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航母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遇到海嘯會怎樣?

英特爾瀾


在人類征服海洋的幾千年來,使用的船艦越來越大,越來越堅固,功能也越來越多。但仍然敵不過大自然的威力,即便是現在美國的航空母艦,也是根本無法與海嘯這樣的大自然力量對抗的。因為,算是十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在廣袤的大洋中仍然是很小很小的,對於動輒長達上百千米,幾十米高的海嘯巨浪,毀滅也只需要一瞬間。

航母遭遇惡劣天氣

眾所周知,海嘯這種自然災害所帶來的能量是極其巨大的,比如說很多情況中的海底地震,都會引起規模巨大的海嘯。引發這些海嘯的地震等級幾乎就是幾倍於核武器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傳遞到海水中能量雖然損失了很多,但正面硬抗海嘯仍然不亞於正面硬抗核武器的爆炸。

雷暴邊緣的航母

再來看看航母這邊,事實上,無論航母再怎麼大,航母仍然是海洋中航行的艦船。只要是艦船,就不能脫離海水而存在,而海嘯本身是在海水中爆發的,而海水的巨浪就相當於在陸地上,高樓遭遇地震,無論是多高的樓,一旦遭遇強大的地震,都基本上沒有辦法生存下來,海上的航母也是一樣的。

雷雨天氣下的航母

實際也有例子,1944年美軍解放菲律賓的戰鬥中,出於戰略需要,美軍航母艦隊正面吃下了一次規模不大的海嘯。這支艦隊擁有13艘大型航母,在海嘯過去之後,美軍統計10艘航母遭到重創,不少小型輔助艦艇沉沒,人員損失上千人,可謂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區域拒止


如果航母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遇到海嘯,當然結果只有一個,損失慘重。不要以為有了大航母,有了核動力,就不怕颱風和海嘯了。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還是過於渺小。



今年8月25日,4級颶風“萊恩”逼近美國夏威夷,成為26年來首個登陸夏威夷的颶風。美軍太平洋艦隊,除正在維修的船隻外,所有軍艦及潛艇船隻均撤離珍珠港。


你看,美國艦隊在颶風和海嘯來臨時的選擇,就是避開,因為這是血的教訓換來的經驗。美國曆史上曾經有艦隊遭遇颱風,損失慘重的例子。因而前車之鑑,不可不借鑑。


那是1944年12月,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前往菲律賓民都洛島集結,結果卻一頭扎進了風力14級颱風,巨浪和暴風雨撲向艦隊,使3艘驅逐艦沉沒,2艘航母受重創,146架艦載機被拋入大海,近800人死亡或失蹤。


損失慘重,引起美國全國的震驚。



無獨有偶,1945年6月5日,美國海軍上將哈爾西,率領著太平洋第三艦隊第一特混大隊,在沖繩海域又遭到颱風襲擊。損失了3艘戰列艦、2艘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護航航空母艦,損失飛機142架。


哈爾西不顧事實,強往颱風裡衝,被人們稱為"颱風司令"。


以上雖說的是颱風造成的艦隊損失,但我們卻可以由此推測出海嘯的影響。


海嘯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和水下滑坡、塌陷所激發的,其波長可達幾百公里的海洋巨波。颱風和颶風都是發生的熱帶海洋上空的強烈空氣旋渦。


不管是海嘯還是颶風,都會對航行的船隻造成巨大的危害。



但是在今天,由於科技力量的不斷髮展,"如果航母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遇到海嘯該怎麼辦‘’的問題,其實已不再成為問題。


如今的天氣預報已經能夠做到很準確的預報了,所以艦隊遇到海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海嘯找上門之前,艦隊早就避開了。


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雖然還不能控制它們的發生。但在衛星的指引下,人類對惡劣的自然氣象卻是可以提前預測的。


在衛星的幫助下,航母都會事先避開臺風和海嘯的路線,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有書博物館


海嘯的破壞力實際上要在海岸淺水地帶時才會體現出來,在茫茫的大洋裡波高不足一米沒什麼破壞力,所以執行任務的航空母艦是不怕海嘯的。但航空母艦也不是無所畏懼,面對天災也有無力的時候,最怕的就是颱風。

颱風最高風速能達到16級以上,能掀起14米以上的巨浪。現在最強的美國海軍10萬噸級以上的核動力航母也只能在12級颱風中安然航行,至於16級颱風只能有多遠跑多遠。

隨著科技的進步,在氣象衛星、氣象雷達等強大的天氣預測系統的幫助下,航母可以很輕易的推測出颱風的生成狀態與移動路徑。同時航母編隊的速度一般可達40-50千米/時,遠遠超過颱風每小時10千米左右的移動速度,因而只要掌握了颱風路徑、速度等信息航母編隊要躲避颱風還是十分簡單的。所以現實發生過的航母被颱風襲擊事件都是在冷戰以前發生的。

1935年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進行演習,航母編隊遭到風速為每秒50米的颱風襲擊。驅逐艦初雪號和夕霧號艦首被切斷沖走;航空母艦龍攘號艦桅折斷;航空母艦鳳翔號前甲板損壞。

1944年12月美國航母編隊在菲律賓海域遭遇14級颱風,3艘驅逐艦沉沒,2艘航母受重創,146架艦載機報廢,800名海軍官兵遇難。

1945年6月美國航母編隊在沖繩海域遭到颱風襲擊,12艘軍艦沉沒,200餘艘軍艦擱淺,數十艘軍艦受損嚴重,並損毀約200架艦載機。


當狗容易做人難


很有趣也很現實的問題。很多朋友都已經回答了,航母是大洋深處的作戰平臺,一般在發生戰爭狀況的時候通常都在現場附近的大洋上



在大洋發生海嘯的因素也就是海底地震,火山噴發,大當量核彈深海爆炸,小行星撞地球海洋,後倆者的可能性太小,只有前倆者的可能。但是在深海中發生這樣的情況,通常海嘯不會有太大的幅度,以地球上的情況,上下落差也就在倆米左右,這樣對大型航母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只有當海嘯的震波推動海水到達近岸的時候,



由於大陸架的擠壓,抬高了海水,加上疊加的海水,波峰就會變得很高,幾米,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海嘯都很正常。當航母在近海,或者港口,那肯定會對航母有很大的影響。影響的大小會因為海嘯的高度而不同,一般超過十多米的海嘯就會把航母直接送到陸地上。至於幾十米以上的,那就不用在多想了。不過航母上肯定都有地震聲吶系統,作為預警海嘯的情況。真的出現這種狀況,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航母開到大洋深處去。



淡然小司


沒啥影響,這個不光得懂航母,得先知道海嘯的破壞力是怎麼來的。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海嘯,比如海底發生地震了,都會導致海水凸起,形成波浪,然後往兩邊流動,流動速度可達每小時700-800千米。但在大海里面,雖然流動速度快,但這樣的波浪超不過1米,也就是連一個小學生都沒不了,別說對航母這個巨無霸了。

那海嘯的破壞力從哪來呢,就來自這樣的波浪遇到了陸地。海嘯會導致海水往兩邊流動,最終會遇到陸地。快速流動的海水遇到逐漸上升的大陸架是有慣性停不下了的,所以海水在通過大陸架往陸地上湧的過程中,波浪會不斷被抬高,可高達數十米,這個威力就大了,破壞力更是非常巨大。

而航母在執行任務時,是不會停在港口裡的,所以受海嘯影響不大。


劉權林


十萬噸的航母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龐然怪物,但是在大自然面前就像一粒微塵,哪怕幾十噸航母有如何?

印度尼西亞和日本的海嘯讓我們見證了它的威力,它的破壞力足以顯示人類的渺小。用無堅不摧來形容它毫不為過。

或許你認為我故弄玄虛危言聳聽,看看那些深陷海底的高山吧。這些高聳入雲傲然屹立的大山誰會想到它會葬身海底?

航母有山大嗎?有山高嗎?沒有。一旦航母遇到超強的海嘯,能躲則躲,躲不了只好聽天由命。如果老天爺仁慈,他或許會讓你死裡逃生。

大自然的破壞力無一倖免。

大自然當然包含了海嘯。

看看美國科幻災難片,或許你可以從中感受到震撼。


閒雲愛野鶴


的確,航空母艦即便如美國的尼米茲級超級核動力,排水量也只是10萬噸級。雖說,這是海軍水面艦艇中的No.1了,但航母在茫茫大海中也還是一葉扁舟。

海嘯,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這樣的海嘯摧毀航母是毫不費力的。其實,也不只海嘯,如從海上來的颱風、暴風雨、強雷暴等這類惡劣氣象環境時,航母編隊、海軍的水面艦艇編隊都是得繞著走的。考慮到,如颱風、暴風這類天氣是來的非常之快,如果只是僅靠航母編隊、海上編隊的自己觀察多半是來不及的,都是要依靠後方提供的海上氣象的預報預警,當然了現在隨著海洋衛星、氣象衛星的發展,對海上氣象的預報更為及時,對海上惡劣氣象的預警更為提前,可以更早的進行航路規劃、規避這些海上惡劣氣象環境。

否則,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目前的“武器”巔峰之作的代表——航空母艦,也是渺小的。

對於,航母與“颱風”遭遇的故事,被大自然打敗的例子當數二戰時美國海軍的“莽牛哈爾西”(William Halsey Jr.)哈爾西上將所指揮的第38特遣艦隊,當時是在菲律賓呂宋島以東的480千米的海域,準備執行萊特灣戰役中的掩護任務。這支艦隊的規模,現在看來也是超級艦隊啊,7艘大型航母、6艘護航航母、8艘戰列艦、15艘巡洋艦和約50艘驅逐艦。

但因為後方的天氣預報的出錯,加之哈爾西作為統帥在戰場時的決策,未能規避颱風,甚至第二天上午艦隊闖入了颱風眼。當發現不妙之時,艦隊轉向開始“逃離”,但最終還是跑不過颱風了,風力高達17級,最終是3艘驅逐艦沉沒,13艘航母全部損壞,其中至少10艘遭重創,艦載機連同飛行甲板一起被掀飛,損失146架艦載機、近800人死亡。這是美國海軍在珍珠港事件後遭受的最慘重裝備損失了。這場遭遇的“眼鏡蛇”颱風,也就被成為“哈爾西臺風”(Halsey's Typhoon)。


總結,遇颱風如此,遇海嘯,航母依舊是一葉扁舟,還是得三十六計走為上。


希弦


海嘯是由於海底地震、海底滑坡或海中火山爆發產生的破壞性海浪,在浩瀚大洋裡波高不足一米;只有當海浪傳遞湧向海岸海灣淺水地帶,由於波長減短導致波高急劇增高,可形成數十米高的高能“水牆”,對船舶、海堤產生破壞性摧毀力。

航母在大洋中執行任務,大都會活動在深海區,突遇海嘯,由於波高有限,對其構不成太大威脅,僅會影響艦載機的正常起降。若航母位於淺海區或港內,由於海嘯的威力倍增,會導致艦體劇烈搖晃,可能造成艦面飛機滑移碰撞或墜海。

航母遇上海嘯的機率極低,遇上了會怎麼樣?常年活動在西北太平洋日本震動帶的美軍第七艦隊肯定有心得,但這屬於軍事機密。

海嘯爆發雖突發,但航母也能迅速接收到電子報警,若有時間反應,把艦首對準海嘯原點,儘量駕向深海區,是不錯選擇。

還有,現在的航母絕不會陷入颱風圈的驚濤駭浪中。因為颱風是個被人類不間斷跟蹤的緩慢移動的蝸牛,航母完全有時間有能力規避。


諶人


航空母艦是水面艦艇的巨無霸,動輒數萬噸的排水量,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航母甚至達到了十萬噸的排水量,傲視群雄。但這樣的移動大鋼鐵對於浩瀚海洋來說也不過只是滄海一粟,能夠捲起幾十噸海水的巨浪撕扯航母也跟玩具一般。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曾發生過一起重大事故。哈爾西上將率領一支航母編隊,在菲律賓附近海域誤入颱風眼。

這支擁有13艘各類型航母,數十艘各類軍艦的大艦隊也敵不過狂風巨浪,颱風過後,數艘軍艦沉沒,10艘航母被重創,損失了100多架艦載機和800多號人。這是美軍除日軍偷襲珍珠港外,最大的傷亡損失。

海嘯的威力很大,海底地震、海洋火山爆發等帶來的海嘯是鋪天蓋地的,浪速最高可達到每小時700多千米。但是到了現代,想知道遇到海嘯會怎麼樣,前提是先讓航母和海嘯碰到一起。海嘯主要集中在近海,由於海水在淺海大陸架的擠壓形成巨浪。海軍港口的選址都會避開這些地區,選在較為風平浪靜的海域。

深海大洋中,常見的災害還是颱風。以現在預測能力,基本上不會發生航母編隊遭遇颱風的情況。要知道,航母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作為國家海軍的重中之重,航母傾注了國家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決不能輕易出事故,後方有很多士兵設備在為其服務。隨著氣象衛星,海洋氣象觀測站傳回的數據,後方能夠及時準確地預告海面上的氣象情況,海上航母編隊由此來提前規劃行動路線。惹不起還躲不起嗎,艦隊都是遠離颱風海嘯等惡劣氣象區的。

不要幻想用龐大的航母去搏擊海洋,在巨浪面前任何人類船隻都不是對手。航母執行任務遇到海嘯颱風只能趕緊躲開。(小成)


環球快資訊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08392188063243988, "vid": "502dfaa941ad4ec0857bf0eedb3b7dc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