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坐在老宅新盖的楼房前,我仿佛置身于山水田园的画卷里面

坐在老宅新盖的楼房前,我仿佛置身于山水田园的画卷里面

老宅盖起新楼房

我和先生的老家都在岐山县益店镇,我的老家距离镇上五公里的路程,先生的老家离镇上近一些,不到两公里的路程,交通还算便利。公公退休后和婆婆一直住在老家,儿子出生了,他们便锁上家门,一起来到城里帮我们带孩子,转眼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农村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踩着泥巴行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每家每户都安装了自来水管,结束了过去挑水吃的历史;村子里整齐划一的绿化带从每户人家门前经过,绿化带中种植不同品种的风景花树,春天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前姹紫嫣红;村里几乎家家都盖起了两层高的新楼房,大门楼足足有三米多高。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就好像城里有钱人住的别墅群,好不气派!

农家也都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老年人用的最普遍的是小型电动三轮车,讲究的人家,还在车上装一个精致的篷子,不仅能遮太阳,还能避雨挡风。他们去镇上赶集,买回来的东西放到车厢里,还可以坐上去两个人,老年人出行很方便。年轻人条件好点的买辆小轿车,条件一般的便是一辆摩托车。

看到老家现在变得越来越好,婆婆终于按耐不住许久以来的冲动,多次要求回老家重新盖房子。她是个很要强的人,总觉得村里人都盖起了二层楼,就算我们不经常回家住,老宅低矮的旧房子也是给祖宗脸上抹了黑。

去年过年的时候,婆婆要求召开家庭会议,让大家表态要不要翻新老家的房子。我们家五口人,加上已经出嫁的小姑子,也就六口人。公公跟我和先生的意见一致:这么多年都在城里住,老家一年也回去不了几趟,重新盖房子实在没有必要。

婆婆一看一下子就三个人持反对意见,她无奈地把头转向我儿子——她的大孙子:“狗娃,你说咱们家盖不盖新房啊?”婆婆看孙子的眼神充满了光亮。儿子笑着说:“奶奶,我意思您别受累了,咱们住在宝鸡多好啊,重新盖房子太麻烦了,花这冤枉钱还不如您和爷爷出去旅游呢,再说,我以后肯定不会回来住的。”

我分明看见婆婆眼中的失望,她的眼睛恢复了暗淡,转头问小姑子:“你说,盖还是不盖?”小姑子也说在老家盖房子没必要,婆婆低头不语。一场家庭会议不欢而散。

去年秋天村里的干部打电话说,村上让登记装暖气和天然气信息,问婆婆什么打算。婆婆当即表态:装!

那是个周日的中午,我们吃完午饭,婆婆兴奋地宣布:回家盖新房!她对我和先生说:“我这次不和你们任何人商量,我盖房不要你们的钱,也不需要你们同意,只是说一声,你们知道就好。等盖好了房子,我和你爸回老家养老去”。 想必婆婆一定是和公公私下里商量好的。我眼前浮现出那次家庭会议后婆婆失望的眼神,不忍心再反对,就对婆婆说:“妈,我同意盖房子,不过钱,我们还是要出的。”先生笑笑也不再反对。

听先生说,他家老宅的旧房子是1986年村里统一搬宅基地的时候盖起来的。之前村里人都住在老宅基地的土窑洞里,虽说窑洞冬暖夏凉,可是条件很差,窑洞低矮光线不好,空间又小,加上漏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人们不得不搬到崖上来,另择一宽阔平坦处作为新的宅基地。

三十多年前盖房子,家庭条件好的人家盖的房子是砖木结构,房屋的墙壁、梁柱等承重结构是用砖砌成,而楼板、屋架等用木头搭建。条件差点的就盖土木结构的房子,这种房子用粘土加以夯实做成房屋墙体,以木头为梁,以瓦为盖。

那年在新宅基地上,先生家的老宅盖的就是砖木结构的两栋房子,前院是一栋青砖瓦房,后院是一栋红砖瓦房。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雨洗礼,这两栋旧房任劳任怨依然精致地矗立在院子里。但是它仿佛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包含沧桑,它的身高、体形、穿着(门窗)以及房子里面的摆设,与村里其他人家院子里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二层楼已经格格不入。

2018年春节还没过完,婆婆就催我们送他和公公回老家盖房子。正月初七我们一家人回去,和盖房的匠人签订了合同,所有工程全部打包出去,过了正月十五就动工。

拆旧房,填庄基,盖新房,实在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虽然是全包出去,但是公公婆婆要帮干活的人烧开水,帮他们找需要的琐碎东西,偶尔还要给不方便回家吃饭的匠人管饭,每到周末我和先生便开车赶回老家帮忙。

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本来不是很好,可是盖房子的时候,她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精气神十足,整天盯着干活师傅们问这问那,唯恐师傅把活干不好。听公公说,婆婆饭量好了很多,这不仅仅是因为运动有益健康,在婆婆眼里,这是在完成她多年来的夙愿,实现她的伟大梦想。

历时两个多月,新房终于基本竣工。新盖的楼房呈刀把形状,上房一层有三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卫生间,侧房也就是刀把的部位是厨房和餐厅。二楼也很宽敞,家里来十多个亲戚朋友聚会,居住绰绰有余。楼上楼下朝向院子的所有墙面都贴上淡黄色带花纹的瓷砖,和屋檐上红褐色的瓷砖相映衬,显得庄严大气。老宅在新楼房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婆婆比家里任何人都高兴,她整天忙里忙外带动公公进行后期的收尾工作:打扫卫生,酝酿装修计划,规划每间屋子里面的摆设。

我一直不明白,在城里已经生活了快二十年,婆婆为什么还要在老宅院子里盖新房?她明明知道我们不会经常回老家居住,为什么还要精心布置每一间房子呢?

看着婆婆因劳累略显憔悴的脸上乐开了花,我好像找到了答案: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对老人来说总是他乡,即便住进高楼大厦他们永远只是过客。如今,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排排高大气派的楼房,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行行修建整齐的绿化带,一棵棵开满鲜花的风景树,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禾田,一阵阵温暖轻柔的微风,透过茂密的树叶洒落下来的一缕缕阳光……这里的一切,无不唤起老人对家乡、对故土的眷恋,而这些又何尝不是我踏上归程的诱惑呢?

坐在老宅新盖的楼房前,我微微闭上眼睛,轻轻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山水田园的画卷里面:老人们坐在大门前聊天晒太阳,先生在田间耕作,我洗他的衣裳,村子里儿童嬉戏,鸡鸭成群……

作者简介:邢军,岐山县益店镇人。现任宝鸡市住建局金台房管所党支部书记。爱好文学写作,曾在《文友》、《女友》等发表过多部原创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