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对相声大师刘宝瑞你了解多少?

驻足小站看历史


刘宝瑞先生(1915年-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相声大王张寿臣老先生。是中国相声史上与侯宝林,马三立并称的三位相声大师之一。后人评价其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相声大师,老先生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特别是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相声作品脍炙人口,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喜爱。



刘先生的代表作有:《连升三级》《假行家》《珍珠翡翠白玉汤》《斗法》《官场斗》《谢学士》等等,其中《连升三级》更是入选了初中语文教材。另外老先生的《官场斗》没有录制完整,也成为了中国相声史上最大的遗憾(一说是已经录制完成,是因为中央广播电台出现事故)。


刘宝瑞先生过早的离世,是中国相声界的一大遗憾,同时大师之死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大谜团!到底大师是怎么死的?到底谁是那个对大师之死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关于刘宝瑞大师之死,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服毒自杀,一种是胃冲孔致死。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提到过一位相声界同行曾经欺压刘宝瑞大师,临死之前那天下午,那位同行发现刘先生活干少了,于是残酷惩罚了本就体弱多病的刘先生,让其受尽了苦头,但是这个人是谁,没人愿意说出来,我查阅资料,只有一篇文章写出了是郭XX,还有一篇回忆录说那位同行死于1999年,那位同行晚年经常梦到刘宝瑞先生,他自言这是对他的报应。在此,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满足好奇心,一再追问那个人是谁,刘先生死的时候,有很多当事人,他们之所以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是因为那个年代本身就颠倒黑白,把大师之死全推到他身上并不公平。但是令人万分惋惜的是,大师死后尸体遭野狗分食却事实。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靖逸轩主


看看回答,教科书式的回答比较多。我不重复了,挑点自己的想法,想到哪说到哪。

我第一盘相声的录音带买的就是刘老的《斗法》,这段还长,分AB面,合一块是一段相声。为什么买呢?因为在电台听了觉得太可乐啦!那时候我应该是上初中,两千年前后。

后来出了CD,比磁带便宜,把刘老的单口相声全集买了,其实也不全,以前玩论坛的时候,时不时有人说东南亚呀,台湾啊,香港啊,有刘老《君臣斗》的全本录音,现在看来只能是断臂的维塔斯……不,维斯塔……不,纳爱斯……不对,维纳斯!……不对,维也纳……就是维纳斯!

个人觉得刘老的单口比对口好,虽然刘老是个比较全面的人,单口第一!群口第二!对口第三。毕竟是走过南闯过北的老艺人嘛,当年和关自仁(这名字我记不清楚了)、张永熙合称相声刘关张!何等的威风!

据说有一年在山东演出,刘先生下午睡晌觉,谁和他闹离析呢,这人想不起来了,给刘先生脸上蒙块白布,脑头放一碗饭,自己跪旁边抹眼泪。这时候有位山东的演员来串门子,走进来一看,刘宝瑞死啦!当时就哭啦“宝瑞哎!”刘先生吓一跳,谁喊自己呢,蹭!坐起来啦!给那位串门的吓得抹头就跑!一时传为佳话!

有一年在天津演出,刘先生住在马老祖马三立家里,散场赶上下雨了,那时候呢,人都是穿布鞋,布面步底,沾水就湿透了。刘先生新买的一双布鞋,爱惜呀,舍不得趟水,正那发愁呢,马老祖过来了

“宝瑞,宝瑞,怎么了?走啊,怎么不走啊?”

“三叔,您瞧我这新买的布鞋,这水这么老深,这要走回去,这鞋这不糟践了嘛!”

“嗨!我以为什么事情呢,不就怕鞋湿了嘛!穿我的!穿我这双回去!”

“不成!三叔,我穿您的回去,您怎么办啊?”

“你就甭管我啦!你那双鞋我给你拿着,交给我你就放心吧!”

刘先生穿着马老祖的旧鞋回去了,马老祖穿着刘先生的新鞋也回去了。

到家,刘先生一看就蹿了!

“呦!三叔您怎么穿这双鞋回来啦?”

“废话,你把我鞋穿走了,我不穿这双,我光着回来呀?”

又一时传为佳话了!

刘宝瑞是怹的本名,艺名我记得好像是叫刘立棠,张寿臣先生的弟子都排“立”字。常宝堃,就是常宝华四爷的大哥,常贵田将军的父亲,常远的大爷爷,也有个艺名排“立”字的。再包括后面的冯立铎、康立本、田立禾,还有寿老的公子张立林都是“立”字。

后来解放了,刘老进了相声改进小组,和侯大师等前辈一起呢,改编了很多传统相声,怹很多录音也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刘老、侯大师、郭启儒、郭全宝四位大家众星捧月一般的教出了马季这位大师!有一年马老使了一场单口,口风上还真是得了刘老的真传。

刘老的弟子不在少数,我们比较熟悉的唐杰忠就是之一。但是真正发扬刘氏单口的还是殷文硕和寇庚儒两位了,神态表情动作语气语调都学刘老。

刘老有一个闺女,后来有一个外孙子,也有意要去说相声,但是这几年没什么消息了……估计也未必干这行了。刘老一人已经把刘氏门中几辈子的艺术细胞独占了,后人难以超越了!

有人说郭德纲老师的单口好,我不否认,确实不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其实相比刘宝瑞我更爱听张寿臣,相比郭德纲我更爱听王玥波。

姑且写到这里。


贵州春黔社洪方舟


单口大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说几个经典的相声,买猴,都说这是马三立说得好,你们听听刘宝瑞说的,绝对在他之上

珍珠翡翠白玉汤,连升三级,官场斗,谢学士,斗法,黄半仙,打油诗,知县见巡抚,日遭三险,太多了,刘宝瑞大师如果在现在,绝对比赵本山名气大多少倍,因为相声说的太牛了,听100遍都不会腻

你再看侯宝林,对比一下高下立判。

毛泽东周恩来都喜欢先生的相声,那是一绝,阴阳顿挫,高低声,哎

先生故去多年,多次捶胸顿足表示遗憾,这也是无奈之举,现在先生就有一个衣冠冢,

他的官场斗,很多人续说过,你听完先生的再听别人的就没法听了,如同嚼蜡。

郭德纲把先生的都说了一遍,包括豆腐侍郎,官场斗剩下的27回,听完勉强给个50分吧,先生是100+10

先生的相声已经不能用好来形容了,这个世界,相声界,无人超越刘宝瑞,永远不会有人超过他,再次缅怀刘宝瑞先生







他的创业


自“穷不怕”朱绍文先生创立了相声这一表演形式至今已经超过百年,百年间相声经历了由盛转衰再被振兴的历程,现在喜爱相声的观众越来越多,对于相声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当年各有绝活的“德、寿、宝、文”这四代相声艺人也受到后人的追捧。作为当时相声中坚力量的宝字辈相声艺人不胜枚举,侯宝林、刘宝瑞、赵佩茹、常宝堃、常宝霆、常宝华、王凤山、李润杰、马志明、尹笑声等均有脍炙人口的段子流传于世,但是真正被相声行业内外公认为大师的则只有侯宝林和刘宝瑞两人。

刘宝瑞13岁拜在张寿臣门下学习相声,除了天资聪慧外,刘宝瑞最值得敬佩的地方就是勤奋好学,当年已经出师的刘宝瑞为了学到更多的相声知识,主动向马三立提出要为他捧哏。据马三立回忆,当初17岁的刘宝瑞跟马三立闯江湖时根本挣不到什么钱,但是他依然毫无二话,有一次因两日没有进食而昏倒,马三立被迫偷了食物才将其救活。正是因为这种好学的精神使他熟悉各类历史典故、民间轶事,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相声段子中通过描绘事件发生的时间、社会背景来使观众更快的融入故事当中。

可惜刘宝瑞大师在文革中遭到迫害以至于尸骨无存至今只有衣冠冢存留世间,着实令人感慨。幸好当年已经有录音技术,才使我们通过《君臣斗》《珍珠翡翠白玉汤》《斗法》等经典段子领略刘大师的风采,只是全本的《君臣斗》具体是没有录完还是被人为遗失至今仍是一个谜。

(LS)


捕鱼小分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bb3700041de984881344\

怀旧是情怀LIUFENG


每晚必听刘大师的单口,不然睡不着,两年了。最近在听官场斗


hxdyq


刘先生一口标准的北京普通话,咬字清晰,发音标准,听着就是一种享受,现在的相声演员,俗话说“先把舌头👅捋顺了”再开口。


7880539840


我对刘宝瑞先生是不了解的。知道刘宝瑞先生这个人也是通过听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才开始的。然而,随着逐步听过了“黄大仙”,“解学士”……之后,对刘先生的风格也逐步加深认识。我认为,当前相声界,别说超越刘宝瑞先生的演绎风采,连起码达到都谈不上。

说到这里,会有捧“德云社”臭脚的就坐不住了吧。他们就会急不可耐地说出“幺二三”,“四五六”。

别跟这里提什么“郭德纲”,他也就是杂耍。“郭德纲”说得“相声”,有他自己的“特色”么?

哈哈哈哈哈哈


闹世隐侠


我住北京百顺胡同,离刘宝瑞先生的家很近,刘先生住陕西巷南口,我的小学同学韩德江是刘宝瑞先生的徒弟,韩德江的女儿是著名歌唱家,韩红。刘宝瑞先生的单口相声名灌中国,人人喜欢。尤其珍珠翡翠白玉汤,人人皆知。可惜刘宝瑞先生在万恶文革失去生命。


颂风f


刘宝瑞先生单口相声大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家喻户晓每到周末相声晚会,单口相声应该是刘宝瑞先生,广大听众的最爱,代表作有:“黄半仙”、“学徒”“珍珠翡翠白玉汤”等等,现在说单口相声演员不多了,非常怀念这位单口相声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