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整套的茶具有哪些?都有什么用处?

绿豆芽


大家好,我是头绿身不绿的“绿豆芽”。致力于将好玩、有用、能看的常识、知识、好物分享给大家。

俗话说的好“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套完整精致的器具不仅实用,也使品茶活动更具美感。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列举和设计了用于烹茶和品茶的二十多种器具。

好的茶具需要实用与美观并存,备水、理茶、置茶、品茗、洁净,每一个步骤均有相对应的精致器具。这些器具是茶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技艺高超,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和礼仪。

备水器:

1、煮水壶:

用来烧水的茶壶,这个无需多言,古时的器具通常为陶制,坐落在炉碳上加温,保温性良好。现在则多为不锈钢等金属类茶壶,有些最外层会加一层保温材质,这类水壶升温快。

2、茗炉:

茗炉指的是水壶下方用来加热的炉子,现在通常为表演茶艺时需要。茗炉是用陶土制成,费时费力,但是却尤为精致有趣。现代都是使用电热水壶,方便速度快。

3、暖水瓶:

暖水瓶自然是保存热水的用途,也叫保温瓶,储存热水辅助泡茶,通常为茶叶一泡后剩下的热水,热水储存后用于二泡、三泡,起到预热水壶,加快热水速度的作用。

4、水注:

水注是品茶时用来注水的器具,也称为“茶瓶”或“汤提点”。外形壶嘴细长,壶身较长,也可盛放冷水作为备用,注入煮水壶加热;也可乘放开水,用来冲洗茶具,提升茶具温度。

水注在古时常用与点汤分茶,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说道:“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水注的使用,给品茶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便捷。

5、水方:

水方是用来储存生水的器具。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水方以稠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相当于现代的饮水机,不过精致许多罢了。

理茶器:

1、茶夹:

茶夹也叫作茶筷,用于将茶壶中的茶渣夹出和冲烫茶具,用茶夹夹着茶具,防止在冲烫时被烫伤,也比较卫生。明代李贽的《茶夹铭》中写道:“我老无朋, 朝夕唯.....夙兴夜寐,我与子终始”。茶夹也是有文化的意蕴在其中的。

2、茶浆:

用于刮掉茶汤表面茶沫的用具,茶浆的后端用于疏通壶嘴。茶叶的第一次冲泡表面必定会出现泡沫,此时用茶浆刮去,使茶汤更为美观通透,动作也更为高雅,用嘴直接吹或者倒掉少许茶汤,不雅观也较为浪费。

茶针:

茶针外形与针相似,细长坚韧光滑,通常以竹、木材料制作而成。主要用途为疏通壶内的过滤网,疏通茶嘴和茶盘的出水孔。

3、茶刀:

紧压茶的分离需要用到茶刀,用茶刀将茶砖、茶饼撬一小块下来,手法轻重要适当,不可将茶叶弄的过碎,用茶刀适度按压茶叶,有利于茶香发散,激发茶韵。

置茶器:

1、茶翁:

茶翁就是存储干茶的容器,通常为陶制,入口小而瓶肚大,要求密封性要好,防潮。茶翁底部可以先行放入干燥剂等,随后放入茶叶,可以大大延长茶叶的储存时间。

2、茶罐:

与茶翁用处上大致相同,都是储存茶叶的容器。不同之处在于容量多少,茶罐分为茶样罐和储茶罐两种。茶样罐为泡茶时台面上用于装干茶的容器,较小,只能储存干茶30至50克,由于要上台面,自然比较精致。储茶罐一般可以储存250克至500克干茶,多为纸、金属材料制作,也有瓷罐。

3、茶匙:

茶匙是一种特殊的勺子,柄长、头圆、口浅。主要用于将干茶从茶罐中取出和清理茶渣。木或竹制材料制成。

茶则:

多为主制,用于分离茶叶。将竹竿切开,利用竹子内部的空隙分离茶叶。

4、茶荷:

用于观看鉴赏干茶的器具,均为陶制。将干茶置入茶荷,传递给客人观赏,观赏后用茶匙将干茶置入壶中。茶荷的使用可以增加情趣和观赏性。

5、茶漏:

茶漏也叫作茶斗,外形为圆形的漏斗状。主要用于将干茶置入茶壶中,防止干茶漏出。

6、茶海:

也叫作茶盅或公道杯,外形与茶壶相似,不过没有盖子。主要用于分离茶叶茶汤,盛放冲泡好的茶汤,将茶汤分倒至客人的茶杯中。这样可以使茶汤的浓度均匀,并二次过滤茶渣,茶末。

7、品茗杯:

品茗杯就是用来直接喝茶的茶杯,多数为陶瓷所制,十分精致。

8、闻香杯:

用途便是用来闻茶香,闻香杯高而细长,便于聚香、存香,将茶汤倒入闻香杯,然后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方,将两杯同时抓紧,快速旋转,将闻香杯中的茶汤转入品茗杯中,随后便可细闻闻香杯内茶汤留存的茶香。

9、杯托:

杯托是品茗杯的配套小碟,用以托垫品茗杯,最好与品茗杯配套,体现协调之美。

10、小茶壶:

小茶壶要比冲泡所用的大茶壶小的多,适合独酌。小巧而精致。创始于明朝,做工十分精细,需要用茶汤进行浇灌滋养。

11、盖碗:

盖碗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风格清雅朴素,十分讲究,在古代是一种有身份的象征。碗盖可以防尘、保温、闻香,也可以刮去茶沫,一物多用。

盖、碗、托配合在一起,符合“天、地、人”三才的文化意涵,包含人文关怀。

洁净器:

1、茶船:

茶船形状多变,有盘形、碗形,用来托放茶碗、茶壶。用热水烫杯时,可用于盛水,注水满而溢出时,也可避免弄湿桌面,茶船的材质众多,木、竹、陶、金属等均有。

2、茶盘:

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茶食等器具,形状可圆、可方、可扇形,颜色样式多变,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抽屉式或者嵌入式,夹层用于盛放废水。茶盘的选材广泛,木、陶、竹等均可。有了茶盘,也就规范了茶事的活动范围,使得品茶活动可以在一个更为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3、水盂:

茶具中的水盂与文房中的水盂用处可不同,文房的水盂用来盛放磨墨用的水,茶具中的水盂则是用来盛放废水和茶渣。水盂的制作十分精美,样式繁多。

4、茶巾:

茶巾自然是用于擦拭水渍的用处,要易吸水,通常用棉麻材料最为合适。茶巾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5、容则:

容则是用来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属于洁净器的一种。容则此名乃是取自“海纳百川,有容则大”的意涵。容则形状为筒状,以木、竹材料为主,与茶匙、茶夹、茶针、茶漏、茶则一起被称为“茶道六君子”。

我国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在近代的硝烟和贫困中被百般摧残,真正的茶文化是什么模样,大部分人已经说不出个究竟。弘扬传播中国茶文化,是门崭新的学问,我们需要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茶文化进行梳理。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学习,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

直接搜“承艺 茶叶”即可,望大家支持。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绿豆芽


所谓茶具,是指与泡饮茶叶有关的专门器具。人类最初煮饮茶叶,都使用当时日常的饮食器具,没有专用茶具。到了饮茶盛行以后,才发明了茶壶、茶杯、茶碗、茶盘等等茶具。

现代生活上常使用的叶形茶泡茶方式,其基本配备的用具可区分成下列四大类:

  主泡器:主要的泡茶用具,如壶、盅、杯、盘等。

  辅泡器:辅助泡茶的用具,如茶荷、茶巾、渣匙、茶拂等。

  备水器:提供泡茶用水器具,如煮水器、热水瓶等。

  储茶器:存放茶叶的罐子。

主泡器

  茶壶

  茶壶为主要的泡茶容器,一般以陶壶为主,此外尚有瓷壶、 石壶等。 上等的茶,强调的是色香味俱全,喉韵甘润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壶不仅外观要美雅、质地要匀滑,最重要的是要实用。

 茶海

  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择,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盖碗

  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约150 度C,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它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辅泡器和其它器具

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 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匙

 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荷

 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茶挟

 又称「茶筷 」,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巾

 又称为「茶布 」,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 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 ,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我用电炉和陶壶。

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等。


伴盏2019


茶席用具,常见的包括主泡器(茶壶、盖碗)、品茗杯、公道杯、茶匙、茶荷、茶针、茶巾等。

盖碗

盖碗上配盖、下配茶托,茶托隔热便于持饮。品饮时,揭开碗盖,先嗅其盖,闻茶香。饮用时,可持碗盖撩拨漂浮茶汤之上的茶梗、茶叶和泡沫。

品茗杯

用于品茶和观赏茶色的专用杯。

茶荷

泡茶用具,具有漏斗和简单度量作用,并向客人展示茶叶种类和品质。

公道杯

用来分茶。

水盂

用于泡茶时废水的收集。

过滤网和滤网架

用来过滤茶渣。

茶则

用来量取茶叶,从茶罐中取出茶叶放进茶荷。

茶巾

泡茶时的辅助工具,主要用于保持泡茶台的清洁。

茶针

用来撬紧压茶(如沱茶、饼茶,较为紧结,不易拆散)。


懂茶帝


一套完整的茶具,都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小编下面就带大家来说道说道

基础茶具

茶壶/盖碗:用于泡茶

茶壶材质多为瓷质,紫砂或者玻璃。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点,常用于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

盖碗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碗具有便捷、不吸味、散热快、实用、高雅而优美等优点,适用性较广

公道杯:用于均匀茶汤、分茶

公道杯又称茶海或茶盅,是用来分茶的器具,用茶叶冲泡完毕以后,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匀茶,使茶汤均匀,然后平均分给客人,这样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浓度均匀,体现出一种平等。

品茗杯:用于喝茶,杯子较矮。

品茗杯主要是用来品饮茶汤,材质多样,涵盖紫砂、瓷质、玻璃等。

闻香杯:用于闻茶香,杯子较高。

闻香杯比品茗杯细长,多于品茗杯搭配使用,一般用于冲泡乌龙茶时使用。双手掌心夹住闻香杯,靠近鼻孔,边搓动边闻香。

茶盘:用于盛放茶具、排水。

茶盘又称茶船,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等的浅底器皿。材质广泛,款式多样,常见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

茶叶罐:用于储存茶叶。

茶叶罐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茶叶变质,茶香挥发等。从质地上来说,一般有铁质、锡质、陶瓷等。

茶巾:用于清理茶桌

茶巾主要用来擦拭茶具上的水渍、茶渍和桌面上的茶水。常用麻、棉等纤维制造而成。

煮水器具

煮水壶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现在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紫砂壶;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过铁壶提起来相当沉重;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只是价格比较高。

煮水炉

炭炉:适用于大部分材质的壶,煮水活性好,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电磁炉:适用于铁壶,不适用于玻璃壶、陶壶。

电陶炉:适用于大部分材质的壶,铁壶、玻璃壶、陶壶等都可以加热,煮水水质好,且有利于煮水壶的保养。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是功夫茶艺里的辅助工具,材质通常为竹木或金属。“六君子”一般为六件,但茶刮和茶针有时候会制成一头平一头尖的结合体,则为五件。

茶筒:用于收纳道具。

茶漏:壶口较小的时候,可以放到壶口上起到一个漏斗的作用。

茶夹:用于夹杯子等。

茶则:用于从茶罐或包装袋里取茶叶。

茶针:用于通壶嘴或拨茶叶。

茶刮:用于拨茶叶、清理茶壶。

其他小道具

茶荷

用于盛放待泡干茶的器具,用于置茶,还可以用来赏茶。茶荷的形状以有引口的半球形为主,质地多为瓷质。

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

养壶笔

用于养壶、养茶宠、清理茶盘。

杯托

用来放置品茗杯、闻香杯等。目的是为了防止杯里或杯底的茶汤溅湿润茶桌,同时使用杯托给客人奉茶,显得更卫生。

茶刀

用于撬茶饼。结构包括带有刀柄的刀体及刀鞘,利用刀体前端的尖刃可顺利的插入茶饼内,以此沿被切轨迹重复上述方法,这时只要轻加很小外力,即可实现茶饼部分的分离。

盖置

盖置的功用是保持壶盖的清洁,并防止盖上的水滴在桌上,所以盖置要有集水功能。支撑式盖置是筒状物,只能支撑住盖子的中心部位,因此盖子也要设计成有集水的功能,使盖上的水集到中心再滴到筒内蓄积。高度以略高于杯为宜。亦可用直筒杯代之,托垫式盖置可用各种盘子或用各式杯托。

水方

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水方的选择,要依自己在泡茶时的空间来决定,选择适当的大小,才不会占去太多的空间,影响到泡茶时的动作。

装饰道具

茶席:材质、形态多样,功能类似于桌布,也叫桌旗

茶宠:茶桌上的小摆件

香炉:用于焚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