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王献之书法

上文谈到当今书坛学王羲之蔚然成风,俨然有淹没书法之势。非王羲之不好,实乃矫枉过正之再矫枉过正也。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一股流行书风席卷书坛,取法多从民间墓志、秦砖汉瓦、简牍帛书而来而来,然此风甚过,不少人开始追求狂、怪、自由体,在日本书法的影响下,甚至脱离汉字、解构汉字,现代派书法由此诞生。不少书家从中获奖,一路走来,至今仍影响着书坛,由于理解不一,一些人被冠以“”丑书“之名。正是在此种背景下,二王书风得以彰显,以图扭转前风创新风。然而二王书风经过10余年的倡导,在评委取向、国展等诸多奖项的指挥棒下,二王书风的弊端愈积愈多。非二王不好,乃误导、理解偏颇、急功近利等因素所害。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王献之书法

下面是几种学二王书风怪状:

一是对二王书法来源茫然不清,只知其表,不明就里。我们都知道东晋之前,经历了东汉、三国、西晋几个时期,书法是隶书、章草和隶楷等多种书体并存、百花齐放的状态,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书法家们正是在继承、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出相对流美、飘逸的新体,集中体现在小楷、行书和小草上。学书法亦如识人。欲识其人,先得了解其祖,得弄清楚血脉来源,了解背景知识。了解魏晋思想和王羲之学书背景是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当然了解王羲之书法出自何方,寻其脉而学之,方能切中王羲之书法之正脉。历代成功书法家无不如此。正如现代大书家沙孟海所言:追根溯源,上溯下涉。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王羲之书法

二是死抠王羲之笔划,结果愈写愈死,缺少变化。由于没有追根溯源,眼中只有唐模本留下的王羲之书法,难免将王羲之书法简单化、粗浅化,于是形成习气和套路。为了与其它二王书风有所区别,便开始通过色彩拼搭、多印叠加、染色做旧等手法,将“复古”彻底转换成了“仿古”,在花哨的外形上下功夫。广东岭南书法院院长郑荣明指出,这些书家适时征服了评委,获得国展大奖并被各种媒体追捧,荣誉不断加身,而且在国展密集的年代可以一年获奖、入展十数次,进而迅速成为 “著名书法家”,可以开始卖字,开始做“导师”,甚而很快借势进入中国书协“专业委员会”、省书协“领导班子”。这样无穷的“榜样的力量”,很快也就“感召”了一大批书家特别是处于“冲刺”阶段的年轻书家聚拢到“二王”旗下,而且相当多的人还互相模仿甚至抄袭,跟风成瘾,实已无书家之德。可以说,这一批书家, 并不是真正在传承“二王”,更不是“正本清源”,他们已经被“二王书风”,被“展览”裹挟进了一个书法的“名利场”。王羲之实际成为不少人邀名逐利的一个幌子。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王羲之书法

三是跟随学书大流,听凭评委大棒指挥,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和对王羲之书法的独立见解。古人讲的字如其人是学书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王羲之之前,首先得弄清楚王羲之是个怎样的人,了解其人,才能知道王羲之书法为什么呈现出“中正仁和”、“风规自远”等风格和面貌,也须在自我的性情是否适合写王羲之书法,还是写别的古人更好中,作出选择。而不是流行什么写什么,评委喜欢什么写什么。丧失了自我,怎么可能做到古人所言:书为心画。长期以往,书法离己越远,你离书法就越远。一些人写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没能写好书法,多半原因就在迷失自己,没找到自己的书写感觉。

正是由于很多学王羲之书法者,盲从而根本不知取舍,展览中出现了千人一面也就毫不足奇了。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王羲之书法

四是将二王书风无限神化,一条路走到“黑”,认为再学其他就是末流、非正统。此种情况也并不少见,俨然把二王书法奉为书法“圣主”,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诚然二王书法对后世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然而绝大数历代大书家在继承二王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的开发和拓展,如米芾、董其昌、王铎、傅山等等;即便如一生严守二王一路书风的赵孟頫,也写出了自己的一些个性。然而,当今不少习书人士甚至位高权重者,因为习二王成风,为了彰显自己二王血脉正统,有意来开与别人的差距,便吹嘘自我书法如何更贴近二王书法本来面貌、如何发现二王书法新秘密,只有自己掌握到了这种绝技。实乃自欺欺人的做法。从历史上来看二王书法固然内涵丰富,意蕴悠远,然而博大精深的书法出自与人,断不可能一两个人就能挡住其他人的发展;相反,二王书法恰恰是最富包容性的体系,要不然那么多站在二王巨人肩膀上的书家,依然在书法长河里放射出夺人的光彩。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王献之书法

以上四点是目前很多习二王书风者容易犯的毛病,对很多年轻习书者来说,可能会有些苛求,然而对有志于书法事业的人说,能尽早认识到、避免之,总是有好处的,毕竟人生有限,能尽量不走的弯路还是少走。书法大道足够宽,只有你有胆量、有勇气、有恒心,加上对自己的认识,并不一定非要让二王书风绑架自己。优秀的书法遗产足够多,二王书风营养多,你可多取;其它书法资源也很丰富,你也不妨多探寻,最终要形成的是自己的面貌,就像做人,做一个兼容并包、有血有肉的人。写书法,就要写出自己性情的书法来。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王羲之书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在二王基础上发展自己的。

一、专注型,如元代赵孟頫、近代白蕉。将二王风格进行到底,专注在楷书和行书上,风格较为近似,有自己一定的面貌;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白蕉书法

二、适度发展型,如北宋蔡襄、元代鲜于枢和明代文征明、董其昌等。在二王基础上,加入其他书家的元素和自我的性情,楷书、行书、草书兼善,有自己较强的风格;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董其昌书法

三、全面突破型,如唐代颜真卿、北宋米芾、黄庭坚和明代祝枝山以及明末清初王铎、傅山等。在二王基础上,加入了篆隶和其他书家元素以及兼容自己强烈的性情,诸体皆能,风格强烈,拓而为大,开创了一条新路。尺幅巨大的“明清调”由此而来。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王铎书法

四、萃取型,如王羲之之后历代很多书家都采取了这种方式,如北宋苏东坡和元代杨维桢、康里夔夔,明代宋克以及清代何绍基等等。二王之后尤其是唐代以后,凡习书者几乎没有不研习二王的,很多人看起来好像与二王书风离得很远,实际气息亦来自魏晋。他们通过萃取的方式,融历代书迹精华,广采博收,熔铸成了自己的面貌。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杨维桢书法

以上四点只是笔者个人的总结,认同者值得借鉴,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诸君如有其它想法,需要补充,不妨放开思路,谈出自己的看法。或许会对你学习书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若本文所述不周,还请见谅;如读后还会有点收获,则善莫大焉。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康里夔夔书法

天天写王羲之,为什么你却离王羲之越来越远

宋克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