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蓬萊小面怎是一個“鮮”字了得

蓬萊小面最早是蓬萊人的早餐,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演變成煙臺的一道美味美食,蓬萊小面做起來是很費工夫的,但是煙臺人們卻是極愛吃的。無論你走在大街小巷哪一條,時不時就能看到懸掛“蓬萊小面”招牌的店面,蓬萊小面已經成為煙臺當地的一個大眾美食。

蓬萊小面怎是一個“鮮”字了得

做法考究

蓬萊小面做法考究,晶瑩剔透的滷子上浮著氣泡,蛋花一絲絲在湯裡飄蕩,細碎的木耳若隱若現,許多拇指般大小的蛤肉碗邊上一躺,別的小菜都不用上桌,只這一碗小面,便可滿足你對海鮮的所有期待。用筷子挑起一縷送入口中,麵條勁道爽滑,湯汁香而不膩,此等美味與陸游口中的“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正相稱。

蓬萊小面怎是一個“鮮”字了得

蓬萊小面小小一碗,卻很精細,它的用料與製法都十分考究。蓬萊小面的麵條必須是“摔面”,這可不等同於蘭州拉麵的“拉麵”。“摔面”既需拉伸,又要在面板上用力摔打。麵條經過如此一番“伺候”,最後抻成細細銀絲而不斷,煮熟的口感自然不同凡響。煮熟的麵條澆上的滷汁,必得選用加吉魚熬製的魚滷。將提前蒸熟的加吉魚放入雞湯內煨燉,放入蔥、姜、花椒、八角等調料提味,再加木耳、肉丁等食材,煮開後飛上蛋花,最後再以水澱粉勾芡。如此一番功夫,才成就了這一碗蓬萊小面。蓬萊小面費工夫,但是煙臺人們卻極愛吃。無論你走在大街小巷哪一條,時不時就能看到懸掛“蓬萊小面”招牌的店面。這碗小面已經滲透進人們的日常飲食生活,成了人們餐食的重要選擇,也是蓬萊人宴會待客必不可少的主食。

蓬萊小面怎是一個“鮮”字了得

推陳出新

隨著不斷的傳承與發展,蓬萊小面幾經改良,在魚滷中加入扇貝、海蠣子等以增加鮮味。但是,最初的那一碗蓬萊小面卻是嘗得到鮮味,見不到海鮮的。究其原因還要從蓬萊小面的來源說起……早在民國時期,蓬萊有一衣姓廚師開了一家福山麵館。有一天,天色已晚,快要關門時,來了幾位客人要吃福山大面。衣師傅一看滷沒有了,面胚所剩不多,只有客人吃剩下的半條加吉魚和泡發過的一點木耳。他便靈機一動,在簡單食材中尋求製法上的精益求精,將這些現有的食材重新組合,製成了幾小碗精製小面。客人一看滷汁晶瑩透亮,很有食慾。品嚐後,柔韌爽滑、鮮美異常,但半分看不見海鮮的痕跡,在座無不叫絕。便問這叫什麼面?師傅一時也叫不出名字來,他想蓬萊慣制的是福山大面。這次麵條的分量比福山大面的分量少,於是順口就說:“這是蓬萊小面!”從此蓬萊小面的名號便流傳開來。

蓬萊小面與福山大面一脈相承,但兩者卻有不同。蓬萊小面的面胚較小,面量不大但滷汁卻澆得很厚,鮮香無比。蓬萊當地人吃麵的時候,除了一碗麵,定還會再要上一碗魚滷,吃碗麵再喝碗滷才算真正的過癮!

小編今天中午就吃了一碗,到現在還久久回味那魚滷的鮮香。可惜胃不夠大,要麼真想把這幾種口味的吃個遍,小店的小菜也是極好的,香椿那麼一放,嘖嘖嘖,美味。

各位看官是否都吃過呢?吃過的請在評論區扣1。哈哈。第十名有驚喜哦。

蓬萊小面怎是一個“鮮”字了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