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郑成功和施琅都收复过台湾,厦门为何只有郑成功的雕像而没有施琅?

hazewinter


厦门有施琅“将军祠”。

对于台湾来说,郑成功的地位远在施琅之上,郑成功的功绩在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施琅的功绩在于把台湾纳入大清版图。因此,郑成功可谓是大陆和台湾共同的文化认同,施琅则不同。虽然厦门有郑成功雕像,但也有施琅的将军祠。

施琅不仅为清朝收复台湾,将台湾纳入大清版图,而且上疏清廷台湾在东南版图的重要性,主张保留台湾卫戍台湾,最终力排万难,说服康熙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因施琅抚定台湾有功,为纪念他的功绩,康熙五十年,同安县奉旨兴建“同安施琅记功牌坊”,。

另外,施琅在世时,其部将在阳台山山麓为他建造生祠,由于未经过皇帝允许,生祠后来改为私塾。咸丰年间,私塾不幸被厦门小刀会破坏。虽然后来在原址上建有五六个将军的牌坊,不过“将军祠”一名最早由施琅将军祠而来。


五味社


职权不同!郑成功是王,施琅是将。在收复台湾这件事上面郑成功是主导策划人,而施琅只是执行策划之人。也就是说,郑成功可以把自己大名签上去就行了,施琅还得找领导签字,签字的对象就是康熙。

其次是动机不同。很多人把郑成功收复台湾看成是郑成功自己想要割据一方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因为当时的荷兰海军经常会袭扰我沿海地区,当时有四艘荷兰军舰经常进攻我沿海地区掠夺杀戮我沿海兵民,所以郑成功才下定了决心要拔除荷兰在台湾的这个据点,这也是他伟大的地方。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得到所有人认可的,包括当时清朝政权也是默认支持郑成功,清政府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夹击郑成功就可以看出来。而施琅打郑经郑克爽一个是跟郑家有仇想报,一个是服从上级命令,远远扯不上高大上。

最后是角色不同。施琅本身是郑将,他不仅背叛了明郑势力还投降了清朝成为清朝的海军大臣,换着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变节投敌。而他带领清军反过来进攻明郑势力则有那么点皇协军汉奸的味道。


优己


郑成功,在公元1611年的时候成功驱逐了窃取台湾的的殖民者,收复了宝岛台湾。当时台湾已经沦陷了38年了,郑成功的台湾之战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


在台湾有郑成功的雕像,是因为他驱逐了对于台湾人来说是异国人的荷兰人,被他们占领这块土地,对于台湾人来说,是屈辱的。这是在台湾有她雕像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郑成功及军民在驱逐了荷兰人之后,在台湾当地居住了下来,在他们心中,郑成功是他们相信的人,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是他给了他们一块土地得以安居,所以他们立雕塑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施琅,虽然也是收复了台湾,但是她的收复是从郑成功后代手中收复的,虽然对于当时清朝整个国家来说,他是功臣。但是对于台湾民众来说,他曾经把炮火指向了台湾。施琅,他原先还是郑成功的手下,是郑成功当时最年少、善战的少年将领,但因后来和郑成功的矛盾逃向清朝,成为清朝的将军,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施琅背主,并且和原来的兄弟刀兵相向,所以台湾没有施琅的雕像!


历史聊聊号


凭什么是郑成功,而不是施琅?

且不论郑与施个人家国情感的影响,只要看厦门这座小岛与他们的关系便可知。

众所周知,厦门原本是泉州府同安县下辖的一个小岛,从泉州的本位角度看,厦门属于边境化外之地。

更“可恶”的是厦门岛竟然是因为扼守九龙江口,守护漳州门户而存在,换作人情的说法,算是“吃里扒外”。

因而厦门在泉州治下一直不受重视,地理上的优势又使得她跃跃欲试想要出头。

机会从大明王朝开始,江夏侯移泉州永宁卫部分海防力量在厦门岛西部、九龙江口东岸设置厦门城,俗称中左所。后不久,原九龙江海防中心的浯屿水寨内迁厦门,厦门正式成为漳州月港的第一道官军监护力量,也开始参与了海上东西洋贸易。

如果历史继续如此进行下去,厦门早晚会和月港一起独立设县。然而倭寇来了,一切的努力全部归零,而郑成功便成了让厦门突显的那股唯一、最后的力量与希望。

历史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和捉弄人。

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收拾残余力量重新组织武装继续与满清周旋抗争,而基地便是厦门、金门和东山等海岛,厦门成为南明王朝东南行政与军事中心,名曰“思明州”。

在厦门,郑军留下的各种遗迹,如厦大的“演武场”、鼓浪屿的“水操台”、万石岩“杀郑联处”等,几乎都是厦门仅有的最古历史遗存。



此外,厦门时期,郑家军创造了使厦门彪炳史册的大事件,如北上攻打南京的壮举、拥立南明皇帝的忠贞,以及打降荷兰收复台湾的民族之光,甚至在周边与清军拉锯战时,民间盛传顺治帝便是死于郑成功的炮下(以致隔年郑芝龙便被康熙杀死)。

如此紧密的厦门与郑成功关系,厦门必然会将郑推到高位,这也是厦门别于漳泉的最大特色。

至于施琅,在攻打台湾时当然也是从厦门出发,只是同样的历史重复两次,后一次是要落寞许多的。

施琅在厦门的遗留,大概仅限于“将军祠”这个地名了,当时当地留有施琅的生祠,后来毁于厦门小刀会起义,原因无非是反清复明驱除鞑虏,打倒汉奸之类。

男子汉建功立业方式有多种,如郑成功至始至终坚守国姓爷的民族大义,而施琅审时度势功成名是否就也任由后人评述。这也刚好从个人的家国情感上侧面让郑成功突显的一个证据。


圭海四记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施琅将军都是通过《鹿鼎记》了解的,那一个为了指挥攻占台湾报仇而给韦小宝送了一个大金碗的海军大将,是很多人对于施琅的第一印象。其实跟郑成功一样,施琅攻陷台湾郑氏,也是维护了祖国统一的表现。但是即便如此,施琅的知名度却远远低于郑成功,甚至在两人出兵攻台的大本营厦门,至今就只有郑成功的雕像,而没有施琅的雕像。

施琅之所以名气不及郑成功,其主要原因无非有两点:

其一,两人的立场。在明末清初的那段时间,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认为自己的朱明王朝的子民。而当时的郑成功是被南明皇帝册封的“国姓爷”,是延平郡王。郑成功本人也丝毫没有做出对不起南明政权的事情,在被清兵围困闽南的时候,郑成功将目光转移到了隔海相望的台湾。

此时的台湾正好被荷兰人占领,一方面为了寻找新的割据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所以郑成功此时收复台湾是顺应民心、深得民心的,即便是当时的顺治皇帝也支持郑成功的做法。两人虽然是敌人,但是却秉承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原则,互不攻击。

相比较于郑成功的立场,施琅的立场显得不得民心。施琅本是台湾郑氏旗下的一员猛将,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台,家人也因此被波及。离开台湾的施琅投靠了清廷,为了给家人报仇,施琅时刻想着率兵攻陷台湾。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重要腾出手派出施琅攻打台湾。在施琅的带领下,台湾被攻陷,再一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虽然功绩是一样的,但是却因为立场问题而造成了知名度的差距。

除了立场因素之外,攻打的对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郑成功攻打的对象是荷兰人,正儿八经的外敌,施琅攻打的是汉人同胞。一个外战,一个内战,两者的意义相差甚远。

此外就像鲁迅说的那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也正是如此人们往往只记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顺便一提,为何厦门只有郑成功的雕像,而没有施琅的雕像。除了两人的知名相差甚远之外,两个的家乡也是他们在厦门获得悬殊地位的原因。虽然两个人都是福建泉州人,但是郑成功的家乡在泉州下辖的南安市石井镇,石井镇紧挨这厦门,从风土人情上当地居民对厦门的认同远超过对泉州的认同,厦门人也很乐意将郑成功看成是“厦门人”。而施琅是泉州下辖的晋江龙湖镇人士,与泉州的渊源更深,厦门人看施琅更像是在看一个外人,自认而然不会为一个外人立像。


古今事


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保全了中华民族版图的完整性。而施琅是清朝将领,他只是负责将台湾纳入满清王朝的版图,所以两者的成就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施琅原先是郑成功部将,地位、成就都和郑成功没法比。

施琅为什么这么善于海战呢?因为施琅本身就是郑芝龙的部下,郑芝龙过去是干海盗的,手里有几千条战船,施琅跟随郑芝龙在海上多年。后来郑芝龙降清以后,施琅又跟随郑成功一起抗清。

所以施琅最初一直都是郑家的家臣,压根就没办法跟郑成功相比。在郑成功抗清的过程中,施琅的确还是表现比较出众的。不过后来两人的矛盾就爆发了,郑成功杀了施琅的父亲和兄弟,为此施琅反叛郑成功投降了满清。

施琅到了满清政府以后,还是比较卖力的,但是当时的满清政府并不指望在海上有什么作为。施琅作为擅长海战的将领,自然是没什么立功的好机会。所以施琅基本都是赋闲,一直等到郑成功和郑经父子俩相继病死以后,施琅这才重新得到启用。

郑经的宠臣冯锡范专权,毒杀了郑经的长子郑克臧以后,立11岁的郑克塽为延平王,而自己则独揽朝政。

康熙皇帝认为时机成熟了,所以就加封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责收复台湾的工作。这一战除了施琅,清朝内部压根就不可能有第二个人能打赢。

因为施琅精通海战,知道海上的风浪其实比敌人还要可怕。所以这件事不是那些不熟悉海战的人能够做到的。施琅帮助满清政府收复台湾以后,上书康熙,在台湾设立府县管理。



施琅晚年的贪腐非常严重,名声不好。

施琅早年是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他家里条件差到甚至需要让妻子做女红来补贴家用。所以很多人认为施琅对钱财并不看中。

其实施琅是有名的大贪官,不过这是收复台湾之后的事情了。施琅收复台湾以后,清政府其实最看中的不是台湾这地方,而是郑成功的后人。郑克爽入朝受封以后,康熙皇帝也就放心了。

台湾那个弹丸小地,康熙压根就没放在眼里,甚至连一个县都不肯设立。后来施琅一直恳求康熙,这才提高了台湾的建制,成为了大清朝的一个县,受福建省管辖。

这个时候施琅几乎侵占了台南地区一半开垦的良田,这些田地的租金全都是要交给施琅以及施琅的后人,延续了一百多年历史。

而且因为清政府只有施琅是精通海战的,所以海上的事情基本都交给了施琅来打理。施琅逼迫出海的人员给他缴纳保护费,否则就没办法出海,相当于获得一个出海打鱼的许可证。

其实这一招应该是跟郑芝龙学习的,毕竟郑芝龙做海盗的时候,东南亚所有海上贸易,都必须要给郑家缴纳保护费,否则就没有安全可言。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夺回台湾,功绩实在是太大了。

荷兰人号称当时最强大的海军帝国,所以他们在全球各地巡航,最终找到了中国。所以他们就以台湾作为跳板,在东南亚各地贸易,趁机占领了台湾。

这件事不管是即将灭亡的南明王朝,还是郑成功集团,都是不容许的事情。东南亚是郑家集团的势力范围,怎么可能让荷兰人给霸占呢?

所以郑成功一方面在抗清,一方面带兵收复了台湾。他从荷兰人手里夺回台湾的功绩,将会永远名垂青史。

有郑成功撑腰,其实当时那些南洋的华侨也挺直了腰杆子。当时西班牙人大肆屠杀南洋华侨,为此郑成功大怒,决定发兵攻打西班牙人。可惜就在这个时候得知了儿子郑经做出了有违人伦的事情,最终含恨而终。

郑成功死的时候还不到40岁,当真是天妒英才。不过他收复台湾的大手笔,将永远铭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总结:施琅是反叛之臣,郑成功一直坚持抗清。

施琅的名声不好听,一方面因为他是贪官,另一方面他是叛臣。当年郑成功在坚持抗清,而施琅作为郑家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才,却选择了投降清朝。

虽然情有可原,但是在大局观上,却让人觉得不舒服。不管什么原因,施琅毕竟是投降了清朝,所以他也算是叛臣。

而郑成功,从最初结果兵权,就从来没有背叛过隆武皇帝。一直等到隆武皇帝去世,郑成功依旧坚持以南明作为正统,长期沿用隆武年号。

后来永历帝上台以后,郑成功也开始启用永历帝年号。就算是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给绞杀了,可郑成功这边依旧还是沿用着永历年号。一直到郑克塽投降满清,永历年号才算终结。

南明王朝持续44年之久,其中一多半的时间,都是郑氏家族在坚持。所以郑成功在明朝旧臣们的眼中,那也是忠臣的表率。

康熙皇帝甚至为郑成功题词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可见郑氏家族就算是最后被施琅击败了,但是他们的坚持也是得到了天下所有人的认可。所以厦门给郑成功立雕像是应该的,郑成功是厦门走出来的大英雄。至于施琅,因为他生前的各种做派,未必就有这么好的命了。


江湖小晓生


没有郑成功的开发与经营,就没有今天的厦门。

厦门能够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与郑成功有直接的关系,跟施琅关系不大。厦门人民凭什么要立施琅的雕像呢?

郑成功是在1650年从族兄郑彩手中夺取厦门岛,在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厦门岛成为郑氏最重要的基地,郑成功凭借这个弹丸之地,与几乎占据整个中国的满清对抗,可谓是蚍蜉撼大象的对抗。现在的厦门岛实际上通过人工长堤、桥梁与大陆相连,每次去厦门时,从桥上望下去,看看仅几公里宽的海峡,总回想着国姓爷当年抗击清军的风采。这个只靠游泳都游得过去的海面,阻挡满清的铁骑,让南明的历史在这里得到延续。

现在厦门核心区是思明区,“思明”的名称即来源于郑成功。在今天的厦门,随处可以看到与郑成功有关的遗迹,无处不显示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对厦门岛的深刻影响。

厦门岛这么个小地方,当年却养活了郑成功的十几万大军,郑成功凭什么做到这点呢?说起来谁都不会相信,这个小小的厦门岛,当时对外贸易量,占到整个中国的一半以上,甚至在70%以上。

郑成功经营下的厦门,是当时中国绝对第一的贸易中心。那时中国绝大部分土地已经被满清控制,主要丝织业发达区及产瓷地都被满清占领,那么这些商品,为什么又可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厦门,通过郑氏集团的船只销往海外呢?这就不能不提到郑成功在商业上的天才。

郑成功以厦门为总部,在全国铺设的巨大的商业网络。这个网络包括“山五路”与“海五路”。山五路指的是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大商行,海五路是仁行、义行、礼行、智行、信行五大商行。这个高度隐秘的商业网络几乎遍及中国沿海,从福建以北的浙江、江苏、山东一直到北京城,都有他的秘密据点。后来由于黄梧的叛变,向满清供出这些秘密商业网络,令郑氏的商业帝国遭到空前的破坏,这也是郑成功后来不得不渡海以求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厦门的经济,就是在郑成功时代腾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一直到今天。郑成功就是厦门人民的最大恩人,所以厦门人民是感恩的,郑成功巨大石雕矗立在风景如画的鼓浪屿上,人民不会忘记他的丰功伟绩。


君山话史


第一,郑成功开始是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后攻南京未克,移师厦门,而厦门在郑芝龙的时代就有海五通,陆五通的说法,对外贸易十分活跃,而荷兰侵占台湾后,经常打劫海上商船,派出战船侵扰沿海港口,或攻打沿海港口搜刮财富,再加上台湾百姓请求,郑成功就倾其全力,收复台湾。

第二,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荷兰侵略者,维护祖国领土,同时也保障海贸安全,是民族英雄,清康熙帝得密报,郑准备收复台湾,下令清军后撤五十里,好让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国姓爷也受到闽,台,广,浙民众宗拜,怀念。

第三,施琅是郑家叛将,引清军攻克台湾,一为泄私恨,二,是内战与郑成功怎可比。郑成功逝世后,其部下陈永华创建的洪门(小刀会)影响到民国及海外,其宗拜信仰民间,信众,庙宇星布。


阿笃466


郑成功跟施琅最大的区别是:1、郑代表的是明朝(汉人)而施代表的是清朝(满人)2、郑收复台湾用的是自己的家底,施用的是国家的储备!3、做同样的事郑成功属于第一人,也就是世界第一高的山大家都可以抢答,那第二的呢?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4、郑成功的攻打对象是荷兰(属外战)施琅的攻打对象是郑氏,哪怕当时的清政府汉人都接纳,哪怕当时的郑家自立为王但毕竟(属内战)我想就以上4点,施琅就算立雕像也没有郑成功的高大吧!

实事其事论历史,郑成功的"陆五路、海五路"的生意网,应创始干他的父亲郑芝龙,而完善于郑成功,毁坏于黄梧。郑芝龙是经商天才,政治投机,才财源滚来,为郑氏集团拥有财力武力雄厚打下坚实基础,不能因他叛明投清抹杀历史事实。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 那是抗击外族,称为民族英雄。 施琅从郑氏后裔手里收复台湾,那是内战,性质不一样的。 如今我们从准备从台胞手里收复台湾,同样是解放战争还没结束呀(国共内战为解放战争)。 解放军至今的遗憾,我们还没解放台湾。期待早日解放台湾]。

郑成功是主观和客观意愿上都要收复台湾,而且是独立自主收复的。更何况还是在外来侵略下收复的。而施琅原本是台湾郑氏家族的手下将领,他是最后在郑氏家族无法生存下去,才投靠到清朝下面,并不是自己主观说要收复台湾!而且就算他收复台湾,也只是内部,也只是一个执行者,比起主观意愿要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来说还是要差一截,而且就算不派施琅,别的将领也可以收复台湾。总而言之,一个是从外来侵略者手中收复失地,一个是人民内部抢回失地。好比打内战和抵抗侵略。

在当时八旗入关是异族入侵,剃发易服,从礼制上完全对南人(不止汉人)实行暴政,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灭城。所以吴三桂,洪承畴,钱谦益,王铎这些武将文臣都入贰臣传,也当然是汉奸,施瑯与郑成功有杀父杀兄之仇,后收复台湾,并未屠郑氏后人,不算汉奸,当然也不是什么民族英雄。

不能说施琅“收复”台湾。说施琅“统一台湾”是可以的,但说施琅“曾收复台湾”就不对了。 “收复”是指夺回已失去的东西。郑成功打败荷兰人夺回台湾,既是为郑家集团收复台湾(其父郑芝龙曾在台湾设置府县),也是为中国收复台湾(荷兰人不是中国人);但满清作为政权来讲,之前从未拥有过台湾,作为国家来讲,明郑也是中国的政权,满清攻占台湾,既不是收回自己曾经占领的领土,也不是从外国人手里收回中国领土,不能说是“收复台湾”。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揽功推过,无有过于满清者。满清遗老们吹捧满清,把一场内战等同于收复领土之战,混淆视听,我们可不能被他们给带歪了。

当然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现在我国是中华民族,汉族只是之一,不要动不动就汉族什么,汉族代表不了中华民族,只是主体。其次施琅收复台湾那时,郑成功时代已经过了,清朝已经是我国的主体了。厦门, 金门早就被清朝拿下了。施琅主要是拿下了澎湖列岛,迫降台湾岛上的郑氏家族!并且是力主朝廷不要放弃掉台湾岛的人。台湾岛时至今日还能够存在于中国的版图之内,静海候施琅大将军功不可没。施琅投靠清廷也是迫不得已,郑成功听信馋言杀害功臣施琅全家,施琅自然要跑到清廷那边领兵打回台湾。后来他非当没杀害郑成功后人还去祭祀了郑成功,也算是大人大量了。

施琅是为了统一国家而攻打台湾,再说吧,施琅统一台湾的时候郑成功早就死了,牛头不对马嘴。你要说到汉族人在清朝为官就是汉奸,这话说的有点过了。努尔哈赤造反他也是中国人造中国人的反,中国人为何不能在中国人的朝廷里当官呢?就因为努尔哈赤他是满族人?真是天大的笑话。努尔哈赤造反追随其造反的人大部分都是汉族人,汉族人占97%左右,清朝统一中国以后清朝廷的官员95%以上都是汉人(上至宰相下至七品县令)按照你的说法当时的汉人95%以上都是汉奸。


历史深度揭秘


因为郑成功是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歼倭寇驱入侵者,属于抗外的民族英雄,而施琅是从郑氏政权手中统一台湾回归大清王朝,属于内斗反独立。一个打的是外国人,一个打的是中国人,哪个意义更大不是很显然的嘛。


(图为鼓浪屿郑成功雕像↑)

郑成功和施琅都是福建泉州人,施琅是草根出身,先跟着郑芝龙投靠了清朝,(要知道郑氏政权一向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做事的,郑芝龙和郑成功同出一系。)然而他们和郑成功决裂去了清朝后,在北京却被软禁各种虐待,施琅对郑芝龙很不满意就跑了,正好碰上郑成功在厦门招兵买马,他就又投靠了郑成功。

后来倭寇入侵者来了,郑成功带着施琅等人去抗敌,多次对战成功的从荷兰人那里收回了台湾,因为那时候施琅是老郑的小弟,所以功劳自然都是老郑的喽。



再后来施琅功高震主、一介武夫、性格鲁莽、不懂政治,加上老郑生性多疑,奸佞小人的谗言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原因,两个人决裂了,老郑要杀施琅,施琅忙着跑路又投靠了大清朝。

郑成功死了以后,他的后人没有继承他“反清复明”的宏伟事业,山高皇帝远,自己在台湾坐地为王了,大清朝哪能坐视不理,就让施琅去打回来,所以施琅是从中国人郑氏政权手中统一台湾的。

(图为福建晋江施琅雕像↑)

题主问厦门只有郑成功雕像却没有施琅,前面说了,人家老郑在厦门招兵买马,那厦门当然是他的地盘呀!哈哈以上均为个人见解,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当真,要是一不小心曲解了历史,请见谅,想要了解更多,推荐百家讲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