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我不是药神》首映票房破亿,徐峥用了什么营销手段?

久旱寻雨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在内容和社会属性上,确实有他的价值的的存在,但宣传的时候好像刻意忽略了一件事,就是电影打着徐峥电影的名头,但电影导演其实不是徐峥,是一个新兴导演,徐峥在外部制作上,只是一个监制的角色,通俗点讲叫筹钱和搞招商植入的。



那除了口碑带来的影响力以外,为什么以徐峥做为卖点呢?那就是因为徐峥电影这个金字招牌了,从徐峥“囧”系列前作《人在囧途》开始,不论是担当主演或是导演的角色,徐峥都在口碑和票房达到了双丰收,他的电影不但有商业,还有发人深省的故事和反思。


从《泰囧》兄弟情分裂和反省,《港囧》一个中年男人执念于青春与醒悟,他的电影不是纯粹的商业薅观众身上羊毛,而是有深度价值,这是电影艺术的表达,正好《我不是药神》也是这样一部有故事有现实意义的电影,徐峥出了电影一定是精品,我是冲着这个理由去的,等进电影院以后才知道是文牧野导演的。


结果却是很让大家满意了,《我不是药神》首映票房过亿,正式公映首日破三亿,两天破五亿,更是在豆瓣评分上出现第一部华语9分的高分,而有这些成绩只是因为徐峥,因为他本人就是最大的的营销。



炭烧的菠萝


我不是药神,我是营销之神

电影《我不是药神》票房3天突破10亿,作为电影的发行方北京文化,股价强势涨停,毫无疑问,《我不是药神》将成为中国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所有看过它的人,都在为它奔走相告。

豆瓣影迷也给它打出了9.0分的高分,在此之前,豆瓣评分超过9.0分的国产片只有三部。

同时男主角徐峥的微博超级话题,阅读量超过了3.8亿。

神勇大湿兄点评:

《我不是药神》在点映前引爆,这是典型的内测,吸引种子用户;

通过院线和购票平台的口碑传播,为后续的首映打下了坚实的票房基础,爆发用户裂变;

男主角徐峥在传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锁定超级用户。

实际上,电影中的勇哥之所以能把药推销出去,也是因为找到了QQ群主,这就是超级用户的力量。


梦享学院郭亮


口碑爆棚的情况下,票房破亿意料之中。至于营销手段,我觉是充分利用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感同生受的大众心理。

包括药侠陆勇2015年针对其购买销售“假药”的最终撤诉一样,其实是迫于舆论压力。

医疗是一个民生问题,尤其是当今社会,大小毛病都必须去医院,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是门庭若市。正像电影里的老大妈面对周一围饰演的警官时的哭诉:我生病这些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想活,不想死。

徐峥选择了这样一个现实活生生的原型,选择了一个普罗大众都避免不了的民生话题,就是最好的营销手段。

毕竟,这世界上有80%的人都得了一种病,就是穷病!有这些穷病患者在,何愁《我不是药神》没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