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三门峡火车站的变迁

在您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右上方“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收到“义务宣传兵”每天推送的内容。感谢您的关注。


在一次朋友的闲聊中,得知车站街道曾经是三门峡市的闹市中心,因为这里曾经是陇海铁路最西的一个火车站,西出函谷关的人们只能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人流汇聚这里,形成了商贾云聚,车水马龙的街市,如今还有一些当年的建筑存留。

三门峡火车站的变迁

对于我这个喜爱追寻历史遗迹的外来人而言,无异于麦哲伦发现了新大陆,立即勾起了我的兴趣,迫不及待想马上飞过去,一睹芳容,神游哪段历史。

利用午休时间,我按照朋友的指点,来到东风百货楼对面的胡同里寻觅,不敢放过一丝痕迹,然而在胡同里横竖转了几个来回也未曾看见,问路人大多是刚搬来的租户,根本不知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终于找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王大娘,经过一番交流,大娘顾不上披大衣,冒着严寒,把我带到胡同里,指认当年的一排几栋瓦房曾经是商店,一堵小院的围墙是当时的火车站票房,上面依稀可见“火车站”三个大字。老人讲起自己小时候在车站玩耍的情景,忍饥挨饿的年代,如今幸福的时光,眼里闪着异样的光芒。然而老人却未能讲清火车站的前生今世。

时光荏苒,世间万物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慢慢消散,化作尘埃,物是人非,唯有文字才能记录和流传下去。带着这份热情,我走访老人,查阅资料,努力把她的来龙去脉弄清。

说起三门峡火车站离不开陇海铁路。

清朝末期,清政府闭关锁国,腐朽堕落,软弱无能,国内经济萧条凋敝,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八国联军入侵,肆意践踏蹂躏掠夺,威逼清政府高利借款修铁路,供它们输送掠夺的矿产资源。1904年10月依照芦汉铁路的支线修建的开工修建自汴梁(今开封)至洛阳的汴洛铁路,以郑县车站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施工, 1909年12月竣工形成陇海铁路的雏形。

1912年9月,北洋政府为达到集团利益,与比利时签定借款合同修建1800公里的陇海铁路,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展筑。 1915年9月,开封至商丘至徐州段,洛阳至观音堂段先后竣工通车。1920年5月,北洋政府又与比利时和荷兰签定了借款合同,继续修建陇海铁路。到1927年11月,西段观音堂以西的线路修至灵宝,并在陕州会兴镇建站,由于铁路为外国公司建设,借款无法到位,导致所修的铁路简陋,只能用来行车,无法发挥作用。

会兴镇火车站位于现在东风百货楼北50米的胡同路,该站为法式风格的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两间。整个建筑由大厅和东西的侧房组成,大厅为候车厅,西侧为售票厅,东侧为办公室,屋顶有砖砌的装饰性烟囱。建筑为砖木结构,红色机瓦屋面,前檐设有进户大门,中间有三角形突起的尖顶,正面写“会兴火车站”几个字。

南京政府铁道部于1928年成立后,决定续建陇海铁路。长72公里,于1930至1936年间修建了灵潼(潼关)段、潼西(西安)段和西宝(宝鸡)段铁路。灵潼段是将比利时退还庚款的剩余部分作为借款修建的。潼西、西宝两段的国外购料由法国财团承担。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长154公里。这段铁路工程复杂艰巨,南京政府忽停忽建。从1939年5月至1945年12月,用了近7年时间,才勉强竣工。通车后,塌方事故不断发生,被称为陇海铁路的“盲肠”。

1929年前后,河南军阀混战战火连天,水旱迭起,饥荒连年。农村经济彻底枯竭,人民困苦颠连,家徒四壁。加上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火频繁,为了活命,河南人只得流落四方。由于距离近,又有火车相连,铁路便成了河南人逃难的保命路。陇海铁路渭南老火车站附近有个巷子唤作“河南巷”,都是当年河南人逃难留居的地方。“河南巷”的王俊老人回忆说,自己12岁那年,整个村子没啥吃了,婆婆带着她和她的两个兄弟,一路要饭走到渭南。当时有很多在陕西做生意的河南人,看饿死了那么多乡亲,就自发买了墓地,把他们安葬在陕西境内。初到渭南时候,火车站附近还是一片荒蛮之地。本地的一些“善人”熬制一些稀粥,然后散发给逃难的人群,每人几勺,名曰“舍饭”。当时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草房,后面人越来越多,房子也一间一间盖起来,逐渐形成了以后的“河南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追求独立自主,自我发展。1950年4月至1953年7月依靠自己的人民大家庭的力量,战天斗地,自主修建了天水至兰州段铁路,至此,陇海铁路全线修成通车。1955年以后,相继开始兴建郑州、西安等枢纽工程;1956~1970年为适应与日俱增的客运货运压力,国家将郑州至宝鸡分段改建为复线。1958年,我们即全国之力,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全国的水利专家、各方面的人才齐聚三门峡,大量物资需要借助运往大坝,陇海铁路进行改线,会兴镇火车站改线东移613米,改名为三门峡火车站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市中心逐渐向西向南拓展,道路硬化美化,建筑格局拉大,风格多元化现代化。1999年,三门峡火车站由市政府出资对站房和中心广场进行了改造设计,运用视线、材料和颜色的变化来创造丰富的环境,把时代气息和地方风格融为一体,唤起人们的回忆和联想。不同材料,不同颜色区分不同局面,增强了建筑立体感,体现不同空间的逻辑性。站房直线、方块设计展现了黄河流域厚重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增强,高速铁路发展迅猛,2010年郑西高速铁路建成投入使用,快速便捷高效舒适的高铁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位于陕州区张湾乡三门峡南站,正好处于郑州、西安两大古都正中间,再次成为人流物流的“中转站”。三门峡南站规模宏大,设施先进,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站舍面积14590平方米,可以容纳1000人同时候车购票、候车、进出站等设施一应俱全,充满人性化和现代气息。三门峡南站站前广场总面积约6.4万平方米,站前休闲广场花草树木四季常青,公交、出租车站和停车场方便有序。宫灯、霓虹灯给广场添了不少古典韵味和时尚元素,再次成为三门峡到美丽的风景线。

进入新时代,国家陆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协作区建设,关中经济带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郑西高铁、蒙华铁路、310和209国道、连霍高速三纵四横交通网交织汇聚于此,三门峡市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枢纽。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在远景规划中,拟将把三门峡火车站搬迁张湾乡,使客货运实现“无缝对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换乘”,进一步确立三门峡市在中原经济区西部和黄河金三角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

三门峡火车站的变迁见证了三门峡的发展,见证了人民生活的进步。老火车站正在成为一段历史记忆,新的车站正为人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未来。(车站街道办事处:陈书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