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致敬!千名將士夜襲日軍暴露目標僅剩13人,一場大雨衝出三千遺骨


古人云“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在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千萬將士和億萬愛國志士及民眾正是靠著這種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血性戰鬥,才打敗了侵華日軍,實現了民族自由、獨立和解放。在抗日戰場上,由中國人控制的連片國土與侵華日軍控區對峙交戰形成的戰場被稱為正面戰場。在正面戰場與日軍作戰的中國軍隊主要是國民黨軍隊。在八年抗戰正面戰場上,國民黨傷亡321萬,殲滅日軍100餘萬。

傅正模,1904年出生在湖南醴陵,1924年6月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38年,時任國民黨75軍預備第四師師長的傅正模帶領部隊與日本侵略軍正面作戰,轉戰於河南、湖北,參加了武漢保衛戰、忻口保衛戰、隨棗會戰和襄樊、沙宜等戰役。2010年9月1日,湖北省宜昌市黃花鄉南邊村宜巴高速公路工地被一場大雨沖刷出3000餘具遺骨。經文史專家考證:遺骨為國民黨75軍預備第四師將士遺骸。

1941年冬天的一日凌晨,第四師指揮部向10團下達夜襲沙壩店子日軍據點的命令。約2點,主攻團在離敵軍陣地約300米的山地潛伏。當工兵剪第三道鐵絲網時觸動了敵人的警報,一時敵軍照明彈升空軍犬狂叫,1000餘將士頓時暴露,團長立即下令衝鋒,然而一無掩體,二無戰壕,士兵們一排排被日軍火力掃倒,衝一次倒一批。後與300多名日軍肉搏,但因寡不敵眾,整個團在此次戰役中僅剩下13人,其中3個重傷、5個輕傷。


73歲村民秦德標介紹,在抗日戰爭時期南邊村村委會一帶是一處野戰醫院,抗戰將士在保衛宜昌的戰鬥中受傷後都被送到這裡治療。由於傷員眾多,醫療條件有限,許多受傷將士都犧牲了,當地軍民隨後將遺體埋在附近的山坡上。老人介紹,起初達到一定級別的軍官會得到單獨立碑的待遇,但隨著戰事深入和傷亡人員越來越多,多數犧牲將士只是在幾塊大碑上刻下了名字,草草掩埋,“3000多人的數字,就是從那幾塊大碑上統計而來的”。

易行錫是當年預四師的一名通訊兵。在一篇回憶文章中,他提到,自己每天都能看到成批傷員從前線運回。由於日軍封鎖了運輸線,醫藥奇缺,全靠人工運送,又因路途遙遠,重傷的將士送到醫院時,存活的機會已經很小。開始對死者還能用白布裹一下,一人一個土坑掩埋,坑裡可墊一點稻草。後因戰事激烈,傷亡人數倍增,乾脆幾個人一坑或者幾十人一坑。

一次,有個重傷員沒法醫治了,當他被抬出去準備埋掉時,他大喊著“我還要殺敵報國!殺敵報國啊……”喊著喊著就斷了氣,在場者無不流淚。“他們不應該被遺忘!”老人說,埋在這裡的除了犧牲的抗日將士,還有許多當地支援前線運送生活物資和武器彈藥的民夫。編後語:但凡殺小日本的都是民族英雄!他們不能被遺忘!飲水思源,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有今天的我們!請關注“北疆記錄者”,讓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中華民族,必須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