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京24岁漂亮女孩护理5年,工作水不敢喝怕上厕所,男友信息不回


24岁的北京姑娘曾玥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曾玥从小身体体质差,小时候父母带她跑医院对她来说算家常便饭,她也因此有了当白衣天使的梦想,觉得救死扶伤是很神圣的事。

在报考专业时选择了护理行业,可是当她真正做了护士才却发现这行很辛苦,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平时她会特别控制自己的喝水量,因为手术连台的时候,没有时间去厕所。“总不能让孩子在麻醉了的情况下等自己,那样肯定不合适。”图为曾玥与同事们完成一台手术后在一起吃工作餐。

曾玥说,“平时新闻里会有医护人员累倒睡在手术室走廊地下的报道,有些人也许会觉得夸张,但这确实是真的,”图为曾玥与同事互道辛苦。曾玥工作忙,私人时间比较少,男朋友也会偶有抱怨。“刚开始,他会觉得我连回信息的时间都没有,我平时忙起来的时候,很少能顾得上看一眼手机。”“毕竟是去救命,不能因为个人因素耽误了手术的治疗,”曾玥说。


这天,轮到她上手术台,早上7点她到了单位,换上护士服后,她开始准备手术需要用的辅料。曾玥也需要核实手术中所需的药物和用品,如果不够,就要及时补充。假如遇到年龄小的患者,她需要把手术室的温度调高,准备暖温毯和加热吹风机等。

儿童手术和成人手术不同,成人有局部麻醉的情况,但孩子大多数只能全麻,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准备,所以这一切都要高效的完成。图为曾玥给麻醉后的患者做术前准备。

图为曾玥给医生递手术中需要用的工具。在手术过程中,理解医生的每一个步骤并及时做出反应是十分重要的。刚开始,曾玥在下手术台后会不停地练习递钳子、递刀等动作,在笔记本上记录每个器械的型号和手势步骤,会怕会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医生的工作。长时间在工作中低头导致曾玥的颈椎不太好,甚至会引起手麻。


“下手术后,真的就只想在那静静地呆一会儿,别人跟我说话,我就只想回答‘嗯’。”平时手术多的时候,平均每台手术的间歇只有三分钟,前一台手术刚结束,曾玥就要收拾辅料,刷器械,再重新开台,这一切都要快速而又高效的完成。在曾玥印象中,她曾一天参与了20多台手术。图为手术结束,曾玥走出手术室,一脸轻松。

夜班是24小时制,从早8点到第二天的早8点,凌晨12点到3点会有3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曾玥会到护士值班室休息一下。因为在儿童医院工作,有的孩子刚出生就需要手术,有的只有五六岁但患了肿瘤晚期,需要每天化疗。曾玥说:“我接触过最小的患者,是一个刚出生就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肠梗阻的孩子,在综合了各方面因素后,医生决定尽快手术。因为孩子太小,手术难度很高,但在治疗后,他恢复了健康。”

由于紧张的工作节奏,医护人员吃饭也是个问题,“记得刚来的时候,吃完早饭后,到快下班了才会吃午饭。手术中间也会觉得饿,但是可能因为紧张就忘了饥饿感吧。”虽然快节奏的工作让曾玥感到疲惫,但她会因为小患者在术后对她说了一声‘谢谢阿姨’开心一整天。“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暖心和满足,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孩子的生命中起到了帮助,那一刻感觉一切的苦和累都值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