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正月十五,你吃過元宵OR湯圓了嗎?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呢?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根據觀察,這個世紀大混戰主要分以下幾派:

1、不明真相吃瓜群眾

“難道元宵和湯圓不是同一種東西嗎?!”

2、普通吃貨

“不管是什麼,好吃就行了……”

3、資深吃貨

“我還知道元宵炸著更好吃,湯圓煮著更好吃。”

4、和稀泥者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無罪,理解萬歲!”

5、讓我用哲學的力量終止這場戰爭!

“元宵是元宵!湯圓是湯圓!”

正在隱身觀戰之際,一個角落裡默默無聞的聲音引起了我的注意:

如果湯圓真的能代言元宵節,那正月十五為什麼不叫湯圓節呢?

這個機智的問題,我們還是可以來認真解答一下的。

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原來和吃什麼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據此我們可以發現,元宵節的重頭戲是在晚上!

相傳,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長安城的燈市規模很大,花燈花樣繁多,皇帝欽命工匠製作的巨型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滿清入關後,宮廷不再舉辦燈會,但民間辦燈會的習俗已成,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然而!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左湯圓,右元宵】

按照地方傳統,南方吃湯圓,北方吃元宵,湯圓和元宵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製作方法、餡料選擇、烹飪習慣和貯藏方式四個方面。

一、做法不同:

湯圓是【包】出來的,表皮光滑黏糯。

元宵是【滾】出來的,表皮乾燥鬆軟。

湯圓是把生糯米粉先用熱水或冷水,和成粉團,然後把各種餡料包進去,搓成圓形。

元宵是要先做好固體的餡兒切成小塊,沾上水,然後再放滿生糯米粉的篩漏上搖,邊搖邊灑水,直到餡上滾滿糯米粉變成小球。

它倆看起來很像,但元宵打內心深處透著一股放蕩不羈的搖滾範。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資料圖

二、餡料選擇不同:

湯圓的餡偏軟,甜鹹葷素選擇眾多。

元宵的餡偏硬,一般只以甜味為主。

湯圓的餡除了傳統的五仁、豆沙、山楂等,還有粗糧、水果、鮮花等口味的,甚至還有喪心病狂的梅乾菜燒肉、香菇鮮肉餡!按照國人的吃貨屬性,未來出現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餡的,也不足為奇。

相比之下,元宵就專一很多了,一般常見的都是黑芝麻、豆沙等餡。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資料圖

三、吃法不同:

湯圓多是煮著吃,也有炒著吃的。

元宵多是炸著吃,也可以煮著吃。

如果煮湯圓,那麼煮熟需要的時間較短,大概3-5分鐘左右,浮起來便可以吃了,煮後的湯是清湯。

如果煮元宵,那麼煮熟需要的時間較長,一般在10分鐘以上,煮後的湯因為生糯米粉吸水變渾。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資料圖

四、儲存方法不同:

湯圓可以冷凍起來,所以保質期較長。

元宵冷凍容易開裂,所以保質期較短。

因此,我們在全國各地超市裡,一般見到的都是速凍湯圓。南方有些地區會在春節、冬至等節氣吃湯圓。

而元宵稍多放幾天或者冷凍後,就容易開裂,所以北方見到的元宵通常都是現做現賣的。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資料圖

所以,無論是做法、餡料,還是吃法和儲存,湯圓和元宵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

堅硬的元宵君VS軟糯的湯圓妹,誰能代表元宵節?—終極科普帖

————————————————————————————————————————

----------------------------------------------------------------------------------------------

關注我,每日獲取價值資訊! 思考深一點,成長快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