙古高原上看管。

約在公元前130年,徹底消除曾經的霸主月氏在西域的影響,軍臣單于痛打落水狗,指使獵驕靡率所部烏孫人西征大月氏。烏孫大獲全勝,基本佔領了伊犁河與楚河流域,成為了匈奴在西域的重要盟友。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匈奴人的重裝武士騎兵

但是軍臣單于去世後,烏孫不想再像以前一樣被匈奴掌控,而是在一段很長時期內自重。但由於都受到了塞人影響,匈奴和烏孫的文化上十分親近。想要徹底離間二者的關係並不容易。這樣的統治延續了一個世紀,其間匈奴對西域的控制十分嚴密,各國幾乎都有親匈奴的勢力和眼線。

漢朝進入西域前 當地的環境 人口 國家是什麼樣的?

正在圍攻西域城市的漢軍

為了截斷匈奴的西方盟友,配合正面戰場的作戰,漢朝開始了經略西域,在西方尋找抗擊匈奴的盟友。這就有了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也促成了漢朝後來在西域的大量經營。由於從未面對過如此複雜的人文和地理環境,漢朝在前期的經營中,經常得不償失,損失很大。在經歷了痛苦的磨合期後,才終於在西域站穩腳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