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三門峽火車站的變遷

在您閱讀本文前,您可以點擊右上方“關注”,以後您就可以免費收到“義務宣傳兵”每天推送的內容。感謝您的關注。


在一次朋友的閒聊中,得知車站街道曾經是三門峽市的鬧市中心,因為這裡曾經是隴海鐵路最西的一個火車站,西出函谷關的人們只能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人流匯聚這裡,形成了商賈雲聚,車水馬龍的街市,如今還有一些當年的建築存留。

三門峽火車站的變遷

對於我這個喜愛追尋歷史遺蹟的外來人而言,無異於麥哲倫發現了新大陸,立即勾起了我的興趣,迫不及待想馬上飛過去,一睹芳容,神遊哪段歷史。

利用午休時間,我按照朋友的指點,來到東風百貨樓對面的衚衕裡尋覓,不敢放過一絲痕跡,然而在衚衕裡橫豎轉了幾個來回也未曾看見,問路人大多是剛搬來的租戶,根本不知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終於找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王大娘,經過一番交流,大娘顧不上披大衣,冒著嚴寒,把我帶到衚衕裡,指認當年的一排幾棟瓦房曾經是商店,一堵小院的圍牆是當時的火車站票房,上面依稀可見“火車站”三個大字。老人講起自己小時候在車站玩耍的情景,忍飢挨餓的年代,如今幸福的時光,眼裡閃著異樣的光芒。然而老人卻未能講清火車站的前生今世。

時光荏苒,世間萬物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慢慢消散,化作塵埃,物是人非,唯有文字才能記錄和流傳下去。帶著這份熱情,我走訪老人,查閱資料,努力把她的來龍去脈弄清。

說起三門峽火車站離不開隴海鐵路。

清朝末期,清政府閉關鎖國,腐朽墮落,軟弱無能,國內經濟蕭條凋敝,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八國聯軍入侵,肆意踐踏蹂躪掠奪,威逼清政府高利借款修鐵路,供它們輸送掠奪的礦產資源。1904年10月依照蘆漢鐵路的支線修建的開工修建自汴梁(今開封)至洛陽的汴洛鐵路,以鄭縣車站為起點,分別向東西兩個方向施工, 1909年12月竣工形成隴海鐵路的雛形。

1912年9月,北洋政府為達到集團利益,與比利時簽定借款合同修建1800公里的隴海鐵路,以汴洛鐵路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 1915年9月,開封至商丘至徐州段,洛陽至觀音堂段先後竣工通車。1920年5月,北洋政府又與比利時和荷蘭簽定了借款合同,繼續修建隴海鐵路。到1927年11月,西段觀音堂以西的線路修至靈寶,並在陝州會興鎮建站,由於鐵路為外國公司建設,借款無法到位,導致所修的鐵路簡陋,只能用來行車,無法發揮作用。

會興鎮火車站位於現在東風百貨樓北50米的衚衕路,該站為法式風格的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闊七間,進深兩間。整個建築由大廳和東西的側房組成,大廳為候車廳,西側為售票廳,東側為辦公室,屋頂有磚砌的裝飾性煙囪。建築為磚木結構,紅色機瓦屋面,前簷設有進戶大門,中間有三角形突起的尖頂,正面寫“會興火車站”幾個字。

南京政府鐵道部於1928年成立後,決定續建隴海鐵路。長72公里,於1930至1936年間修建了靈潼(潼關)段、潼西(西安)段和西寶(寶雞)段鐵路。靈潼段是將比利時退還庚款的剩餘部分作為借款修建的。潼西、西寶兩段的國外購料由法國財團承擔。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段,長154公里。這段鐵路工程複雜艱鉅,南京政府忽停忽建。從1939年5月至1945年12月,用了近7年時間,才勉強竣工。通車後,塌方事故不斷髮生,被稱為隴海鐵路的“盲腸”。

1929年前後,河南軍閥混戰戰火連天,水旱迭起,饑荒連年。農村經濟徹底枯竭,人民困苦顛連,家徒四壁。加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火頻繁,為了活命,河南人只得流落四方。由於距離近,又有火車相連,鐵路便成了河南人逃難的保命路。隴海鐵路渭南老火車站附近有個巷子喚作“河南巷”,都是當年河南人逃難留居的地方。“河南巷”的王俊老人回憶說,自己12歲那年,整個村子沒啥吃了,婆婆帶著她和她的兩個兄弟,一路要飯走到渭南。當時有很多在陝西做生意的河南人,看餓死了那麼多鄉親,就自發買了墓地,把他們安葬在陝西境內。初到渭南時候,火車站附近還是一片荒蠻之地。本地的一些“善人”熬製一些稀粥,然後散發給逃難的人群,每人幾勺,名曰“舍飯”。當時住的都是臨時搭建的草房,後面人越來越多,房子也一間一間蓋起來,逐漸形成了以後的“河南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追求獨立自主,自我發展。1950年4月至1953年7月依靠自己的人民大家庭的力量,戰天鬥地,自主修建了天水至蘭州段鐵路,至此,隴海鐵路全線修成通車。1955年以後,相繼開始興建鄭州、西安等樞紐工程;1956~1970年為適應與日俱增的客運貨運壓力,國家將鄭州至寶雞分段改建為複線。1958年,我們即全國之力,建設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全國的水利專家、各方面的人才齊聚三門峽,大量物資需要藉助運往大壩,隴海鐵路進行改線,會興鎮火車站改線東移613米,改名為三門峽火車站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市中心逐漸向西向南拓展,道路硬化美化,建築格局拉大,風格多元化現代化。1999年,三門峽火車站由市政府出資對站房和中心廣場進行了改造設計,運用視線、材料和顏色的變化來創造豐富的環境,把時代氣息和地方風格融為一體,喚起人們的回憶和聯想。不同材料,不同顏色區分不同局面,增強了建築立體感,體現不同空間的邏輯性。站房直線、方塊設計展現了黃河流域厚重的歷史文化。

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增強,高速鐵路發展迅猛,2010年鄭西高速鐵路建成投入使用,快速便捷高效舒適的高鐵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位於陝州區張灣鄉三門峽南站,正好處於鄭州、西安兩大古都正中間,再次成為人流物流的“中轉站”。三門峽南站規模宏大,設施先進,總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站舍面積14590平方米,可以容納1000人同時候車購票、候車、進出站等設施一應俱全,充滿人性化和現代氣息。三門峽南站站前廣場總面積約6.4萬平方米,站前休閒廣場花草樹木四季常青,公交、出租車站和停車場方便有序。宮燈、霓虹燈給廣場添了不少古典韻味和時尚元素,再次成為三門峽到美麗的風景線。

進入新時代,國家陸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豫晉陝黃河金三角協作區建設,關中經濟帶建設,中原經濟區建設。鄭西高鐵、蒙華鐵路、310和209國道、連霍高速三縱四橫交通網交織匯聚於此,三門峽市正在成為一個新的樞紐。三門峽市委市政府在遠景規劃中,擬將把三門峽火車站搬遷張灣鄉,使客貨運實現“無縫對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距離換乘”,進一步確立三門峽市在中原經濟區西部和黃河金三角區域交通樞紐的地位。

三門峽火車站的變遷見證了三門峽的發展,見證了人民生活的進步。老火車站正在成為一段歷史記憶,新的車站正為人們插上理想的翅膀,飛向未來。(車站街道辦事處:陳書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