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新疆是個好地方」哈密·如花綻放的維吾爾族刺繡

「新疆是個好地方」哈密·如花綻放的維吾爾族刺繡

央廣網哈密7月22日消息(記者羅成 雅萍 蔣雪嬌)哈密是新疆的東大門,這裡不僅盛產哈密瓜,還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維吾爾族刺繡,它取材廣泛、寓意豐富、針法講究、色彩豔麗,有近三千年的歷史。

「新疆是個好地方」哈密·如花綻放的維吾爾族刺繡

維吾爾婦女正在進行刺繡

這其中,哈密市陶家宮鎮卡爾蘇村的“伊洲之花”刺繡廠最有名,艾尼帕依·尕力是這個家族刺繡作坊的第六代傳承人,阿不力孜·阿不都現在在他們開辦的在廠裡負責刺繡圖樣的設計工作。

阿不力孜·阿不都介紹說:“當地高超的刺繡技藝從何而來?歷史記載,清朝年間,哈密的九世回王清政府忠貞不二,其官員由清政府冊封,所以當時的內地文化對哈密的維吾爾族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哈密回王來到中原,看到這裡的男女均穿著繡花錦緞長袍,十分喜愛。清朝政府便派了200名蘇州繡女去哈密傳授刺繡技藝。後來,許多蘇州繡女沒有返回,而是與當地的維吾爾族群眾成了親,在她們的教授下,成為了技藝超群的繡工。所以,哈密維吾爾族刺繡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當地特色的基礎上,借鑑和融入了蘇繡和京繡的針法。”

「新疆是個好地方」哈密·如花綻放的維吾爾族刺繡

維吾爾刺繡展示

哈密的維吾爾族姑娘很小就跟著母親學習刺繡了,她們博採自然界中最能體現自己審美情趣的花卉草木、山巒流水等景物,巧妙地繡在花帽、衣領、袖口的周邊,或枕頭、被褥、飾巾、帷幔的醒目處,以展示她們的心靈手巧和藝術想像,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姑娘們的聚會往往也是刺繡主題的聚會,她們邊聊邊繡,相互切磋,在以往,維吾爾族姑娘會不會刺繡甚至成為擇偶的標準之一。

阿不力孜·阿不都說:“我們傳統的文化,維吾爾族女孩子8歲必須開始學習維吾爾族刺繡, 開始就是她們看,媽媽給她教。16歲後開始談戀愛,要為心上人繡手帕, 那是愛情第一個禮品。結婚的時候必須給丈夫做一個花帽。”

「新疆是個好地方」哈密·如花綻放的維吾爾族刺繡

維吾爾刺繡技藝代代相傳

除了豐富的紋樣圖案和精湛的工藝外,靚麗色彩的大膽運用被看作是當地維吾爾族刺繡最鮮亮的符號。哈密的維吾爾族女性崇尚紅色,因為紅色代表青春、熱情和生命,是吉祥、如意和富貴的象徵,所以紅色多用於未婚姑娘和兒童身上;此外,藍色莊重、沉穩,象徵成熟美,多用於男士服飾;而黑色深邃、凝重、神秘,多用作基本色和老年男裝服飾。

哈密的維吾爾族刺繡在配色時多選用黑色或湖藍色的金絲絨為底襯,以亮色點綴,這種設色方法能使色彩多而不雜、豔而不跳、色調和諧,層次感強,形成了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獨特的藝術風格。

「新疆是個好地方」哈密·如花綻放的維吾爾族刺繡

維吾爾刺繡展示

都說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族,人們戴的是繡花帽、穿著的是繡花衣、穿的是繡花鞋、扎的是繡花巾、背的是繡花袋,衣著服飾無不與花聯繫在一起。事實上,如果你走進哈密就會發現,這裡的維吾爾族群眾不僅花帽“花”,他們的枕頭、靠墊、杯墊、揹包、袖口、軟靴、童鞋,無一不“花”,尤其新房裡到處是繡花的物品,甚至包括嫁衣,因為人們希望新人的生活像花兒一樣綻放。

「新疆是個好地方」哈密·如花綻放的維吾爾族刺繡

維吾爾婦女正在進行刺繡

採訪中,阿不力孜·阿不都介紹說:“在維吾爾族群眾的婚禮上,新郎新娘要戴花帽、生了娃娃也同樣會給他戴一頂小花帽。”

記者發現,維吾爾族刺繡不用打底稿,也不描繪草圖,她們藉助動物、植物花卉、天象紋、幾何紋、文字等豐富的物象來反映喜慶、吉祥、人壽、年豐、友誼、愛情等美好的願望,造型誇張而生動。

「新疆是個好地方」哈密·如花綻放的維吾爾族刺繡

維吾爾刺繡展示

維吾爾族刺繡技藝作為我國特有少數民族手工技藝,已在新疆這片多民族聚居的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擁有的藝術奇葩。漫長的歲月裡,哈密的維吾爾族刺繡借鑑吸收了眾多民族的文化,使得哈密的維吾爾族刺繡藝術在眾多民族的刺繡藝術上,獨樹一幟,另有一番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