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前些天,何洁带儿子上《不可思议的妈妈》,在测试孩子安全意识的环节中,七宝将妈妈的叮嘱抛在脑后,给陌生人开门让其进屋。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之后何洁问七宝,“是不是让陌生人进来啦?”可七宝却哭着摇头说:“没有”。

就是这么一个小细节,被网友逮到,给七宝贴上了“习惯性撒谎”的标签。

事后,何洁在微博发文怒怼舆论。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我其实是先看到何洁的微博,然后去找来视频看的。看完那一期综艺,着实替何洁叫怨,一个三岁孩子,也许因为害怕被责备,否认自己做过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不应被扣上“习惯性撒谎”的帽子。

网友说,孩子最是天真无邪,这么小小年纪就学会撒谎,以后那还了得?这还真是对孩子的一种误解。其实,孩子是天生的“撒谎精”。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撒谎”,和成人世界的谎言不太一样,并不带有道德色彩。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之前曾看过一个TED视频“你真的可以识破孩子的谎言么?”视频中,2014年果壳网的"菠萝科学奖"心理学奖项得主——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的Kang Lee指出了人们对于孩子撒谎的三个误区:

·孩子通常在上小学后才开始撒谎;

·孩子不会撒谎,成人可以简单的识破他们

·如果孩子很早就开始撒谎,那么他们一定有一些人格缺陷,并且一生都是病态的撒谎者。

Kang lee用一个测验击碎了以上三个误区。

在猜词游戏中,孩子们独自在房间,被要求不许偷看卡片背面的文字。当然90%的孩子都偷看了,但当他们被问到是否偷看时,数据统计的结果非常有趣:30%的2岁孩子撒谎了;50%的3岁孩子撒谎了;80%的4岁孩子撒谎了;四岁以上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撒谎了。

由此可见,撒谎是孩子成长典型的一部分。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但为什么只有30%的2岁孩子撒谎了呢?因为,会撒谎也是要讲条件的。一个条件是,只有当孩子拥有“读心”的能力,可以区分“我知道什么”和“你知道什么”,他才可以撒谎。

因为谎言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

我知道“你不知道,而我知道”。

另一个条件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只有当孩子可以控制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才会令谎言容易被信服。

Kang Lee指出,研究发现在那些小小娃中,那些读心力和控制力越强的孩子,会越早开始说谎。而这两项能力,对孩子未来社会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

看完这个视频后我想,是不是如果我家娃两岁就会撒谎了,比起惊慌失措,我更应该为孩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而额手相庆?

因着这个疑惑,我又翻阅了一些国外的育儿资料,里面其实不少都提到了关于7岁以下孩子撒谎的问题。

而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从出生到3岁期间,孩子们生活在一个高度混乱的世界里,他们依靠成年人来生存。而3岁到7岁的孩子们仍在研究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区别,他们依靠游戏创造想象的世界。

所以,通常那些看起来像“谎言”的东西,其实并不带有成人的“恶”。因为孩子们的道德观、是非观,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他们撒谎,要么是为了保护自己,要么是为了安抚成年人。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孩子们到底为什么会撒谎?

1.撒谎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

当看到何洁的儿子七宝,撒谎说自己没有让陌生人进屋时,透过他呜咽的哭声,我们都能窥见这个三岁孩子内心的恐惧。

因为何洁走之前反复叮嘱七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七宝的哭声好似在发出求救信号:“妈妈,不要因为我不听话而不爱我。”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三岁孩子的世界承担不了“习惯性撒谎”如此沉重的帽子。何洁之后在节目里做出的解释,其实也不是为了袒护儿子,而是因为她深深地理解了七宝的恐惧。

2岁到6岁的孩子,他们还没有比较客观的是非观,他们全部的内心感受都来自于父母对他们的认可。当他们否认自己做过的事情时,他们只是想避免惩罚,获得父母的爱。

或许成年人会认识到,虽然说真话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它有建立信任和加强关系的作用。可孩子们却不会想那么复杂,他们只是觉得撒谎不会让他们惹上麻烦。

2.撒谎是他们现阶段所能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看着何洁微博下,网友们那些苛刻的评论,我发现成人与孩子最大的隔阂便在于,成人总是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

成人习惯以成人的世界去臆测孩子的心思,带着成人的优越感,试图“闯入”孩子的世界。

记得《魔法岁月》中曾写,

6岁以前的孩子都是魔法师。因为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魔法的世界,相信自己的行动和想法能导致事情的发生。

在潼潼两三岁时,她也曾因小事而“撒谎”过。因为我们约定了每天只能看一集动画片,一次可能当时剧情特别紧凑,她特别想接着看下一集,就怯怯地说今天她还没有看过动画片,想重新获得看动画的机会。

当时的她并非仅仅希望事情不曾发生,她可能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她说“我没有那么做”,这件事就可以变成真的。

3.孩子们还分不清真实与虚构

又有一次,潼潼不小心把自己的胳膊磕了,在我问她的时候,她笑着说这是小兔子咬的!

其实,她口中的“小兔子”是个玩偶,那段时间,小兔子是她的假想朋友,她不论吃饭、洗澡、睡觉,都会带上她的“假想朋友”,假装帮它喂饭,哄它睡觉。

没想到,“背锅”这事儿,她也没拉下小兔子。

就像《魔法岁月》的作者说过的,这其实也是孩子迈出开始自我批评的一步,他们用替罪羊将那些不可接受的行为、冲动从自己这里“驱逐出去”,这是他们努力尝试的一次对抗。

4.撒谎是他们试探这个世界的方法之一

从婴儿期到学步期,再到幼儿期,孩子们一直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测试、试探这个世界。他们不断地试探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撒谎也是其中一种方法。他们好奇当自己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时,会发生什么呢?虽然这听上去,挺让咱们沮丧的,但这其实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和自己,发展重要的社会技能。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面对孩子撒谎,我们能做些什么?

好吧,既然所有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育儿理论都在试图为小娃撒谎找个合理的“理由”,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任由这些谎言从孩子嘴里进进出出了吗?

不不不!不论是理智还是情感,都在告诉我们不!可!以!

实际上,你和这个世界如何回应孩子们的“谎言”,关系到他们如何学习做一个诚实的人。有一些小方法,或许可以在碰到孩子撒谎的时候试一试。

·保持冷静

其实,之所以写了那么多孩子撒谎的原因,并不是在为孩子开脱,而仅仅是不希望孩子的谎言,成为点燃父母的那枚“炸药桶”。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也许能承受孩子的错误,却无法原谅他们撒谎。

那句“小小年纪竟然撒谎”之后,往往都是父母双手下意识的打到孩子身上,边打边骂“让你撒谎!让你撒谎!”

我们经常说,气得我脑中一片空白。被愤怒攻占的大脑,早已沦陷成不再思考的器官,想再去探一探孩子说谎的原因根本就不可能。

·别给谎言挖坑,改变你的问话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的问话就是一个陷阱,逼着孩子撒谎。“是你打碎了杯子吗?”这样的问句,关乎情绪,隐藏着愤怒和杀气,孩子听了自然会说“不是”。

我们可以试试用“看,杯子打碎了”这样的陈述句,指向行为,将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道德审判上。

记得有一期的《妈妈是超人》,贾静雯的大女儿咘咘因为发脾气,将妹妹波妞推倒在地。当咘咘被妈妈问到“为什么要推妹妹”时,咘咘不敢直视妈妈,心虚的说“我只是想抱抱她”。

贾静雯接下来的反应真要大大点赞,她没有纠结于去戳穿咘咘的小谎言,而是抱起咘咘为她示范了什么是真正的抱抱,之后再让咘咘重新去抱波妞,然后母女三人再一起抱成团。

暴力也许可以击碎谎言的外壳,却无法治愈谎言背后对爱的渴望。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找出他们在逃避什么

只有严厉的惩罚,而不去弄明白孩子撒谎的原因,并不能真正纠正他们的行为。

记得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讨论“孩子偷钱并撒谎该如何处理”。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评论里,网友@甜阁下认为:“孩子妈妈用这种不够磊落的方式并不能教育出磊落的孩子。跟踪、尾随、步步逼问,只为了让孩子说实话,但家庭教育并不是刑侦破案,更不是引敌入瓮、审讯逼供。比起这些,更应该看清偷钱背后的原因。与其急着进行道德审判,不如先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让他们可以在家里自然而然的谈钱,谈欲望,让他们明白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个人努力和代价。”

而这个答案,的确可以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参考。

·奖励诚实的行为

有研究表明,给孩子讲述《狼来了》、《匹诺曹》的故事,并不能减少他们说谎的几率。培养诚实行为的关键在于传递积极的信息——强调诚实的好处,而不是欺骗的缺点。

承认错误是需要勇气的,所以当孩子将你的口红涂在墙上并承认的时候;当孩子偷偷多看了一集动画片并承认的时候;当孩子偷偷吃了你并不允许吃的糖果并承认的时候,不要觉得这样的坦白是理所当然的,不要让这些坦白为你的“暴风骤雨”式批评拉开序幕。

请一定要先肯定他们的勇气,对他们说一句:“我很高兴你能和我讲实话。”

·让孩子看到你的诚实

似乎所有育儿的问题,最终都会回到这一点上。永远记得,孩子是我们的历史,我们是孩子的未来。

当我们为了逃票而教孩子站得矮一点时;当我们明明错怪了孩子却因为面子死扛着不承认时;当我们只是睡过头却在电话里向上司解释自己拉肚子时……我们其实是在一边在撒谎,一边告诉着孩子不要撒谎。

如果我们这么做了,那当我们发现孩子在撒谎这件事上无师自通时,又怎会觉得讶异?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有时候,撒谎更像是一剂甜美的烟雾弹,将残酷的真相包裹其中。

当坦白成为一种伤害,孩子便会选择谎言。而当谎言也变成伤害,孩子便会选择沉默。

所以,不要让我们的“以暴制谎”,成为孩子心中那堵墙。

-END-

给三岁孩子贴上“习惯性撒谎”标签的人,你们到底懂不懂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